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示范法和明星示范效应的比较研究

2020-07-14 15:44张雪梅
西部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比较

摘要:“榜样示范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明星示范效应”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两者 在“心理认同”“行为模仿”和“情感依赖”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榜样示范法中的学习者较明星示范效应更 理性、更现实、不盲目跟从,比较实事求是;榜样示范法与明星示范效应相比,其正面教育意义更加突出;在影响 效果上,榜样示范法不如明星示范效应。

关键词:榜样示范法;明星示范效应;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9-0105-03

一、榜样示范法和明星示范效应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行为与其自身 的心理活动规律紧紧相联。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方法 上借鉴了许多心理学知识,甚至衍生出思想政治教育心 理学这样一门交叉学科。榜样示范法与明星示范效应在 心理认同、行为模仿、情感依赖的心理发生机制上有着相 似之处,但二者在心理机制上的差别到底是什么?有多大 的差别?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对 “榜样示范法”和“明星示范效应”做了比较,着重从心 理认同、行为模仿、情感依赖三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差别,找 出各自的优缺点,希望可以更深入地对其进行了解。

(一)榜样示范法

“榜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为“作为效仿的 人或实例(多指好的)”[1]39。陈万柏、张耀灿编著的《思 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认为:“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 法,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戒 作用,引导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 法。”[2]224  郑永廷认为:“榜样示范法具有形象、具体、生 动的特点。”[3]152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榜样示 范法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它有着理论教育法 和说理教育法所没有的形象性、人格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本文所涉及的榜样示范法,就是将抽象复杂的思想 道德规范通过榜样的言行举止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使 受教育者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达到思想政治 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主要偏向于对教 育过程中的心理发生机制进行心理学意义上的分析。

(二)明星示范效应

榜样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精心挑选的思想 行为示范者,但是银幕明星也常会引起了大众的效仿和 跟风,明星示范效应是什么?它会带来多大影响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明星”一词的定义是:“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4]890“明星”是 20 世纪 20 年代伴 随着电影事业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群体”,最初指从事电 影演艺行业的知名演员。随着时代发展,“明星”的外 延也在不断扩大,后指音乐、演艺、电视工作和体育等行 业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会公众人物,广义上也指各个 行业中的优秀人物。尽管“明星”的外延不断扩大,但 是影响范围较广,影响力持续时间长的依旧是来自演艺 界和体育界的明星。由于大众媒体发展,明星对我们生 活的影响越来越深,他们在丰富娱乐大众的文化生活、引 导消费和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部分 明星偶像的失范行为也传播了错误的价值观念,挑战了 社会道德底线。

本文中的“明星示范效应”是指从事演艺事业的明 星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而对大众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示 范、导向的社会现象,常见的有“偶像崇拜”“追星”等。

二、榜样示范法和明星示范效应的比较

“榜样示范法”和“明星示范效应”这两种概念不 同的事物却都是在心理认同、行为模仿、情感依赖的心理 机制上发生的,同时又具有细微差别。

(一)心理认同上的差别

在心理学上,心理认同是指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 人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接受或默认,这是我们 接纳别人的一般前提。明星或榜样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 学习行为,是在“心理认同”的前提下发生的。美国精 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意 识分为:主体自我(观察者的我)和客体自我(被观察 的我)。在他看来,个人是在自我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形成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因素的统一体。他 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每个人都有要 去克服的“心理社会危机”和实现的“发展目标”[5]74。 危机如果没有解决好,发展目标没有达到,就会出现自我认同危机或称“自我同一性危机”。这时个体会明显感 受到孤独无助,迷惘焦虑,为了减少不适感,大脑会在无 意识间启动一种心理认同机制,也即寻找心目中理想型 人物,通过对他们的认同来肯定自我价值。在此情况下, 我们通常会认同两类人:一类是与我们的“现实自我” 拥有相同特质的人,另一类是与“理想自我”拥有相同 特质的人。

1. 榜样示范法在心理认同时的特质取向 “榜样示范法”的心理认同是在受教育者的社会行为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 论”中提出“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 得的”[6]63。通俗地讲,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社会化 过程中,大部分的社会行为是由“观察学习”他人行为 而习得的。因此,“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对“榜样”的 认同主要依赖于榜样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我们自身社会 化过程中的自我发展需要,如果符合,就认同和模仿;反 之,就不认同、不模仿。这类心理认同更多地是站在个人 成长的角度进行选择,往往是比较现实的、理性的。所以, 榜样示范法在心理认同方面偏向思想行为特质认同。

2. 明星示范效应在心理认同时的人物取向 “明星示范效应”究其本质是由“偶像崇拜”心理导致的一种社会表现,那么“偶像崇拜”背后的原因是 什么?除了它是个体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外,另一直接 的外在心理因素就是明星自身“光环效应”,也叫“晕轮 效应”①。一个人的某种良好品质会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 在这种良好品质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欣赏这个人的其他 品质和行为。有研究表明,外表相貌往往会在“晕轮效应” 中占绝对优势 [7]。粉丝们在明星光鲜艳丽的外表“光环” 影响下,会觉得明星所有的言谈举止都具有强大魅力,认 为这样的人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人格”。因此,粉丝 如此迷恋偶像,其实是对拥有“光环”的明星人物的认同。

此外,这种明星示范效应发挥作用与人们的“从众 心理”和“猎奇心理”也有着密切关系。“从众心理”, 即群体中的个体为了避免被群体孤立而选择与群体保持 一致立场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的强化与大众传媒的发 展密切相关,在商业环境下,大众传媒本着赚取利益的目 的,对由明星代言的商业广告进行高频率高密度地轮番 播放,使人们在无意识中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具体化为对 明星生活的模仿。同时,明星们神秘的私人生活,很容易 引起人们自古就有的猎奇心理,在此心理的驱使下,人们 会利用各种途径和渠道挖掘明星的奥秘。所以,“明星 示范效应”中的心理认同偏向于对明星人物的外在认同, 同时受到从众心理和猎奇心理的影响。

(二)行为模仿的不同

行为模仿是两者第二个相通点,明星示范效应往往 体现在引领时尚潮流、引导消费、传播正能量等方面。榜 样示范法则是教育者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教育对象心理 成长规律为其树立的思想行为示范者,即榜样,让受教育 者通过“观察学习”榜样的思想行为来缩短学习社会行 为的时间,尽快发展自身、融入社会。两者虽都有“行为 模仿”,但是他们各自呈现出的特点却是不同的。

1. 学习方式不同 榜样示范法的“行为模仿”表现出间接性模仿,也就是班杜拉强调的“观察学习”中的“替代性学习”,而 明星示范效应中的“行为模仿”则是直接性模仿,常表 现为人们对崇拜对象的言行举止、发型服饰等方面的跟 风模仿。两者的不同是:第一,后者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 实际行动亲身体验和直接接受反馈(强化)而完成的学 习;前者是学习者“可以不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 自体验强化,而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 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强化就能完成学习”[5]90。第二,在 输入的信息上,学习者在直接性学习中接收到的“信息 仅仅是刺激,刺激与反应相结合,是以学习者自身为媒介 而完成的,而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接收的信息是刺激和 与其相对应的榜样反应,刺激与反应是以榜样(或楷模) 为媒介的”[5]90。

2. 接受方式不同 榜样示范法的学习者对榜样是有选择性的接受,相反,明星示范效应的学习者则是全盘式的接受。当人们 认同学习某个榜样时,他们不会盲目地喜欢榜样身上的 所有品质,也不会认为该榜样是完美无缺的,而更多认同 的是榜样身上的某一种值得学习的品质,对榜样是有选 择性的接受。明星示范效应的全盘式接受,表现在人们 对崇拜对象的行为表现和价值观等不加选择的全部认 同,当人们喜欢某一偶像明星时,会爱屋及乌地喜欢其身 上的所有品质,而不去考虑这些品质是否值得学习,这种 行为模仿带有极大的狂热、冲动和盲目成分。

(三)情感依赖的差异

“明星示范效应”和“榜样示范法”都有心理认同 的基础,在心理认同过程中必不可少会有情感依赖,情感 依赖之间的差异就是两者第三个不同之处。榜样示范法 是一种现实化、理性化和相对化的榜样学习;明星示范效 应则是有着理想化、情绪化和绝对化的偶像崇拜。

第一,榜样示范法是一种现实化情感依赖,明星示范 效应是一种理想化情感依赖。人们在认同某一个榜样时 会对其特质进行一个现实的评估,往往更容易认同那些 具有可模仿价值的人物,这种榜样认同具有世俗性和平 常性特点。而偶像明星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种距离感就像放大镜一样往往会将明星身上的 特质放大,崇拜者对明星不是太熟悉,在这种情形下,会 将明星偶像理想化,进而把明星想象成完美人物。

第二,榜样学习法的学习者选择榜样倾向于理性化, 明星示范效应的学习者则倾向于情绪化。学习者在对榜 样的学习过程中,先进行理性选择再合理认同,他们不会 盲目地去认同和模仿与自己的能力和成长发展不符合的 榜样特质。现实生活中的崇拜者对偶像明星则表现出极 大的疯狂迷恋,甚至还会做出疯狂举动,尤其是在一个粉 丝群体中这种疯狂表现更为明显,粉丝的情绪很容易就 会被明星的某个举动所点燃。

第三,学习者对榜样的认知是相对的、客观的,对明 星偶像的认知是绝对的、极端的。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 榜样身上的优缺点,不会盲目模仿,会比较冷静客观地、 辩证地看待自己所要学习的榜样。而崇拜者对明星偶像 是全盘接受和绝对信任,即使明星做出什么失范行为,这 些崇拜者还会为他们辩护。

三、榜样示范法和明星示范效应的优缺点

“榜样示范法”与“明星示范效应”两者既有共性 又有差异,比较的目的是在清晰认识两者的同时,找出它 们各自的优缺点。

(一)社会认知

由前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在社会认知上,榜样示范法 中的学习者较明星示范效应更理性、更现实、不盲目跟 从,比较实事求是。这能够促使学习者对“榜样”有一 种积极认同从而有选择性地学习“榜样”的行为,进而 促进学习者自身的健康成长。然而,明星偶像可能会导 致模仿者对他们有一个情绪化、绝对化甚至神秘化的社 会认知,这可能会给模仿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我成长带 来不利影响。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实施 榜样示范法时,要注意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不仅要为 受教育者选择、树立一个好榜样,更要让受教育者学会如 何正确地认识和选择其要学习的对象。

(二)教育意义

榜样示范法与明星示范效应相比,其正面教育意义 更加突出。在针对香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中发 现“依赖偶像作为其道德判断标准的青少年更可能发生 过失行为,也更不喜欢接受正面的道德观念,且缺乏解决 问题的自信”。[5]158 这也从侧面揭露了明星示范效应的弊 端,青少年偶像崇拜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因此,在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青少年既有偶像崇拜的激情 又有榜样学习的需要,去做一些引导和干预工作,对敢于 承担社会责任、充满正能量的明星人物进行一定地宣传, 树立其为榜样。

(三)影响效果

在影響效果上,榜样示范法不如明星示范效应,主要 表现在人人称赞榜样,但很少有人主动去学习榜样。问 题可能存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明星的影响力靠的是大众 媒体的宣传,这一点上,榜样宣传对大众媒体的利用显然 不如明星宣传。如前所述,明星示范效应的发挥与大众 传媒给人们从众心理的强化有关。其次,班杜拉认为,榜 样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影响是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包 括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和动机作用四个连续环节。人们 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学习是一个逐渐认可、接受和反复学 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人们 的注意力进行强化。显然,榜样教育法虽引起人们的“注 意”,但是却没做到长时间的“保持”,缺少“强化”,自然 就不免会出现人人称赞榜样,但很少有人学习榜样的尴 尬局面。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在成功引起“注意”之后, 要强化这种“注意”,但这一点也比不上高频率、高密度 的明星曝光,较好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当前多种多样的媒 体宣传手段,进行长期持久的连续宣传,直到教育对象认 可、接受、学习榜样的思想行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 想道德行为规范,这才算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四、结语

榜样示范法和明星示范效应虽然在心理机制上有着 相似的地方,都发生在心理认同、行为模仿、情感依赖的 基础上,但是两者又有着细微的差别:前者的学习者认同 的是榜样的闪光特质,后者的模仿学习者更多地认同明 星的外在形象;榜样学习者的行为模仿具有间接性和选 择性特点,明星崇拜者的行为模仿呈现出直接性和全盘 接受性特点;受教育者对榜样的情感依赖具有现实化、理 性化、相对化的特点,崇拜者对偶像明星的情感依赖则是 理想化、情绪化、绝对化的。比较之下,榜样示范法和明 星示范效应的优缺点也显现出来:在社会认知上,前者的 学习者比后者更加理性、现实、不盲目;在教育意义上,榜 样示范法的教育性比明星示范效应的效果要好;而在影 响力和效果上,明星效应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要比榜 样的更广更长。

注   释:

①晕轮效应就是指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主要印象影响了对该 人或者事物其他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社会心理现 象。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02.

[2] 陈万柏 , 张耀灿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第三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 郑永廷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 修订版 )[M]. 北京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10.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02.

[5] 林崇德 . 发展心理学 [M]. 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6]( 美 ) 阿尔伯特·班杜拉 . 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 上册 )[M]. 林颖 , 译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Karen Dion,Ellen Berscheid.What is beautiful is    goo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7(3).

作者簡介:张雪梅(1994—),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单位 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国外 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比较
从小说到电影
吴昌硕和黄牧甫篆刻艺术比较
村上春树《1Q84》与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比较研究
孔子与荀子文质观比较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宋代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探析与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