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成了各大高校的重要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具有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长远目标。本文分析了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融入工工匠精神的意义,和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关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追求,在对学生的教学培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如今,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成了各大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职业教育中,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要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人格健全的职业工匠,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工匠精神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强调的是一种不断学习和精益求精的精神。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个概念,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工匠精神原本是指原先的工匠通过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和改善自己的工艺,打造出精细完美作品的一种精神,现在工匠精神被引用到各行各业中。但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它所代表的涵义都是不变的,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敬业。敬业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一,是对于所从事的职业全身心得投入,是一种认认真真、敬职敬责的职业精神。第二,是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在把事情做好的基础上,将事情做得更好,即使是一颗螺丝钉也不放过。第三,是专注。专注就是要内心笃定,古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就是讲求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第四,是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了追求突破和革新的创新内涵,创新一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
工匠精神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相通之处。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办学特色。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融入这种精神,是一种对教学理想的不懈追逐,是对真、善、美的传承。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高职英语的教学中去,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匠精神引领高职英语教学的变革
高职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才,在培养的时候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进去,让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学到就业的技能,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精神文明,了解技能的实质。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鞭策着教师和学生不断前行。
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特色性。高职教育更多的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文明、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是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一定的技术技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来说,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已经成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融入工匠精神,为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带来一次变革,使得高职英语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使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更加突出。同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英语技能、道德修养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工匠心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服务社会的需要,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使其更加明确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育重视不高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对文化类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缺乏,这样容易使教师出现重技能轻文化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的发展缺乏全面性。众所周知,教育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包括培养学生的职业修养和道德情操。对于高职英语来说,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是教学的功能的一种延伸。然而高职院校在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忽视了重要的两点:第一,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涵蓋了方方面面的信息,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使学生学习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领域中找到寻找到一种价值体系,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第二,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授课时间是比较长的,所跨的专业也比较大,涵盖了每个年级,因此对于工匠精神的交流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二)英语教师工匠精神教学能力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往往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不深,只把它当成一种抽象的概念,并未将其精神内涵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由此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的工匠精神传播只停留在表面,缺少了实质性的精神内涵的传承。高职英语教学缺失工匠精神的情况下,会使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但在职业追求和道德追求上缺乏一定的认识和坚毅的精神。总的来说,高职英语教学中缺乏工匠精神的传承,一方面会阻碍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受到阻碍。
(三)学生创新意识不足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对自己职业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同时,由于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比较差,对英语也没有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课后也不会主动去思考,不能将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无法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去思考。创新能力是社会蓬勃发展的动力,学生缺乏这种创新突破的精神,将会阻碍其学习的动力和对工匠精神的汲取,使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工匠精神教育体系
在当今社会多元融合的背景下,仅仅拥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围绕着社会需求,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去,制定长远的工匠精神培育计划,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具体的教学安排、明确的考核标准。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的课程部分,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除了保持原本的职业技能训练,还需要加入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言行规范,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校风建设中,并对英语教学中的工匠精神教育制定一定的激励和考评制度,确定考核指标,引导师生共同践行工匠精神。
(二)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英语师资队伍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一群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团队。为此,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教师队伍也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首先,可以对学校的英语教师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训,加深英语教师对该精神内涵的理解,并以此为主题,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接着,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工匠精神的学习提供有力条件。最后,高职院校要以建设“双师型”的英语教师队伍为目标,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为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营造学习工匠精神校园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职院校应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主场地的作用,促进校园工匠精神的传承。首先,将高职英语的理论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积极主动地将道德精神的学习和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其次,高职学校定期举办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活动,如举办工匠精神讲座,观看电影等,传播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还可以举办工匠精神系列辩论赛,组织学生参观具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展览等,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气息,营造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学校的理论教学离不开实践的检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能走到企业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校企交流活动,了解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和崗位需求,并利用好双方的资源,提高英语教学和企业需求的融合度。其次,校企之间开展人才交流计划,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去学习和了解具体的岗位技能,合作企业项目,切实体会到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需求,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学校举办讲座,为学生讲授岗位碰到的实际问题案例和企业招聘的人才诉求,让学生可以对照自身情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予以提高和改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是现实可行的,也是具有一定战略意义的。高职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学习氛围,促进校企结合模式的发展,同时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将其内涵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中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学生培养为有技术、会交流、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子睿.“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8(32):172.
[2]张全政.工匠精神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281-282.
[3]陈晓兰.论高职英语教学创新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6(4):34-39.
[4]何莉莎.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28-30,4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2020-ZZJH-246)
作者简介:牛玫(1986—),女,汉族,河南济源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