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人

2020-07-14 16:53王延庭
作文·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褶子糖人手艺人

王延庭

几年前的寒假,我去了冰雪王国哈尔滨,一览北国风光。那年的雪下得特别大,也积得特别厚,我一次又一次地将脚从雪地里拔出来,再踩进去,在雪地里跋涉了一天,早已没有了一开始的兴奋感,寒冷、饥饿和筋疲力尽的感觉将我团团包围。我和父母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沿着寂静的大道向旅店移动,突然,我发现前方有一团红色,这团红色让我很是惊喜,走近了才发现这是一个糖人制作小铺。

我了解到,糖人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小吃,传承了几千年。手艺人将糖片放在小火上慢慢烤,使其保持松软,一旦有客人要,他便拿起一片糖皮,吹成各种形状,可以说,只有客人想不到的形状,没有手艺人做不出的糖人。

我从未品尝过糖人,一直想知道这栩栩如生的糖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的味道是否真的那么醇香甜美。深深的疲劳感和彻骨的寒冷似乎一下子被这个温暖的小铺子驱散,我兴冲冲地来到小木车旁。一位老人站了起来,他双鬓斑白,脸上的褶子又多又深,眉毛浓密,一双眼睛特别亮。“小朋友,你要什么样的?”老人笑着问。我沉思了一会儿,想到自己是属狗的,便说了一句:“就要一个小狗造型的吧。”话音刚落,老人就动手做起来。

他用像树皮一样粗糙的手拿起一片柔软的糖皮,轻轻地托着,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一根空心管插入糖皮之中,随后抿紧双唇憋足一口气,缓缓地、慢慢地往里面吹气。渐渐地,平扁的糖皮一点点鼓了起来,我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糖皮越来越鼓,不多时,糖皮一下子变得透亮起来,几乎同时,老人快速地把管子抽了出来,并用指头按住了口子,然后轻轻一拽,一条漂亮的狗尾巴出现了。紧接着,老人用中指和食指快速地一夹一抽,又出现了四条健壮的大腿。老人外表粗糙的大手,此刻显得异常灵活,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蜻蜓点水般轻轻地捏了几下,活灵活现的狗脑袋就出来了。最后,老人拿了一根竹签,插在小狗身下,递给了我。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小狗”,它咧着嘴,支棱着耳朵,摇晃着尾巴,这是多么栩栩如生的一条小狗啊!这么美好的艺术品,我怎么舍得入口呢?妈妈给我和老人、“小狗”拍了一张合影。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满脸的褶子更是挤到了一起。他说现在东北做糖人买卖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他在寒冷的冬夜坚持出摊做糖人,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糖人,让这门手艺流传下去。听了这些话,我心里酸酸的。

糖人是一种古老的小吃,也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者之一,它折射出我们中華民族的勤劳和聪慧。那只“小狗”我始终没舍得吃掉,它早就风干碎裂,我和老人的照片一直贴在我的照片墙上,老人精巧的技艺和满脸的笑容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指导老师 孙 瑞)

简 评

文章选材独到,糖人是中国的传统小吃,吹糖人的老人是这种传统小吃的坚守者、传承者,是千千万万朴实的劳动者的缩影,这样的选材多了一份厚重。文章前面有铺垫,在“我”被寒冷、饥饿和筋疲力尽的感觉团团包围时,偶遇糖人制作小铺,这怎不令人惊喜?对老人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热情、淳朴,尤为细致传神的是动作描写,“托”“插”“吹”“抽”“拽”等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老人技艺娴熟,这怎不令人佩服?文中给了糖人——“小狗”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吹糖人老人的技艺精湛,对这堪称艺术品的糖人,“我”自然爱不释手。“我”与老人的合影,以及“我”一直没舍得吃掉的糖人,都是那段美好记忆的见证。文章结尾情感自然流淌,留给读者一份暖。

(余东芳老师)

猜你喜欢
褶子糖人手艺人
A new beginning
褶子的迭奏:德勒兹论巴洛克艺术
维吾尔族手艺人
累并快乐的手艺人
吹糖人
论德勒兹的褶子思想*
手艺人
吹糖人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