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之初探

2020-07-14 02:50黄章平
考试与评价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改革教学

黄章平

【摘;要】 加强初中科学教学思想的转变,重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各个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视为科学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让科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鉴于此,本文对初中科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育中感悟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中实现教育的价值。作为与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学科,科学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科学完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让他们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科学生活化的一些教学策略和体会。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实验开展的结果欠佳

学生是科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没有主动的意识或者习惯,所以科学教学效率很难提升。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大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精力放在完成各科作业上,并不重视对科学知识的梳理。科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素材和活动,但是受条件所限和教师自身主动性影响,很多实验无法开展,导致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学习观以及学习习惯,极大地影响了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保守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思想和方法守旧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科学知识的教育责任,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完成教学就足够了,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理念较陈旧,教师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足,无法促进创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施,限制了学生科学能力的提高。

(三)初中科学教学方法单一

科学教学方法是否丰富,影响着初中生的学习参与度。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分相信教学经验,一直沿用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并将其视为教育界的“金科玉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上的要求,在课前给学生准备好所用的材料与设备。教师要通过亲自示范,让学生了解甚至记忆流程。陈旧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大大减小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性和主动性,如果时间充足,才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实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初中科学教学的改革。现在有更多的现代化多媒体产品可以用到我们的科学课堂当中来,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使得我们的科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和生动。

二、科学教学的方法

观察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早、最广泛、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认识物体,了解事物最基本的手段。科学研究也大多从观察入手。科学课的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所要探究的问题,对于师生双方都是有益的。利用观察法,教师要准备充足的、有结构的观察材料,并组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条理的、认真细致地观察,观察后要进行讨论,并进行归纳概括,以此发现要探究的问题。

案例1:《陆生植物》一课。本课旨在通过归纳概括和推理的方法,探究植物茎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茎都有节。教师准备植物的根、茎、叶,而且这些植物要在当地易找,并精心挑选节明显的植物的根、茎、叶。比如:爬山虎的茎,紫藤的茎,菠菜的根等等,所选植物的根、茎、叶,每组不少于3种。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根、茎、叶。在教学前,教师将各种植物的茎摆放在桌子上,再搜集一些植物茎的图片,贴在墙上。给学生创造一个“植物的世界”,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教学一开始就了解本课的探究活动与植物的根、茎、叶有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这些植物的根、茎、叶,从外形看各不相同,你们认真观察观察,这些根、茎、叶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这些问题,将学生引入探究植物根、茎、叶的异同。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进行创造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如解讀血常规检查报告单,讨论:根据人体血液中血细胞的正常值,你认为这张报告单已告诉我们此人哪些指标不正常?

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质量制约着智力活动的方式和效率。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生活化,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一听就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面对面聊天,普通话标准,把枯燥的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触可摸、通俗易懂,语言要朴实,具幽默感;学生不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而是从聊天、做游戏中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同时,作业布置生活化。科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科学,学习科学就是要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作业不应是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考试而做题。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四、结语

总之,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将科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并学会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科学问题。设计得当的生活化科学课堂教学必定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生动的科学殿堂。

参考文献

[1] 韩安垒.初中科学常态课的有效性教学初探[J].快乐阅读, 2011(12):27-28.

[2] 蒋达建.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 2011(6):100-101.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教学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