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当前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大语文”教学理念下,将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与语文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和思维发展方面得到有效地提升,进而最终实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首先就“大语文”教育理念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解读,然后对在“大语文”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利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语文;核心素养;路径分析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被国家以及社会所关注,同时由于语文是我国的母语,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在以后的升学就业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话题。将“大语文”教育思想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适应当前教育发展情况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与语文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促进语文的深入式学习和拓展式学习。
一、 “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
“大语文”教学理念是由著名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其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所谓联系社会生活,就是主张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延伸,打破课堂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和以往的封闭式格局,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着眼整体教育就是指:“大语文”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片面化,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和谐统一。坚持完整结构就是要把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将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中,并进行有机的协调。重视训练效率,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依靠练习换取语文的成绩,而是应该减少学生训练量做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语文”教育思想作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延伸,这种教育思想的出现扩大了对语文教学的内涵诠释,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认知,丰富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它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的,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变革。在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重点对教材中的字词、语句和文章的主旨以及中心思想进行讲授,仅仅试图把语文这种语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来完成。但是语文作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学科,它本身来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社会生活,因此,语文是要在教师指导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和锻炼完成的,通过在社会中进行不断的锻炼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加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大语文”思想是真正地把语文教育回归于我们的生活,把日常生活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文教学的渗透,实现课内外相联系、校内外相结合,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做到教学统一和知行统一,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环境中,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和新发展,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构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帮助学生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形成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是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来获得,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语言知识积累和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综合培养。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以及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开展阅读、表达和探究,是对语言的构建与应用,也是提升自己思维发展和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大力倡导“大语文”教育思想,通过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沟通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对文学知识的积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相一致,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立足“大语文”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调整,是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和新的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
三、 “大语文”理念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
(一)有效拓展,整合课文学习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老师讲授语文学科知识的范文,是鼓励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的重要部分。“大语文”教学思想主张通过扩展式學习,增加对语文的认知和了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发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和拓展阅读,实现教材内部主题的整合和单元内部的教学资料的整合,将课内文章和课外文章相结合,实现课文教学的大整合。
1. 通过群文阅读,实现主题式阅读教学
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与发展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增加对文章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和归纳,逐步掌握熟练的阅读技巧和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首先结合教材中的文本,利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对本单元的主题阅读和对整套教材的阅读,以及从教材内部和教材外部实现群文整合。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选取其中一个作为学生的阅读主题,并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或者学生自己探索下开展对这组文章的阅读和学习。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教师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天下国家”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可以给学生推荐几部适合本阶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如《詹天佑》《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让学生通过本组主题的阅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加国家凝聚力,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文学作品中情感的体验和品味,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又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开展自主探究式阅读,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索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这样在完成主题阅读任务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并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2. 通过拓展阅读,丰富课外阅读内容
所谓课外阅读就是在课余时间内增加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包括去图书馆、阅览室或者利用网络技术搜索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給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给学生合理地安排课余作业和课外阅读时间,不能让沉重的学业负担成为课外阅读的障碍。其次,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引荐几部鲁迅先生的写作文集或者文章供其阅读,如《阿Q正传》《野草》等,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感受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
(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继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获得,也需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实现。
1. 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实现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教学思想主张通过对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增加对语文学科教学资源的扩充,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实现综合性学习。语文作为语言的学习科目,对本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而是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锻炼,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实现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一文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黄河的资料,如黄河的发源地,黄河的流经地区有哪些,黄河流经地区的风土民情以及黄河为我国民族做出的贡献,并且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黄河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的魅力,通过增加对黄河历史和自然、人文等方面知识的讲授,有助于学生更加全方面地了解黄河,更加正确地理解本文的内涵和情感。
2.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单单是依靠加强对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资料的整理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当然,有时候开展综合性学习仅仅依靠学生个人来实现显然不够,而是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或者诗朗诵、辩论赛、话剧,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两首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诗朗诵评比,选取最优秀的一员在班级内进行比赛,最后由学生投票表决出表现最好的学生。或者在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板块《海底两万里》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写下随想和心得体会,用笔记录下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和理解。教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有意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大语文”理念强调在语文教育中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核心,增加语文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融合,把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同时增加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见,在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下,“大语文”教育思想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来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殿英.发挥语文教学的多种功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大语文教育”实践感言[J].教育现代化,2019,6(48):264-266.
[2]廖柏灵,卢艺.实施“大语文”教学,向核心素养进发——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教学课程实施浅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62-66.
[3]万晓霞.大语文观下引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浅释[J].名师在线,2018(7):27-28.
[4]薛计钊.大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6):16-17.
作者简介:
唐春香,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城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