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迪
6月22日,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纪念日。从2006年大运河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到2014年申遗成功,新世纪以来杭州注重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价值的保护、研究与展示,充分发挥了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从“颜值”到“气质”,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千年运河文化”和“百年工业遗存”不断融合,展现了一幅最美的城市图景。
古今融合的文化之河
从武林门码头登乘水上巴士,沿着运河北上,水道两岸绿叶垂青,水面上不时掠过几只鸟儿,景色怡人。在拱宸桥下了船,脚下古老的青砖诉说着数百年往事,周边的博物馆、历史街区和文创园区,也为大运河业态增添了活力。
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区域,长期的低层次工业生产活动曾经让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直到新世纪初,大运河的水质环境仍未得到有效治理。杭州市一方面搭建城北污水系统,把城市污水进行统一收集,以提升运河水质;另一方面,持续多年组织引导企业逐步外迁。到G20杭州峰会之前,包括杭钢在内的近200家污染企业,基本上都搬迁完成。至此,这片见证了近现代工业在这座城市120多年发展历史的工业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搬迁完成之后,遗留下来的工业区并没有产业生态可言。随着城市发展,我们意识到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亟待跟进。所以近些年,试图通过对工业遗存的再利用,实现运河综保工程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新突破——让城市因为大运河而更美。”杭州市运河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陈逸说。
2009年,市运河集团启动“一寺一厂三区三馆五街九路”系列重点项目。经过改造,原先废弃空荡的长征化工厂、通益公纱厂、杭一棉、大河造船厂等百年工业遗存,变身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和文创产业基地。
文旅融合的风景之河
大运河水,千年不息。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旅游、文创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大运河两岸不断涌现。
运河水上旅游线作为文旅产业分支被开辟,以工业遗存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为基础,有机结合现代产业,现已形成拱宸桥西博物馆群落、三大特色历史街区、香积寺、运河天地、浙窑公园等重要节点,并沿运河两岸逐渐连点成线,形成了移步换景、亮点纷呈的运河文化精品旅游线。2012年,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2019年,大运河杭州景区市民游客接待量达1443万人次。
“三生融合”的城市之河
家住在运河畔某小区的张阿姨喜欢散步锻炼,她说:“我跟丈夫吃完饭,经常会到运河边走走,现在运河边的风景越来越美,感觉挺放松的。”如今,运河的水不再异味扑鼻,沿岸文化遗存变身网红景点,滨水绿道成为方便快捷的慢行路网,沿岸居民居住品质获得大幅改善。
近年来,大运河周边的城市配套设施、城市功能也在不断完善,邻里中心、菜场、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纷纷落地,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活服务,也为工作创业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
今年,作为杭州城市级的配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经启动。预计到2023年底,公园基本可以建成。未來,这里将和现有大运河景观带一起,构建起整个运河周边的公共空间,实现生态、生产与生活的进一步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