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视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特定社区内老年人的行为方式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在行为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在空间的选择与需求上具有一定规律性。基于这些规律对不同特征的社区公共空间场所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分类总结,以期探寻出一种可以适应老年人生活的一般规律,进而为适老化社区的环境设计提供方法和思路,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行为差异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
第一章 差异性行为下的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分析
社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分析是对不同行为类型的老年人在既有环境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找到其行为特征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从人流量、自然环境、公共服务资源、老年人行为类型及需求的角度入手,总结老年人差异性行为场所构成特征,并对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分类,对空间内的老年人数量和老年人行为模式进行分析。
1.1开放式活动空间
通常较大尺度的开放式活动空间会处于整个社区的中心区域或主轴线上,起着协调整个社区规划的作用,而尺度较小的开放式活动空间一般会处于两栋住宅楼之间,起着为居民提供便捷可及的活动空间的作用。该类空间往往是社区的标志性空间场所,空间内会设置一定数量的活动器材、座椅等设施,周边往往会有商店、超市等服务设施。
根据调研结果,清晨与傍晚人流量与人群密度处于高峰期,一般以有社交行为和携孙行为的老年人居多。在此类空间内活动的老年人通常会考虑到季节和光照强度等自然因素,这些与活动时间关系密切。而拥有活动器材与儿童娱乐设施的开放式活动空间人群密度更高。在尺度较大的开放式活动空间中,老年人通常会围绕活动设施展开活动,并且对休息座椅有更高的需求。携孙行为老年人也会因为场所内的儿童设施而在其周围产生聚集,且老年人通常会选择在场地的座椅处休息。
1.2灵活性边界空间
老年人活动较多的社区边界空间一般为宅前空间、广场空间等有休息座椅的场所,并且往往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较长时间的休憩。该类空间尺度较小,并且与生活道路密切联系,灵活性较高。
该类场所内人群密度较小,空间的使用者多为老年人,因此需要舒适度更高的自然环境,而阳光充足的位置更受欢迎。白天内,此类场所的人群以休憩行为老年人为主,因为行动不便等生理原因使得晒太阳成为这类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在清晨或傍晚,他们往往会回到家中。该类空间由于可以提供暂留服务,所以成为其他行为老年人活动间隙的休息场所。
1.3线性交通空间
社区的线性空间包括社区主干道、生活街道、宅前及花园小路等,是社区内主要的交通空间之一,也是老年人们生活的必经场所,日常所需的商店、药店等都会沿着线性空间分布。因此,老年人在此类空间内的行为也具有多样性。
在该类空间内,具有购物行为的老年人对生活性街道的使用率较高,生活性街道内容的丰富性与可达性决定了该类型老年人活动的范围。具有携孙行为及社交行为的老年人对社区内部的休闲性道路的使用率较高,例如老年人日常散步、带孩子、遛狗等行为都会与该类空间产生一定程度的互动关系,并且线性空间越窄,交往行为就越容易发生。良好的路牌、指示牌及休闲空间形式等设计都可以使老年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感知体验。
第二章 社区适老化空间体系构建方法
每一种空间各自都只能针对特定的使用者的特征进行设计资源配置,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行为需求。但是使用者的行为本身是复杂多样且连贯的,因此,对于社区适老化空间设计不能割裂地处理各空间的类型和功能,设计者需要对公共场所中的群体行为进行有效的、善意的引导,整合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每个使用者在自然的状态下做出合理的、符合预期的行为。
2.1 明确主次结构
可以通过增强社区空间的标志性与引导性来划分空间的结构和层级,形成特定的场所感与领域感。在较大型的社区空间中,划分层级可以使形态单一、空间复杂的社区形成标志性的区域。通过将住区的居住空间、公共空间、私密与半私密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让各类空间保持适当的道路通达性和视线通透感。
同时,也需要为不同活动需求的老年人设置多样的活动空间。例如跳舞做操场地、棋牌活动场地、亲子活动场地、健身运动场地等。不同的场地之间可以相邻布置,方便使用者互相串联。但是在设计不同场地的联系性时,既要保持不同场地有一定的视线交流,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尤其是亲子活动场地的设置,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及陪同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2.2 增强空间联系性
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步行方式出门活动,但社区尺度大、高差大等条件限制了老年人的出行距离与时间,导致各类空间与设施的联系性变差。增强各类空间的联系性首先要完善社区路网的建设,同时应完善室内外过渡空间的支撑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进一步增强空间整体性与联系性。
考虑到老年人的体能因素,在社区主要慢行步道上以老年人步行5 min的距离为间隔,利用住宅楼的边界空间或道路两侧闲置空间,适当设置休息设施或进行小型空间围合,使零散的社区空间连同社区慢行步道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体系。这也为各种类型行为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交往的可能,尤其是有劳作行为的老年人,在日常购物的同时,增加这类老年人的社区环境体验感,提供驻足停留并与人交谈的场所,丰富社区的社交生活氛围。
2.3增强社区细节设计
在微空间、节点空间、生活性街道空间的设计上,增强各类空间节点的适老性与舒适性,以确保老年人在社区各类空间中有良好的体验感。建筑物底部连廊及出入口位置的台阶和坡道的处理上要满足适老化设计需求,尤其是出入口位置,是老年人日常出行的必经之地,很多社交行为都在此发生。在这个特殊的室内外过渡空间的设计上,应当注意光环境和热环境的变化,避免老年人从光线较暗的室内进入到光线较亮的室外时因突然的光线变化而带来安全隐患。为了满足老年人在此处的交往活动和休息停留行为,建筑物出入口应设置休憩设施以供老年人进行短暂休息或观看他人活动。并且出入口位置的雨棚应尽可能起到为老年人遮风避雨的作用,雨棚的设计应尽可能覆盖出入口平臺和坡道,以避免雨雪天气老年人出入建筑时因地面较滑或路面结冰而跌倒。
结语
我国目前大部分社区普遍存在着人口结构复杂、生活文化与活动方式多样的情况,并且公共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使用效率低、交通体系混乱等现象也屡见不鲜,老年人深受其影响。通过对老年人群体的行为特征差异性分析,以及对老年人空间需求的多元性的总结,笔者发现不同类型老年人对空间的选择有一定的规律性,结合这些规律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空间内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进而为老年宜居社区的环境设计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张毅:人口总量增速放缓,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EB/OL].(2020-01-19)[2020-09-0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19_1723767.html.
[2]周博,刘石磊,申威.基于行为差异性的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调查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06):22-29.
[3]黄建中,胡刚钰,李敏. 城市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移动性衰退相互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 华中建筑,2017,35(6):102-107.
[4]李斌.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2008(2):30-33.
[5]黄建中,张芮琪,胡刚钰.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圈研究——空间识别与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9(3):87-95.
作者简介:
薄瑞丰(1998.10—),男,汉族,河南鹤壁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