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凝固化是认知语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言学习者通过重复加工语言输出,使其在语言使用者心里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固化下来。本文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阐述语言凝固化的内涵及其相关语言学研究来简要分析凝固化对母语和二语学习分别有哪些影响。了解语言凝固化的特点有助于促进儿童语言习得以及帮助二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凝固化;频率;单位;语言学习
【中图分类号】 H3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3-009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一、语言凝固化及其相关语言学研究
(一)语言凝固化的内涵
“凝固化”这个术语有着悠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de Saussure, 1916: 122-127)1987年,作为认知语言学开创元勋之一的Langacker将凝固化这个概念引入了语言学研究中。在语言学中,凝固化是指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现存的重复使用的语言知识,在语言使用者重复频繁地使用这些语言知识之后,它们会逐渐固化成一个可以自动产出的完整的语言单位。作为一个理论结构,凝固化是心理表征的虚拟部分,并且与频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也可以将凝固化理解为增强各种类型知识的过程,频繁使用的结构或者知识将会更加固化。例如,“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这句话很明显在非语言学家的大脑中不是固化的,人们从未遇到这种词汇形式,而“I don't think so”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程度很深的固化单位。Langacker(2008:16)还描述了凝固化和自动化之间的关系:“自动化,是学习系鞋带或者背诵字母表中可察的一个过程:通过重复的过程,一个复杂的结构在实现真正自主激发以及无意识监控的程度上可以被完全掌握。在认知语法中,一个结构通过逐步的巩固,最终固化成为一个整体单位。”因此,关于语言凝固化包括两個关键点:1.语言结构的频繁使用会增加表征的强度;2.相对于那些罕见的语言结构来说,频繁使用的语言结构凝固化程度更高,更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自主激发。综上所述,凝固化的特点包括:频繁使用、拥有词块或单位地位、强烈的表征强度、自动且完整的加工过程、非常流畅的内容及顺序构成。
(二)国内外相关的凝固化语言学研究
首先,Langacker(1987)在他的《认知语法基础》中提出了固化是认知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Langacker这一理论基础上,Tomasello(2003)和Goldberg(2006)认为凝固化概念成为语言习得基础理论的核心部分。尽管母语和二语凝固化的实验证据正在稳定地增加,这一现象的许多特点仍然留待我们去开发和探索(Theakston,2004)。Catherine L.Harris(1998)在他的关于凝固化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中提出,在语言学中,我们使用“凝固化”这个术语,用来指由于重复接触有意义的刺激而形成的程序化的假设心理加工过程和重复性的学习。作者还提出成语或者习语的一部分可以激发出其整个部分,例如“great mind think alike”中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激发其部分或者整个部分,“compare apples”可以激发“oranges”。之后的时间里,Harris一直潜心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凝固化,在2012年,Harris(2012)通过感知辨认、熟悉度以及语料库中数据频率来测量心理凝固化。文中他指出影响凝固化和心理表征的因素除了语料库频率、语义连贯性、语法构成之外,情感共鸣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child abuse”和“caring words”比客观上使用更频繁的词组“rather than”更容易固化。之后Ben Ambridge, Julian M.Pine(2012)也研究了凝固化对儿童与格论元结构过度概括错误的影响。Hans-Jorg Schmid(2010)在他的研究中发现语境频率会实例化我们认知系统中的凝固化,即将我们认知系统中的正在固化的语言成为真正的实例,即真正固化下来。
二、凝固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一)凝固化与一语学习
关于儿童的语言习得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之后很多学者开始把凝固化与儿童的语言习得联系在一起,开始探索凝固化会对儿童语言产生什么影响。在三岁到七岁之间的儿童被观察到会产生动词论元结构过度概括的错误(e.g.,Dont giggle me;Pinker,1989),Anna L. Theakston(2004)研究了凝固化对儿童和成年人语法判断任务表现的影响,探索凝固化会对限制儿童动词论元结构过度概括错误产生什么影响。
作者通过向五岁、八岁的儿童以及成年人呈现包含高频动词和低频动词(符合语义类别的)论元结构错误的例子,让被试者判断这些句子是不是符合语法的。根据凝固化与输入的分布有着直接的联系(Braine&Brooks,1995),作者推测儿童产生动词过度概括的错误与其输入的频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儿童听到特殊的动词使用在特殊的结构中这一输入越频繁,他们将动词应用在一个新结构(没有被模仿的)输入中过度概括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词的熟悉度也对过度概括错误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通过让儿童对24个句子(分别是六个包含高频、低频动词论元结构错误的句子和符合语法以及不符合语法的句子)进行判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儿童进行判断句子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显示五岁和八岁的儿童接受包含低频动词的句子比包含高频动词句子的可能性更大,大量的儿童将包含低频动词句子判断为符合语法的(提示:所有测试的包含高频和低频动词的句子都是不合语法的)。结果表明儿童更倾向于接受包含低频动词的不合语法的句子,在非语法论元结构中,儿童的语法判断是受到动词频率影响的。实验二是让成年人对二十四个包含动词论元结构错误的句子进行判断(分别是十二个包含高频动词和十二个低频动词的句子)(eg.,Dont laugh/giggle at me)。最后这两个实验结果都表明:儿童和成年人对于包含论元结构错误的句子的判断受到动词频率的影响;成年人和儿童都更容易接受低频动词论元结构错误的句子,因此,凝固化对儿童和成年人句子判断是有影响的。
由此可以总结:儿童首先从他们的认知输入中习得了高频率的词或者结构,然后他们注意到所学词汇形式及其功能的相似性,这种词汇形式和功能的重叠性会导致之后儿童学习抽象语言结构时由于认知固化而产生一些错误。但是,不断重复地接触成人的常规输入会增强儿童对于可接受的、符合语法规则的词汇表征,从而避免错误。
(二)凝固化与二语学习
Paula Chesley(2011)在语言学、认知和社会约束对词汇固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词汇固化是一种固有的概率现象;作者发现一些语言学特点如:词语意义的范围和外来语言会影响词汇固化,一些语境因素如频繁性(frequency)、散布性(dispersion)、和外来语言的文化背景也对词汇固化有重要影响。作者通过眼动实验(eye-tracking)、词汇判断任务(lexical decision)和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s)、发现语言学和语境信息对新词的记忆能力有很大影响,说话者更可能记住在特殊语境中使用的词以及更可能记住特定的词型(certain word types)。
随后Kevin Diependaele,Kristin Lemhofer,Marc Brysbaert(2013)又作了关于词频效应对母语和二语词汇识别的影响的词汇固化报告。与之前研究有所不同的是,这篇论文选取的被试是英语单语者和三种双语者(荷兰语-英语、法语-英语和德语-英语)。作者在文中也指出,词汇记忆表征在二语中比母语中更弱,因为二语加工需要更多的精力。通过词汇识别实验,作者发现单词的加工过程越细致,其固化程度越强,被激发得也就越快,受到来自相似的词项干扰就越少,同时也会导致高低频词间更小的加工差异,即二语加工中的词频效应比母语中更强。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可以最终得出二语学习与凝固化相关的结果是:1.越容易被个体说话者回忆起的词越可能实现很大程度的词汇固化;2.新词出现的语境次数越多,越容易被固化,一个新词所使用的说话者的人数与其固化程度有着积极的联系;3.一个之前没见过的词在成为说话者表达词汇的一部分时,更可能会成为说话者理解词汇的一部分(表达词汇是理解词汇的子集),说话者的表达词汇则是言语社区词汇固化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如果二语学习者想要实现第二语言的凝固化,要增加这门语言的使用频率,增加其输出,使其固化成为大脑中的一个可以被整体激发并且自动加工的单位,并且二语学习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这样才可以增加对输出的关注度,从而加强第二语言的固化地位。
三、凝固化与语言学习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对于凝固化的语言学习研究很少,尤其是二语学习的凝固化研究几乎没有,还留有很大的探索空间。Alice Blumenthal-Drame(2012) 作了基于使用理论的凝固化研究,他通过不同的实验来验证:从格式塔学说(Gestalt psychology)、浮现理论(emergentist philosophy)、心理语言学启动研究(psycholinguistic priming research)和参数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parametric fMRI analysis)。作者介绍了凝固化对语言习得、语言发展史、语言变化以及其他相关理论框架的影响,接着又从基于使用概括的认知现实主义角度,特别关注了符号频率和凝固化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凝固化是一种语言模块,即作为一个整体储存在说话者脑中,被说话者激发的一种自动的程序化的语言模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根据格式塔学说、浮现理论、心理语言学启动范式尤其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将凝固化操作化,也就是使凝固化这个概念可以应用于理论操作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凝固化是认知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频率效应增强语言学习者对于词汇、语言结构等的固化程度,从而让其获得单位地位,轻易地被语言学习者自动完整地激发出来,节省语言输出时间,同时可以让学习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大或者更复杂的语言单位以及交际内容上,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沟通能力;在母语和二语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语言固化的特點与影响,注意语言关键期,就有可能帮助儿童更精确地习得母语以及使二语学习者更好更快地学习第二语言。同时,未来我们还可以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去整合心理语言和神经语言固化方面的特点,研究凝固化对于二语学习者句法加工的影响,也可以从凝固化角度探究当下网络热词结构,分析构式语法中的凝固化。
【参考文献】
[1]de Saussure, F.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Paris, France: Payot,1916.
[2]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one)[M]. Stanford, C 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3]Caldwell-Harris, Catherine L. Psycholinguistic studies of entrenchment [J]. In J. Koenig(Ed.), Conceptual Structures, Language and Discourse, 1998(2).
[4]Langacker, R.W. 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5]Tomasello, M. Constructing a language: A usage-based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6]Goldberg, Adele E.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s in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7]Anna L. Theakston. The role of entrenchment in childrens and adults performance on grammaticality judgment tasks [J]. Science Development,2004(19):15-34.
[8]Caldwell-Harris, Catherine L., Jonathan Berant, Edelman Shimon. Entrenchment of phrases with perceptual identification, familiarity ratings, and corpus frequency statistics[J]. In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Processing, S.T. Gries and D. Divjak(eds.), 2012(2):165-194.
[9]Ambridge, Ben& Julian M. Pine. The roles of verb semantics, entrenchment, and morphophonology in the retreat from dative argument-structure overgeneralization errors [J]. Language,2012, 88(1):45-81.
[10]Schmid, Hans-Jorg. Does frequency in text instantiate entrenchment in the cognitive system?[J]. In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Cognitive Semantics: Corpus-driven Approaches, Dylan Glynn and Kerstin Fisher(eds.), 2010(10):101-134.
[11]Pinker, S. Learnability and cognition: The acquisition of verb-agrument structure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2]Braine, M., & Brooks, P. Verb argument structure and the problem of avoiding an overgeneral grammar [J]. In M. Tomasello & W. Merriman(Eds.), Beyond names for things: Young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verbs. Hilladale, NJ: Erlbaum, 1995(1).
[13]Paula Chesley. Linguistic,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traints on lexical entrenchment[J]. Dissertations & Theses: Gradworks, 2011(8):152.
[14]M. Brysbaert,K. Diependaele and K.Lemh?fer. The Word Frequency Effect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Word Recognition: A Lexical Entrenchment Accoun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3,66(5):843-863.
收稿日期:2020-01-29
作者簡介:宋丹(1991—),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