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
【设计理念】
“读”与“写”是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针对第三学段特别是小学毕业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摆正读与写的关系,即借课堂教学的课文之“读”加以延伸,以“读”后之得之感,引发“写”的动机,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在习作课上,再通过题目的设计,引导学生为“写”而“读”,“写”的过程又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最后通过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衔接和相互转化。
【内容简介】
1.人文主题。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这一主题进行教材组编,意在通过单元组文的阅读,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始终坚守胸怀祖国的信念,高扬奋斗不息的精神。
2.语文要素。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結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单元目标】
1.核心目标。
(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2.常规目标。
(1)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既要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写清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4)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把握内容,体会情感,巩固写法。
(5)能围绕“致敬英雄”的话题,拟定演讲题目,写好演讲稿,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6)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描写场面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总体构想】
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教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三个方面,重点从梳理探究、阅读欣赏、表达交流三个板块进行教学。
首先,以教科书的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三个板块为依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以解决学生疑难为主要目的,体会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继而通过品读、自读,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不同的点面结合方式来描写场面的,体会其表达效果,对语言进行推敲和欣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与活动的经历,尝试以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借助本单元“交流平台”等内容,进行单元回顾,梳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其次,通过阅读、交流长篇小说《红岩》,感受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以及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并关注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典型语段,进一步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最后,以“做好演讲,用好语文”为主线,通过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在筹备活动、参与演讲、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各尽其能,进而运用多样化的语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英雄的敬佩之情。
第一部分 教科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 阅读欣赏(5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掌握30个生字,55个生词。能理解意思,学会使用,并能正确、美观地进行书写,书写有一定速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七律·长征》。
3.阅读课上,学生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能够了解本组课文是如何通过一面多点、多面一点、由点到面、以面衬点、以点带面等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的,并能体会出这样描写的好处。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请同学们浏览第二单元首页,找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2.浏览单元内的四篇课文,大致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及要求。
二、自主识字,交流重点
1.对照预习单的“字词”部分,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检查本单元生字的掌握情况,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展开重点交流。
合作学习步骤:
(1)集体读一遍生字,认真倾听伙伴的读音是否正确。
(2)从易错笔画、易倒笔顺、易混熟字三个方面,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
(3)分工组词,会正确使用。
(4)合作朗读生词表中的词语,交流预习时所查词义。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填写“单元字词收集卡”
单元字词收集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预习,大体上说说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体裁上看,有什么不同?
预设: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律古体诗。
《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是纪实性很强的叙事性文章。
《灯光》是回忆式散文。
2.请同学开展“一诗一文”的合作朗读活动,每个小组挑选一篇课文,再加上必读篇目《七律·长征》,合作展示朗读,要做到朗读正确、流利,合作形式灵活多样。
3.对照“预习单”,在小组中交流课文内容、篇章结构以及相关资料。
要求:
(1)小组分工,每人说一课,尽量说得简、全、明。
(2)交流时,一人汇报,其他人补充。
4.全班分享预读课文时令自己心中一震的场景。
四、充分质疑,梳理问题
1.同学们,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们在进行预习的时候,一定存留下不少的疑问吧?小组内先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时再提出来。
2.小组交流后,教师将一些组内解答不了的问题板书。板书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
预设:
针对单篇课文的问题:
(1)《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2)诗人为什么只写“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和“岷山”?
(3) 五位战士已经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还要把敌人和自己引上绝路?
(4)《狼牙山五壮士》的第2自然段,作者已经整体上描写了五个战士,为什么还要一个一个地写?
(5)《开国大典》中写了哪几个场面?
(6)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7)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以及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之间有什么联系?
针对整个单元的问题:
(1)悠悠革命岁月,编者为什么选编这四篇作品?
(2)这四篇课文分别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3)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于场面描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
同学们浏览本单元课文内容,结合上节课在书上所做的批注,结合预习单的记录,做一单元“课文播报员”。
播报内容及提示:
1.课题、作者(可有简单介绍);
2.概括地说一说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
3.自己挑选一课在小组中练习做“课文播报员”。
二、问题导向,逐一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课文播报”,老师知道大家对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循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首先请大家根据问题提示,独立阅读思考,批画标注,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最后全班汇报分享。
问题提示:
1.《七律·长征》一诗中,作者提到了哪些长征路上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经历?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远征之难”和红军的“不怕难”呢?(相机解决“全诗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作者在描写五位壮士两次完成掩护任务的过程中,是如何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的?(相机解决“五位战士已经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还要把敌人和自己引上绝路”。)
3.《开国大典》一文中,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写了哪几个场面?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大典”?(相机解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4.《灯光》一文中,“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以“灯光”为题,又在文中写到了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回归整体,话题阅读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这样写道:“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那么,阅读了整组课文,你觉得这段革命岁月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呢?请结合一篇或几篇课文中的描写,说说你的想法。
預设:
1.这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2.这是一段有流血、有牺牲,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的岁月。
3.这是一段虽然艰苦,但仍然心怀希望的
岁月。
4.这是一段英雄辈出的岁月。
5.这是一段无法忘怀的岁月。
四、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1.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进行感情朗读。
2. 组内朗读展示,组员评读。
3.各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朗读展示。
4.背诵《七律·长征》,配合音乐,全班齐背。
第四、五课时
一、朗读回顾,引出场面
1.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引领我们重温了一段不能忘怀的革命岁月,尤其是作者笔下那一个个战斗激烈、激动人心的大场面,更让我们印象深刻。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那些场面吧!请自选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场面描写,放声朗读。
预设:
(1)《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诱敌痛击)、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第6自然段(英勇跳崖)。
(2)《开国大典》第11、12、13自然段(阅兵式)。
(3)《灯光》第8、9、10自然段(描写了千钧一发之际,郝副营长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牺牲自己,赢得战斗胜利的激战场面)。
2.小组展示读,评读。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展示读。
二、整体阅读,发现方法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精彩生动的场面描写,让我们仿佛穿越回豪情满怀的革命岁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场面描写,好好品味品味。
1.品“点”。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里特别提到了《开国大典》中对于“阅兵式”的场面描写。请同学们对照着“交流平台”中的提示,默读、批画课文第11、12、1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这一场面的。
(1)学生默读、批画。
(2)指名分别读一读作者对阅兵式上“点”和“面”的描写。
预设:
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点: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2.品“点面结合”。
(1)像作者这样把“点”和“面”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能不能试着给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起个名字?(一面多点)
(3)把我们的阅读发现记录在“学习单”上。
(4)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一面多点”写场面的方法?请同学们默读整组课文,再根据你的阅读发现,填写“学
习单”。
预设:
《七律·长征》和《狼牙山五壮士》的第2自然段也用到了“一面多点”的场面描写。
(5)现在,请你纵向观察“学习单”,然后试着说说“场面描写”都写什么。(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活动)
(6)小结:的确,场面描写,就是对特定场景内人物活动情况的描写。而“点面结合”的方法其实是描写场面时最常用的方法。
(7)再看看“学习单”,大家觉得作者对于“点面结合”中的“点”是怎么描写的,“面”又是怎么描写的?
预设:
点——突出重点,详细描写 (特写)。
面——顾及全局,概括描写 (全景)。
(8)那么,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些“点”进行细描,选择这样的“面”进行概述,是心血来潮,想写哪个就写哪个吗?(不是,点面结合为表现场面服务,而场面描写又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三、比较不同,丰富认识
1.除了“一面多点”这种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你们还在整组课文中发现其他点面结合的方式了吗?再次默读四篇课文,根据你的阅读发现,继续填写“学习单”,别忘了试着给你发现的方法起个恰当的名字。
2.全班交流,修改、补充“学习单”。
3.小结:看来,“点面结合”不仅是场面描写的重要方法,它本身也有很多种结合的方式。我们在写作时,要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模块二 表达交流(3课时)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运用一面多点、多面一点、由点到面、以面衬点、以点带面等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活动,并能通过评改交流,体会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单元习作
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跟随着作者的笔触,重温了豪情满怀的革命岁月,更了解了文章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要尝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印象深刻的活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自己的活动经历,生动精彩地展现出来。
二、创设情境,开启记忆之门
时光的马车走过四季,我们的欢声笑语也装点了四季。让我们跟随着时光的小马车,回顾四季中带给我们欢声笑语的多姿多彩的活动吧。
三、借学习单,回顾场面描写
拿出上節课完成的“学习单”,再次横向、纵向地看一看,回忆一下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
第二课时
一、明确要求,选材构思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的习作提示。
2.根据自己要表现的一次活动,选材,构思,列写提纲。
3.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二、运用写法,放胆作文
帮助学生打好内容、情感以及必要的写作方法的基础后,鼓励他们自由地、自在地、自发地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从而增进他们的写作动机和习作自信心。
第三课时
1.学生放胆作文后,互相交换阅读,看看同伴对习作中描写的活动场面是否感兴趣,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2.小组推荐习作到全班进行交流,所有同学共同赏评,指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要针对活动场面的描写给出修改建议。
3. 教师针对学生习作中人物语言描写较为单调的现象,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不用‘说来写‘说”的内容进行指导。
4.学生根据建议,进行习作修改。改后,再请同桌评一评。
模块三 梳理探究(1课时)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本单元“交流平台”等内容,进行单元回顾,梳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努力实现对于写作方法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完善“学习单”中的内容。
附:
2.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3.独立完成以“点面结合写场面”为核心的呈现学习收获的思维导图。
4.全班展示、交流。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红岩》
模块一 阅读欣赏(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红岩》,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继续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2.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逐步把读书作为自己生存的方式。
学习过程:
1.请学生自由谈一谈对《红岩》的整体印象。
2.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进行凝练和补充。
3.结合小说情节,交流英雄形象。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令你佩服的人物是谁?为什么敬佩他?
4.交流阅读中的困惑,共同讨论解决。
模块二 表达交流(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红岩》,开展专题阅读活动,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成果展示,再现精彩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作品,全班进行《红岩》手抄报展示。
2.为《红岩》问答竞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颁奖,并请他们说一说获奖感言。
二、聚焦场面,巩固写法
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的。
比如,我们会发现,作者在写“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这个场面时,先从整体上描写了所有的春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然后又一副副地特写了女牢的对联,楼一室、楼二室、楼三室的对联,每一副都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三、格言推荐,共享经典
1.同学们,这样一本好书,你难道不想把它推荐给亲友吗,你能用一句简洁明了的语言推荐这本书吗?
(1)故事引人入胜,令我手不释卷。
(2)长辈特别推荐,晚辈不虚此读。
(3)黎明之绚烂,革命者热血铸就。
2.推荐选读书目。
吴强的《红日》
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
张品成的《赤色小子》
李晋华主编的《长征路上的故事》
3.自选阅读,制定好读书计划。读后,填写“阅读推荐卡”。
模块三 梳理探究(1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红岩》阅读,再次进行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梳理,继续实现对于写作方法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学习过程:
1.结合《红岩》阅读,通过片段回顾的方式,进行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梳理。
2.继续添补以“点面结合写场面”为核心的,呈现学习收获的思维导图。
3.全班展示、交流。
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设计
“致敬我心中的英雄”演讲(3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以“致敬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进行一次观点鲜明、材料运用恰当、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演讲。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内外表达爱国情感的名人名言,受到胸怀祖国、奋斗不息精神的熏陶。
3.用钢笔誊写演讲稿,力求书写美观,行款
整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要求,学写讲稿
要想有一次成功的演讲,撰写一篇好的演讲稿是第一步。什么样的演讲稿才有说服力呢?可以结合刚才听到的演讲,或者你课前了解的内容说一说。
预设:
1.观点鲜明。
2.引经据典(爱国名言)。
3.点面结合。
4.有感染力(运用排比)。
这一次,我们班将以“致敬我心中的英雄”为题,举办一次演讲比赛。请大家先写好自己的演讲稿。
二、练习演讲,准备比赛
1.演讲稿写好后,自己先练习练习,试试怎样演讲更好。
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演讲时,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2.演讲后,听听同学们的建议,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
布置教室环境,如:国旗、战争时期的图片、红军服装等……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了让学生有角色的代入感,进行好“致敬我心中的英雄”演讲比赛。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演讲稿,进行了练习,此时已经跃跃欲试了,进行这个比赛能夠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第三课时
欣赏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部分两位同学的书写作品,小组讨论,简单赏析评价。
在下发的田字格纸上誊写自己的演讲稿,班内布置一期书法展览的板报。书写时要注意字形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