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芬芳,歌声流淌

2020-07-14 02:50周斐红
考试与评价 2020年2期
关键词:尊重方言习惯

周斐红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诗词教学困境,探究古诗词吟咏教学的策略。教学指导中我们遵循兴趣为先原则,立足本土文化,在示范指导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挥,使学生“品之、咏之而乐之”。通过各类活动的组织,使学生的吟咏兴趣转化为品读古诗词的志趣,将临时的学习行为逐步内化为持久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方言;乡土诗词;吟咏;尊重;兴趣;习惯

朱熹说:“看诗不须着意去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近代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朗诵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吟诵。直到今天,应该吟诵的诗词却采用朗读的方式,这就如用品咖啡的模式来品茶,怎么能够痛快淋漓呢?从 2017 年秋季开始的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重大大增加,使得不少学者开始呼吁将传统的吟咏方法法应引入校园。

笔者尝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吟咏,一开始难度不小:首先,今天的中学生不是古人,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不会是李白与岳飞,却有可能是华晨宇与Angelababy。他们与古代诗词大家之间存在着种种隔阂,绝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而学习古诗词的。其次,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以“争分夺秒”的快节奏为主要特征,这与古人低声吟咏、慢慢唱来的处事风格截然相反。

如何化解当代中学生吟诵古诗词的时空屏障呢?绍兴电视台有一档高收视率的本土化节目——《师爷说新闻》,鲜活的素材、纯正的乡音打动了大街小巷与边远乡村的男女老少。由此笔者思忖:要借助吟诵来改进古诗词教学,何不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本土文化入手呢?

《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至北宋已至“凡有水井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是彼时最时尚的流行歌曲。而我们的学生,大多也喜欢流行音乐,特别是当前层出不穷的网络音乐给中学生相对枯燥的课余生活带来了生活的调剂与快乐,把学生的喜好与吟咏古诗词结合起来又何尝不可呢?于是一些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的想法与思路在我们的教学中逐渐形成。

一、引之以韵,发挥方言的独特作用

古诗词吟咏可以利用方言,但应该以普通话朗诵为基础。要学好朗诵,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过好读音这一关。古诗词中蕴含大量的生字、通假字等,因此诵读的前提就是要解决这些字词的读音问题。比如在学习《离骚》这篇文言文时,学好通假字是掌握正确的读音的基础。比如“来吾道夫先路也”这句中的“道(dǎo) ” 字是通假字, 通“导”,意为向导。由此可见,教师就应该具有一定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正确的古诗词吟诵方法。

古代漢语的读音与现代普通话是有区别的,这也是用现代普通话朗诵古诗词难以发挥到极致的原因。古代汉语中有大量入声字,而在普通话中却只有现行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例,作者刻画了一个真正的周瑜——年轻有为,胆略非凡,气概豪迈。作者把每一句的末尾都用上了入声,如果用古声来吟诵的话就能体现这首词的的气势,使作者的敬佩之情表现得非常充分。教学这首词时我有意地引导学生用绍兴方言来朗诵一下,自然就把最后一个字都读成了入声,这样学生反而感到既亲切又上口,配上音乐的话气气势就很容易表现出来了。

方言参与吟诵虽然是一个极好的手段,但方言具有地域的局限。加拿大华裔学者叶嘉莹说:“全用方言在今天也确有不少字难以读出来,把普通话与方言结合起来,可以顺利地读出入声字,这样听起来就比一般的朗读更有韵味了。”学生能够很快学会。

二、激之以趣,结合平时爱好开展吟咏活动

机械、生硬地教学吟诵技巧往往并不能为学生所喜欢与接受。很多学生就是用纯普通话吟诵也感到有难度,要学古人进行正确的吟诵就更难了。教学中笔者发现借助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吟诵是一个好办法。

比如当代中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何不把这这种喜好结合到诗词吟咏中去呢?教学《兰亭集序》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周杰伦的《兰亭序》这首曲子。这首流行歌曲曲调婉转悠扬,与王羲之所写的“茂林修竹、惠风和畅”在风格上非常吻合,而且与《兰亭序》书法的“游若浮云、矫若惊龙”也如出一辙,学生听了一遍就开始哼唱起来。由于周杰伦在歌中没有直接引用王羲之的原文,于是我让学生将王羲之的原文直接配入音乐作品中,开展了个性化的吟诵,并让敢于表现的学生到台上来演唱,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笔者所在的越崎中学周边就是绍兴平水的云门寺,千古书法真迹《兰亭序》就是在这儿被王羲之后人收藏并临摹,至唐代时被唐太宗所派御使萧翼以借给皇帝欣赏为由从辩才和尚手中骗走,从此《兰亭序》的下落就成为千古之谜。根据这一便利条件,笔者带学生去云门寺考察,让学生去网上收集相关故事,让他们对这一历史事件探个究竟,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让学生在吟诵文章的时候多了一丝惆怅,这与周杰伦歌中所写“人雁南飞,手揽回忆怎么睡”“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湮灭”那种感受是完全一致的。

三、入之以境,体悟诗词的意境促进吟咏

古诗词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在初读文章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为吟咏打下基础。比如说以《蜀道难》这篇文言文为例子。首先要划分好朗读的节奏,如文章后面几句可这样划分节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吟诵时一定要注意节奏,并且要吟诵的慷慨激昂,带着深厚的感情,从而体会出作者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充分显示出诗人浪漫的气质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古诗文中心与物的统一我们称之为意境。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首先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然后再进行反复吟诵,吟诵的过程中还要体悟作品的意境,这样才能得以美的享受。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尚能饭否?”吟诵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并表现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去体会其独特的意境。

猜你喜欢
尊重方言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好习惯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