◎王 虹 何立新
新冠肺炎突袭武汉,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壮士断臂,2020 年初“封城”76 天。因疫情阻隔,楚天都市报停刊,全员转向新媒体平台,进入纯粹的“互联网传播时间”。
英雄的城市值得称颂,英雄的人民值得铭记,英雄的故事值得书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楚天都市报人不畏艰难,勇敢逆行,以笔、以镜头、以话筒作为武器,始终战斗在最基层。
这是一次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大考, 考验格局胸怀,考验队伍素质,考验全媒体的统筹能力。 楚天都市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使命,积极把融合发展成果运用到抗疫报道中,推出一大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
据统计,1 月23 日—4 月7 日,楚天都市报新媒体平台用户总量从2200 万增至2606 万, 累计刊发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稿件、视频等约1.6 万条,日均发稿200 余条。 其中,阅读量过亿的全媒体产品8 件, 阅读量过1000 万的产品40余件,微信100 万+产品3 件,10 万+产品220 条。
本文以时间为序,撷取抗疫期间的几个片段,解读楚天都市报推出的一首歌、一封信和一张照片的故事。这些故事以文字、 图片、 短视频等形式在楚天都市报新媒体平台呈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与全国媒体合力,汇聚成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1 月23 日,武汉出城通道封闭,一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按下“暂停键”。 曾策划《北京欢迎你》的湖北籍词作家王久平心绪难平,创作《武汉,你好吗》,表达一个游子对家乡的问候和牵挂。
歌曲《武汉,你好吗》当天火速上线,4 分38 秒的歌曲让许多网友“忍不住地哭”。 随后,明星朱一龙和李现加入,推出以封城后的武汉为主要画面背景的MV, 令网友 “泪奔”。 两人湖北籍身份,尤其是朱一龙在歌曲开头用武汉话念出旁白:“你好吗,你在哪里啊? 看不见听不见你的我,忐忑牵挂……”直接从“抚慰”上升到“催泪”。
挖掘幕后,立体传播。 武汉按下“暂停键”,“城内”“城外”休戚与共。在特殊的历史时刻,记者及时出击,既是专业要求,也是责任媒体的担当。楚天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专访创作者王平久,稿件《<武汉,你好吗>,朱一龙和李一现一开口,武汉伢都哭了》在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推出,当天阅读量超过181 万,彼时彼地,赤子之情熨帖了“围城”内外诸多网友焦虑的心。
湖北是全国疫情防控主战场,武汉是主战场的“核心堡垒”。 武汉胜,则湖北胜。 湖北胜,则全国胜。 湖北是王平久的家乡,武汉这座城市里,生活着他的战友、朋友和亲人。创作之初,王平久就想用歌词里的“你好吗”去承载一个希望,“到了疫情解除的那一天,所有人都能告诉我,我很好啊,我没事儿了! ”
作为疫情初期受到关注的文艺作品之一,《武汉, 你好吗》成为不可多得的“心灵鸡汤”。楚天都市报率先发掘报道的歌曲创作幕后故事,让歌曲、MV 生动立体起来。 在抗击疫情重要时期,这篇报道较好地把握了时、度、效,通过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看楚天APP 等多媒体手段传播,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社会影响广泛。
在2 月初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 武汉初中生的一封公开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挺住! 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 ”信中发自内心的呼喊情真意切,感动中国。
这封信来自陈琪方。 彼时,陈琪方的妈妈刘凡正在武汉儿童医院奋战,那里是武汉市唯一的新冠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刘凡医生所在的风湿免疫科改造成收治疑似患儿的隔离病房,她始终坚持在一线临床工作,已经快十天没有回家。陈琪方的外公刘敦礼, 是长江医院退休后返聘的老专家,当很多年轻医生冲到“前线”后,他坚守全科门诊,接待病患。
在最困难的时期,担心家人的陈琪方夜不能寐,随即写下为武汉加油的公开信。 信中,她表达了对患者的鼓励、对妈妈和外公的牵挂,以及战胜疫情的信心:“挺住,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 ”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疫情就是命令,报道即是使命。 楚天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关注陈琪方, 并通过看楚天APP 发稿。这封公开信迅速在全网走红,通过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后感动中国。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报道增强了人们抗击疫情的信心,鼓舞人心,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此时闻号角,正是鼓劲声。 “希望就在眼前,等一等,光就来了。”这个希望,不仅仅是陈琪方的希望,更集中体现了很多人的希望。不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普通市民,无不与之共情。 一个孩子最朴实的愿望,是希望妈妈回家,希望与外公团聚。 然而,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场景,却成了她的奢望,成为很多人的奢望。以小家连大家,舍小家顾大家。大疫面前,无数人所有的奋斗,就是为了所有人能够回家,重新过上那最平凡不过的生活。
4 月初,武汉儿童医院恢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借给患者的外公、妈妈都平安回家了,陈琪安说,“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等着他们回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陈琪安拥抱的幸福,相信也是无数逆行者的期待。
与不同寻常的疫情战斗,需要不同寻常的战斗能力。在疫情压力之下,楚天都市报利用新媒体平台,向世界传递出武汉力量、湖北力量、中国力量,在舆论场中融入一抹暖色,为打赢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增添了力量。
如果说,战疫期间有一张照片能迅速温暖全国,那可能就是《看夕阳》。 这张照片,定格3 月5 日傍晚的一瞬间。 照片中,护送老人去做CT 的路上,一名医生和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手指落日,一起欣赏夕阳美景。 这张照片表现出的场景,不是抢救,却被网友称作“2020 年最治愈照片”, 人文关怀之光点了人们的希望。
照片拍摄者,是一起送老人去医技楼做CT 的志愿者甘俊超。 身穿防护服站立在病床旁的医生,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刘凯,躺在病床上的87岁的老先生叫王欣,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
一触即发,日以继夜。 这张“看夕阳”照片上网后,全国媒体都看到了,大多也选用了。但是,面对公共信息资源,多发掘一点内容,就多增加一分新闻价值,多一分打动人心的力量。
3 月5 日下午5 点多钟, 楚天都市报记者初见 《看夕阳》,迅速将照片发至编辑部内部工作群中,引发记者编辑们热烈讨论,大家不约而同感叹“触动人心”“暖人心田”“一图胜千文”。
编委会立即调度安排跟进报道,力求多平台、多形式快速落地传播。 首先迅速在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转发;之后制作“融媒体封面”,推出微信图文;进一步丰富新闻产品,迅速配乐,制作抖音、快手短视频;做新闻的核心,必须想方设法采访到图中的医生、患者,找到照片拍摄者,了解幕后故事。
当晚10 时21 分,综合素材加工生产的《山川日月 暮光银河 有爱相伴 人间值得》“融媒体封面”、微信图文、抖音视频、快手视频等新闻作品,在楚天都市报各新媒体平台同步刊播,成为全国首批发掘报道此事的媒体之一,且传播渠道最为多元、报道类型最为多样。
当晚11 时许,记者辗转联系上“看夕阳”照片主角之一的刘凯医生。 那时,他已经下班歇息,记者对他进行了详细电话采访。次日凌晨1 时许,记者又采访了刚刚下班的照片拍摄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陪检员志愿者甘俊超。
3 月6 日凌晨3 时许,采访刘凯医生、志愿者甘俊超的稿件《刹那夕阳,一瞬永恒——刷屏照的拍摄者和暖心医生找到了》撰写、编审完成。当天7 时23 分刊发在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上,推出全国媒体第一篇关于“看夕阳”幕后故事的报道。
4 月8 日,武汉“解封”。4 月9 日,在上海、四川、湖北三地医护人员的接力救治下, 王欣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治愈出院。复刊的楚天都市报在封面刊发大幅照片《病床上看夕阳 87 岁老人出院了》,这个令无数网友牵挂的故事,有了圆满温暖的结局。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肩头,就是一座山。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白衣逆行的医生护士,还是一呼百应的志愿者;无论是日夜坚守的社区工作者,还是邻里守望的小区物业……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人民战争人民参与,人民故事人民讲述。 发掘人民身边的故事,讲述人民身边的故事,楚天都市报一如既往,报道接地气、贴人心,唤起读者共情,引发社会共鸣,动员和激扬起强大的战疫精神力量。 虽然遭遇停刊,传统报纸载体暂不存在,但这丝毫不影响楚天都市报在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 勇敢的都市报记者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深入一线,源源不断地发布来自抗疫前线的报道,凝聚万众一心强大力量,展现众志成城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