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与评价

2020-07-14 15:28封杨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干扰素肝功能

封杨

【摘要】 目的 分析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 各35例。对比组患者行常规保肝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使用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36.63±7.24)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1.38±11.50)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为(59.13±17.08)U/L均低于对比组的(47.55±11.44)、(54.29±16.73)、(70.09±21.69)U/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为(26.63±19.53)ng/L、癌胚抗原(CEA)为(1.15±0.08)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59.18±7.40)ng/L均低于对比组的(36.54±20.62)ng/L、(1.22±0.11)ng/ml、(80.39±10.08)n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43%(32/35)高于对比组的71.43%(25/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应用干扰素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指标, 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 干扰素;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血清指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7.057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发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乏力及恶心和肝区痛等, 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黄疸、发热并伴有肝功能损害。另外, 部分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化, 严重的甚至还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危害。在以往的保肝治疗中, 患者虽然能够缓解病情, 但是最终治疗效果却并未达到理想效果。近年来, 干扰素药物已经能够逐渐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疾病治疗中, 且临床效果良好, 如核苷以及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治疗[1, 2]。基于此, 本文对本院2017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 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前均未接受其他抗病毒或免疫力调节药物, 且均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排除合并心、肾等其他器官性疾病者、精神类疾病者。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 每组35例。对比组男22例, 女13例;年龄28~74岁, 平均年龄(48.21±8.60)岁。研究组男20例, 女15例;年龄28~76岁, 平均年龄(49.64±8.7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1. 2 方法

1. 2. 1 对比组 行常规保肝治疗。将5~20 ml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999)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 1次/d;同时口服水飞蓟素胶囊[MADAUS GMBH(德国), 国药准字H20181067], 起始剂量:1粒/次, 3次/d;维持剂量:1粒/次, 2次/d。饭前服用。

1. 2. 2 研究组 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使用干扰素治疗, 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40028), 1次/周, 180 μg/次, 连续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清指标(YKL-40、CEA、TNF-α)变化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检测阴性;有效:患者所有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且HBeAg、HBsAg及anti-HBc检测阴性;无效:患者所有症状均无变化, 且HBeAg、HBsAg及anti-HBc检测仍為阳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ALT、AST、GGT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ALT(36.63±7.24)U/L、AST(41.38±11.50)U/L、GGT(59.13±17.08)U/L均低于对比组的(47.55±11.44)、(54.29±16.73)、(70.09±21.69)U/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YKL-40、CEA、TNF-α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1、1.1256、0.2245, (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YKL-40(26.63±19.53)ng/L、CEA(1.15±0.08)ng/ml、TNF-α(59.18±7.40)ng/L均低于对比组的(36.54±20.62)ng/L、(1.22±0.11)ng/ml、(80.39±10.08)n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当前我国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约为1.5亿人, 其中15%的感染者引发病毒性肝炎, 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对患者生理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 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意义重大。病毒性肝炎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3. 1 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 潜伏期在15~45 d左右, 平均潜伏期25 d, 总病程达2~4个月[3]。

3. 2 慢性肝炎 存在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丙型肝炎或有HBsAg携带史的患者患病时间将会>6个月, 目前仍存在肝炎症状或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将其诊断为慢性肝炎。主要的常见症状为乏力、肝区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低热及腹胀等, 体征存在蜘蛛痣或肝大等现象, 有明显叩痛患者还会存在腹腔积液及下肢水肿等现象。

3. 3 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有着起病急、肝脏小、进展快及黄疸深的特点。亚急性重型肝炎在发病10 d后仍然会存在极度乏力、纳差、中度黄疸、腹胀及腹腔积液现象, 还会存在明显的出血现象, 一般缩小症状不突出。另外, 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在经过影像学和腹腔镜检查等存在慢性肝炎表现者, 同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均为慢性重型肝炎[4]。

3. 4 淤胆型肝炎 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起病症状类似, 但是自觉症状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比较轻, 存在明显的肝大、大便色浅、皮肤瘙痒、胆固醇明显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的现象, 转氨酶上升幅度相对较小, 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保持正常, 较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深度黄疸不相平行是该肝炎类型的特点。

3. 5 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CT检查及超声检查, 腹腔镜检查最具有医学参考价值。在临床中诊断肝硬化时主要依据慢性肝炎患者有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如腹壁和食管出现静脉曲张、肝脏缩小、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明显增宽, 同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门脉高压, 根据肝癌活动程度将其分为静止性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硬化[5-7]。

在以往治疗病毒性肝炎疾病中大部分患者均会采用保肝药物治疗, 该方法虽然能够对疾病发展进行缓解, 但是最终治疗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临床中干扰素属于广谱抗病毒剂, 能够对病毒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或直接杀伤病毒, 该药物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促进细胞形成抗病毒蛋白, 从而达到抑制感染病毒复制的目的。此外, 干扰素药物还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力, 对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从而增强患者机体抗病毒能力[8-10]。

本研究结果发现,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ALT、AST、GGT水平及YKL-40、CEA、TNF-α水平均低于对比组, 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羊颖东[11]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 在治疗病毒性肝炎疾病中应用干扰素的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指标恢复较好, 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成军, 邱邦东.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YKL-40、CEA水平的影响. 海南医学, 2019, 30(20):2608-2611.

[2] 宋玉和. 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 34(8):147-148.

[3] 田立峰.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 2018(24):17.

[4] 陈斌, 徐雷, 李娜.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当代医学, 2019, 25(11):67-69.

[5] 张春芳.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22):21-23.

[6] 张希顺, 申雪粉, 王雷,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1):32-33.

[7] 马洪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HBV病毒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分析. 继续医学教育, 2019, 33(5):145-147.

[8] 费晓, 方凯, 张晓宁.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致抑郁样精神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9, 35(1):14-16.

[9] 郭艳.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北方药学, 2019, 16(1):170-171.

[10] 陈胜, 林昌锋, 陈积武. 肝苏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現代药物与临床, 2018, 33(8):2065-2069.

[11] 羊颖东. 中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医药前沿, 2018, 8(16):327-329.

[收稿日期:2020-03-09]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干扰素肝功能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