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灵玉
摘要:方程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方程的学习其实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维的学习。进入初中阶段后解题的技巧和学习的难度都开始增加,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程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方程教学中融入游戏的元素。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方程式教学中的游戏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游戏化;初中数学;方程式教学
进入初中阶段后数学的难度增加,这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逐渐地失去了兴趣,也影响到了他们数学学习的质量。在初中阶段方程式的学习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果能够把游戏和方程式教学进行结合往往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下面就对方程式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落实情况展开讨论。
一、游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主要就是把游戏和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还存有比较强烈的热爱,如果教师能够把游戏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知识,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要能够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学生通过游戏实践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帮助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小学阶段的数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开始增加,而且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单纯依靠教师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多的内容不能够凭空想象出来,数学的思维难以形成。但是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元素,这样学生便能够通过游戏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规律,则更快速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逐渐的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游戏教学法和初中数学方程式教学结合策略
(一)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制定好学习的目标,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肯定要比没有制定目标高出很多。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数学游戏,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为此方程式教学和游戏的融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学习的目标。因为每个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层次存在着差异,班级中的优等生和学困生在学习的能力和发展的需求上面一定不一致,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其次就是目标设定要有方向性,游戏的设计也要符合学习的目标,这样才能够借助游戏实现教学的任务。比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消元,化二元为一元。教师就应该提前设定好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够吃透教材才能够更好地结合游戏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课堂教学引入游戏帮助学生探究知识
在学习到数学的一些新的概念时一些学生肯定会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性,教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了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开展教学,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袋子和一些糖果,然后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说今天老师拿来了两个袋子,里面装满了糖果想要给大家一些奖励,然后利用这些袋子中的糖果出题:“这两个袋子中一个袋子的糖果比另一個袋子里多了四个,你们能列出它们的关系式吗?”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而学生也通过这个小互动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无数个解这个知识点。通过糖果作为游戏材料,调动了学生热情。
(三)游戏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
教师为了能够将游戏教学法顺利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注意自己的身份地位,要能够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接受,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是不是真正能够吸引学生。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够让学生对游戏产生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方程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率,要积极地将游戏运用到数学的教学中,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让学生数学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发琴;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青海教育;2018年05期.
[2]樊行华;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年06期.
[3]黄燕娥;试析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存阅刊;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