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物哀”精神和《边城》“哀婉”情致的相似性

2020-07-14 22:25罗方圆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伊豆舞女川端康成

罗方圆

摘  要:物哀是悲与美的结合体,《伊豆的舞女》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若有若无的伤感,而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同样也具有淡淡的美和哀伤。本文基于二者在凄美和温婉这方面的相似性,对两者进行对比。以便进一步理解这两位作家文学创作的民族性和审美取向,并且对了解不同国度文学中的少女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边城》;悲;美

“物哀”最早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在评论《源氏物语》时,把平安时代的美学理论概括为"物哀"。"物哀"不仅可以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意义,还可以解释为同情、怜爱、感动等意思。"哀"在日语中等同于"美",哀即美的审美观是日本民族文化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现象。"物哀美"的美学传统一直被后世作家所继承发展着,成为一种日本文学的理念,也成为日本文学美的基调。【1】

纵观《伊豆的舞女》全篇来看,如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具有忧郁和哀怨的情绪,但在这其中却又浮现出一股暖人心扉的温馨。这份暖意不因身份的悬殊而淡漠,正是这种身份上的差距让彼此的相伴和信任显得弥足珍贵。旅途虽短暂但却足以让"我"铭记,温暖了"我"今后的人生之路。

一、自然环境描寫的“悲与美”对比

川端康成把《伊豆的舞女》置于如诗如画的美丽背景下,小说的故事在一个唯美的环境下展开,"俊秀的天城山,茂密的树林,清冽的甘泉,浓郁的秋色,袅袅的炊烟,"南伊豆是小阳春天气,一尘不染,晶莹剔透,实在美极了。在浴池下方上涨的小河,承受着暖融融的阳光。""群山和天空的颜色都使人感到了南国风光"。"雨停了,月亮出来了。雨水冲洗过的秋夜,分外皎洁,银亮亮的。【2】大和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对自然环境有着细腻感受民族,日本许多作家在描绘自然景物的时候,往往都会融入自身情感,作者把主人公放进这伊豆秋色中,使人物形象与自然情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细腻优雅的风光描绘,让我们身临其境,享尽淳朴伊豆的旖旎风光。

《边城》中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描绘,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美妙。湘西的山,秀拔;湘西的水,清澈透明“湘西世界”如茶峒世外桃源般,清山绿水,清风丽日。这种山水构成了湘西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川端康成一样沈从文把湘西的乡情风俗、自然景物和人情美结合起来。越是美的,越是蕴含悲凉,作者就是把翠翠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透过这如诗如画的风光,我们感受到翠翠的纯真的情感和魅力,体会到她那初涉爱河而引发的心灵的激荡、最终却不得的淡淡的柔情与伤感。

二、少女形象的“悲与美”对比

1.薰子形象中的“悲”和“美”

薰子身上那种优雅而美丽、纯真而哀伤的女性形象,体现着日本女性特有的审美气质。薰子这样一个天真无暇的少女形象,集中体现了少女之美美。她天真活泼、美丽纯洁,带着少女的纯真和羞涩,对此小说中有多处描写。例如,当薰子与“我”共同前往住处时,闲聊中的薰子禁不住双颊绯红,她用手将自己的脸捂住,却更添情状。如,当薰子为“我”倒茶时,她的手由于羞涩而颤抖,导致茶水洒在“我”身上,此时薰子又忍不住脸颊泛起红晕。随着两人的交往和理解不断加深,薰子的身上散发出了一种真诚、温暖、勇敢的人性之美。但是,薰子是一名身份低微的舞女,正是这种无奈而失落的氛围,使薰子身上带有一种悲剧色彩。【3】

2.翠翠形象中的“悲”与“美”

《边城》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少女,和一只狗的故事。翠翠是这个故事的灵魂、是爱与美的化身。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 在风月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里清明如水晶。“ 边城”的清风、丽日,青山、绿水,使她出落成一个温柔聪慧,眉清目秀,且带有几分娇矜的少女。翠翠既是人的色性———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4】 在她身上“ 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慢慢长大后,她性格里有了微妙的变化,萌发了朦胧的爱意,傩送为她唱山歌传情,她在梦中感觉到身体随着“ 美妙歌声”漂浮起来,“ 飞窜过悬崖半腰”,去摘象征美好爱情的“ 虎耳草”,追觅甜蜜、幸福的爱情。忽而,随着一幅幅或浓或淡的画面从眼前消失,慈祥的祖父溘然长逝了,健壮如小牛的天保淹死了,美丽的白塔坍塌了,傩送远走他乡,“ 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来了”。

三、结局的哀伤

《伊豆的舞女》这篇小说的结尾染上了悲哀的色彩,两人在下田码头分手时,舞女虽然特地赶来送行,但和“我”却一句话也不讲,直到船已经开出去了,才开始挥舞一个白色的东西,“我”的内心也非常有感触。作品中对舞女离别时的神态做了下述描写:“舢板猛烈的摇晃着。舞女依然紧闭双唇,凝视着一个方向。我抓住绳梯,回过头去,舞女想说声再见,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然后再次深深的点了点头。”【5】由于现实状况和社会地位,薰子非常明白自己和“我”之间的感情是不会发展下去的,所以只能以沉默不语来掩盖内心的恋恋不舍。“船舱里的煤油灯熄灭了。船上的生鱼味和潮水味变得更加浓重。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温暖着我。我任凭泪泉涌流。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6】

《边城》结尾处对傩送与翠翠的感情有如下描述,“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们从这段结尾的叙述中不难推测出这段感情是不会有结果的。翠翠一个人守着渡口,等待着不知归期的心上人的归来,等待着一场不可知的、没有结果的感情。

四、总结

《伊豆的舞女》和《边城》两部作品都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纯洁感情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写,由于种种原因,这场朦胧的爱情不可能会有结果,只好痛苦的依依惜别,或是永远等待一个不可知的“明天”。两部作品相似的结局,同样的无果而终,纯洁美好下透露着淡淡的挥散不去的哀伤。

注释:

[1]  [日]本居宣长著·王向远译:《日本物哀》,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2][5][6]  [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雪国·伊豆的舞女》,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3]  吕娟霞.一曲温婉而凄美的女性之歌——〈边城〉与〈伊豆的舞女〉中少女形象之比较.载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9卷第1期

[4]  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伊豆舞女川端康成
我的伊豆
也谈﹃舞女大班﹄
赢在账单里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
《伊豆的舞女》与川端康成的“恋母情结”
我的伊豆
“腐文大佬”竟是纯情女生:孟浪淘金致青春
繁华如梦总是空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
参加葬礼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