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娃娃家”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其内容源于社会生活,形式较为灵活生动,它将原本生硬枯燥的口头指导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并帮助小班幼儿营造团结友爱、和谐温馨的相处氛围。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性和鼓励性评价,使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健康的合作意识和正确的交往态度,努力提升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
案例一: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幼儿一窝蜂涌向“娃娃家”区域。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幼儿自觉地分配了角色,二宝是爸爸,云云是妈妈,羽羽是爷爷,佳佳是奶奶,然然是宝宝,他们像模像样地忙碌起来。“爸爸”和“妈妈”准备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家里过节,早早地就打扫好屋子,进厨房准备饭菜,而“爷爷奶奶”一起在客厅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做游戏。就在这时,厨房里突然吵起来,原来是羽羽跑进了厨房,手里拿着围裙也想做饭,可是二宝不愿意,一把抢下羽羽手里的围裙说道:“我们家都是爸爸做饭的,爷爷要去照顾宝宝。”羽羽想了想说:“我想做饭,现在我来当爸爸。”二宝就是不肯,两人推搡起来,完全忘了各自在“娃娃家”游戏里的角色。看到这个情况,我正要介入时,在一旁摆盘子的的云云开口了:“你俩别吵了,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当爸爸。”于是,二宝和羽羽石头剪刀布,二宝赢了,高兴地系上了围裙。羽羽输了,就哇哇大哭起来,甚至在地上打起了滚,任凭谁叫也不理。直到我说:“冰箱里没肉了,爷爷得去超市割点肉啦,一会回来帮爸爸炖肉。”羽羽才起身,推着小车去了超市区,回来后又和大家快乐地玩在一起。
案例二:
“娃娃家”的卧室里,浩浩“爸爸”和晨晨“妈妈”正在给宝宝穿衣服,浩浩告诉晨晨一会儿要推着婴儿车去公园逛逛。可没过一会儿,浩浩就快速跑到了更衣室,捡起地上的牛仔帽看了看,將帽子戴在头上走出更衣室,一个人跑到了“娃娃家”阳台,看了一圈后又跑进卫生间。浩浩走到洗衣机旁,打开看了一眼,向旁边的小伙伴模仿洗衣机工作时发出“呜呜呜”的声音。见小伙伴没有理睬他,于是浩浩整理了一下头上的帽子,跑进客厅,拿起电话放在耳边听了一会儿,然后跑进厨房。这时,浩浩被厨房的微波炉所吸引,便将微波炉打开,从柜子上拿了一个仿真土豆放进了微波炉,并转动按钮,接着又打开冰箱拿出一盒仿真旺仔放在餐桌上。最后,浩浩跑出厨房回到了卧室,在镜子前照了一下,然后脱下帽子戴在了晨晨的头上。
这个班是我在2019年9月新接的一个小班。幼儿刚刚离开父母的照管,需要渐渐习惯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对于刚接触陌生环境,互相还不太熟悉的小班幼儿来说,“娃娃家”游戏精心布置了他们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直接有效地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在角色体验过程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上述案例中,羽羽为了争抢“爸爸”的角色和二宝闹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直到云云提出了剪刀石头布的解决办法,才暂时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可见云云已经具备在游戏中帮助同伴解决问题、与同伴和谐相处的意识。而羽羽在输了之后,由于没有得到在厨房做饭的机会而哭闹,直到教师有意介入暂时转移了羽羽的注意力,才使得游戏顺利进行。据近期观察,浩浩最近几次在“娃娃家”游戏中经常“跳戏”,注意力分散,常被其他事物吸引。
事后,我表扬了云云在游戏中的行为,和幼儿进行了沟通,也询问了一些家长关于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并一一做了记录。我发现,有些像浩浩一样的幼儿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几次下来对“娃娃家”已经非常熟悉,以至于多次重复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出现了在游戏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像羽羽这样对同一个角色感兴趣的情况,转移注意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我收集了幼儿的兴趣所在,增设了不同的趣味游戏情景和主题,根据每次的人数将“娃娃家”游戏分组同时进行,尽量保证幼儿扮演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设立了诸如“文明之家”“和谐之家”的奖状,激发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和自己解决矛盾的能力。教师则以客人、快递员、水电工的角色适时介入游戏中,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同伴合作的意识。
经过几次尝试之后,羽羽再也没有因为争抢角色而闹脾气,浩浩也没再因为感到游戏乏味而出现到处乱跑的行为。不同的情境和游戏内容使幼儿保持着对“娃娃家”游戏的新鲜感,分组进行和颁发奖状使幼儿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什么样的“娃娃家”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新鲜感和较高的参与度,怎样指导才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
1.创新趣味情境。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新鲜感的短暂性和兴趣的多样性。因此,在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定期创新趣味情境,让静态的游戏情境变得灵活起来,增设趣味生活情境与游戏内容,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和幼儿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融合发展,使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得到发展与提升。
2.立足幼儿兴趣。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游戏才是有意义的游戏。游戏的目的不仅为了欢乐,更是为了使幼儿的多种能力在游戏中得到有效发展。在创设游戏情境和游戏模式时,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以实际的游戏效果为参照,让幼儿参与到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勤观察,勤记录,在与幼儿的讨论中产生新的灵感和创意,使幼儿对游戏更感兴趣。
角色游戏不仅是小情境,也是一个大舞台。游戏情境的持续创新是幼儿保持游戏兴趣的前提,教师的适当引导是幼儿快乐游戏的保障。趣味多样的角色游戏活动,不仅使幼儿感受到了自我价值,而且同伴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这种内涵丰富的活动一定能使幼儿度过一段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