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江凯达
杭州市萧山区是传统工业强区,拥有厚实的工业基础。但化纤纺织大而不强,正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汽车零部件行业需要加快向总成化、系统化、节能化转型。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萧山区密切配合,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两规”融合的优势,创新规划统筹的手段和方法,保障了恒逸化纖新材料、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两大项目顺利推进,有效发挥了龙头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
从“谋项目”到“谋产业链”
近年来,萧山区积极助推壮大行业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全球产业链整合带动,引领区域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动能和新优势。在此背景下,恒逸化纤新材料、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萧山,拟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益农区块选址建设,并被列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
恒逸化纤新材料项目计划采用国产化大容量柔性化聚合技术、聚酯熔体直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以及绿色制造技术,形成年生产140万吨功能性纤维新材料的综合产能,一期启动区块需要用地946亩;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项目主要开发生产等速驱动轴、轮骰单元、轴承、制动系统(含真空助力器)、减震器、模块化产品,一期启动区块需要用地1035亩。因原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要求不一致,需要进行“两规合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这两个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前向和后向产业关联,将带来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提升益农区块的战略地位,因此要做全产业链的整体谋划,统筹安排空间发展布局。萧山区委区政府即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集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一体的产城融合、“多规合一”的“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规划,从产业链布局、产业生态建设层面进行谋划,助推益农区块的整体提升。
从“谋地”到“谋局”
在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建设中,“项目落地”是一域,“区域发展”是全局。借项目落地提升新城产业发展水平,把重大项目的影响力持续转化为区域的发展动能和催化剂,这是益农区块要谋的全局。根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建议,萧山区组织开展了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发展前期研究、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产业研究专题、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项目,站在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全域的视野、全局的角度,突出系统思维,整体谋划项目所在区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
目前,益农区块已成为省级重大项目的重要承载平台,万向钱潮高端乘用车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恒逸功能性纤维新材料升级改造项目、荣盛集团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等正在稳步推进。益农区块的开发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集聚,推动周边工业区块的转型升级,一同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益农区块成为一个新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从“建园”到“筑城”
按照功能复合的要求,统筹考虑南部益农城镇发展区,放大投资效应,真正实现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通过生态网、交通网、功能网、能源网、互联网等虚实网络链接割裂的空间、补足城市的功能、建立复合型发展廊道,实现从“园区”到“新城”的蝶变。提升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系统,新增重要交通节点的互通枢纽,梳理对外物流交通体系。加强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联系,高起点建设内部道路及配套交通设施,加强慢行系统建设、组织好人流系统。
针对特殊工艺流程需要“大厂房”的空间组织,规划弹性路网,植入具有针对性的创新空间。以“绿色、生态、品质”的理念,通过建设放射状绿化带,并在其内部植入绿道功能,将生活社区与周边组团相互联系。规划布局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等,提升新城竞争力。注重提供优质的城市服务、优质的环境景观和多元的城市文化,提供多样化、配套更完善的产业空间、研发创新空间、交流服务空间和配套服务空间,建设国际一流品质的综合性产业园区、面向未来的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从“盆景”到“风景”
益农区块“多规合一”,统筹谋划发展具有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可以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变点上的“盆景”为面上的“风景”,引领带动城市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工作思路上强化要素保障倾斜。在要素资源日臻稀缺的背景下,有限的资源要投向对发展转型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快重点地区发展,推动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
在工作导向上坚持规划引领和高质量发展。发挥规划统筹的作用,快速应对区域发展趋势,从被动的空间保障到主动的规划引领。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统筹布局功能和设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工作方法上贯彻多方参与,共同缔造。深入当地和基层,充分了解企业和市民的需求,创新思路,切实为区域发展考虑,以长远的目光深入谋划。构建长期的责任规划师制度,组织一个多专业协同团队,长期跟踪服务,深入调研和沟通,更好地促进地区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