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迎亚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恐慌,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校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时期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行为反应,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给高校心理辅导员就学生返校后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情绪变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对社会各界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对于高校大学生也完全不例外,高校大学生原本作为社会敏感群体,其本身具有敏感性、不稳定性,加之严重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本身就敏感、脆弱的社会群体带来的生理、心理危机,以至于在这一特殊时期高校大学生出现了很多不同于日常的特殊心理状态。具体表现有:第一、应激反应,面对可能被感染的威胁,学生们会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第二、学业压力,正常的学习、生活被打乱,线上学习无法集中精力,无法做到自律,一个人在家孤军奋战,没有老师、同学们的交流沟通产生的不自信以及自我否定的情绪;第三、部分学生长期居家,与家人产生沟通、相处上的矛盾。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设计问卷对防控期间居家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与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探讨,为学生返校后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提供现实依据,建立牢固的心理防线。
一、调研方法
1.对象:通过钉钉问卷调查将问卷发至个人工作通知中,选取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研究生等居家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1577份,收回有效问卷1513份。
二、分析与结论
(一)情绪方面
本次问卷发放时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三个月后(2020年3月3日),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学生情绪变化较大,高校大学生中主要反应为恐慌、焦虑的人较多,焦虑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有十分关注、比较关注、完全不关注。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73.76%、25.71%和0.53%,很多大学生出现了恐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调查中中反映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焦灼期,高校大学生出现的恐慌指数选择“恐慌”的人数最多,为448人,占29.61%,出现的焦虑的人数为410人,占27.10%,出现的抑郁的人数为212人,占14.01%,数据表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比较严重的时期,同学们的情绪反应主要是恐慌、焦虑,值得关注的是有部分同学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恐慌(选择“十分恐慌”人数占6.28%)和焦虑(选择“十分焦虑”人数占5.16%),主要体现在控制不住地反复刷相关消息、反复去医院或者线上问诊,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感染以及产生了一些睡眠问题(如难以入睡、昏睡、做噩梦、容易早醒等)。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高校大学生情绪波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情绪波动很大”同学占总人数3.11%、“情绪波动较大”同学占总人数8.20%、“偶尔产生情绪波动”同学占总人数54.53%、“完全未产生情绪波动”同学占总人数34.10%。分析情绪波动的原因,占比最高的是网课教学效果不好,担心学业,人数占比34.98%,其次是担心返校或返校途中感染疾病,人数占比23.99%;其余原因包括(按影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列):怕自己或家人感染疾病、毕业招聘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耽误求职应聘、与家人关系不融洽,呆在家中压抑、对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乐观。值得深思的是,92.48%大四毕业生情绪波动原因都选择了担心毕业招聘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耽误求职应聘。由此可见,针对大四毕业生情绪以及心理问题需要多加关注。
(二)行为方面
2020年的寒假无疑是“史上最长”寒假,长期居家高校学生在应对行为方面基本正常,出现的不当行为反应较少。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从认识行为上,学生增加了对公共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94.18%的学生表示学生本人以及家人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全部有着清晰认识,2.45%的学生表示自己了解,家人尚未由清晰认识或者学生本人以及家人都不了解。0.93%的学生表示家人了解,自己尚未由清晰认识。由此可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对公共卫生防疫的认识,行为上体现在通过媒体、政府相关报告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勤洗手、主动学习公共卫生防护知识等。
日常生活中,居家大学生在表现行为也基本正常,不当行为很少表现,主要表现为25.95%选择陪伴家人,帮助家人做家务,25.64%利用网上学习机会提升自己,22.82%的学生会选择游戏,看电视等娱乐方式打发日常,18.41%的学生合理作息,加强居家锻炼严格要求自己,只有5.72%的学生会选择睡觉,无所事事。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高校的困难以及心理辅导员工作措施
第一,公开透明学校防护措施,引导学生理性科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危害性等特点,作为应激源给公众带来极大恐慌,在我们问卷调查中,39.61%对于返校途中及返校后的情况很担忧,如果学生无法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恐慌,不科学的防护知识也会使学生增加返校路上感染风险,而高校作为人员密集、活动集中地区,微小的一个感染源都会造成大面积的感染事件,同时师生们的心理防线也会崩塌。
面对上述困难,高校需在返校工作前就做好思想引导以及科学学习防护知识,一方面安排线上专门的課程系统引导学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掌握科学认识的前提下,学习防护知识,降低内心因未知、无知而造成的恐慌。另一方面,学校因积极筹备随时而来的开学事宜,在当地卫计委的指导下,做好校园防护工作,并公开透明的将筹备事宜传递给学生家长、学生。
第二,构建家校联合四级心理防护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家长往往比学生更担心学生身体健康,学院原本实行有心理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员)、班级(班主任以及心理委员)的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现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殊性,势必需要学校联系家长建立起四级心理防护机制,将家长纳入心理防护机制有利于学生心理状态的监测,家校联合互通信息,可以使学生心理防线更加坚固。
第三,搭建心理互助活动平台;长期居家隔离,独自完成线上学习,严重缺少跟老师、同学们的沟通,长此以往学生心理会产生更大的孤独感、无助感,创造心理互动平台不仅是建立学生跟社会外界的联系,更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互联网+”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钉钉、腾讯会议、微信等APP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心理活动,比如“悦动身心”线上运动会、心理知识竞赛、碰触心灵故事会等等。
第四,做好心理宣传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社会各界措手不及,做好心理宣传,让师生们认识心理可能出现的变化,才能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带来的冲击,对于高校心理辅导员应该第一之间将心理宣传工作传递给班主任,让班主任清楚认识到科学防护知识以及心理自助方法,有班主任通过线上班会等方式传递给学生,消除恐慌的同时理性看待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