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程芳 王立东
摘要:家庭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家庭层面的体现,是从道德层面对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观念及行为的约束。当前,国内学界对家庭美德问题从基本内容、特点、与其他道德的关系、价值、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进一步加强对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综合方案实施、传统道德资源的研究,使家庭美德研究更加系统化、时代化,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家庭美德;家庭德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0-0067-03
中共中央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新时代下家庭美德建设作出了新的重要指导。《纲要》指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建设美好的家庭美德能够促进社会繁荣,维持国家稳定。回顾学界对家庭美德问题的探讨,并对其进行综合评述,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我国家庭美德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一、关于家庭美德内容的研究
家庭美德是人们在家庭生活领域应具有的道德,学者们对其基本内容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例如,郭洪认为, 任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都必然包括其内容体系的理论建设。在现阶段,家庭美德建设应包括:
第一,夫妻关系美德建设。夫妻双方要平等相爱,尊重人格、尊重差异,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这是家庭美德教育的首要。
第二,亲子关系美德建设。亲子美德是夫妻关系美德的派生,父母抚养和教育子女,是任何时期都应该坚持的美德。同时,也要注意思考如何抚养、教育。
第三,子女养老尊老美德建设。既要保障老人物质生活,又要注重精神赡养,在全社会树立敬老美德。
第四,家庭与社会各方面形成新型关系,要奉献社会、团结互助。
第五,勤劳致富、节俭持家美德建设。前者是“开源”,后者是“节流”,二者密切结合,才能兴家强国。五个方面互为联系,共同组成了家庭美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
有学者从革命传统道德中的家庭美德进行了研究。里亚认为,家庭道德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其中既包括需要发扬光大的优秀道德,又包括需要剔除的封建糟粕。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对家庭美德这一问题提出了丰富的理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总体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自由,志同道合;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严格家教等。这些内容是当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家庭美德规范体系的重要财富。[2]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者们对于家庭美德的内容有了新的研究。例如,刘雯璟深刻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美德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即一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二男女平等,这决定着家庭的幸福程度、社会的文明程度;三夫妻和睦,这对于教育孩子、构建和谐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勤俭持家,要把简朴节约的家风世代传承;五邻里团结,要尊重、团结、宽容对方,营造和谐环境等。[3]
二、关于家庭美德特点的研究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美德具有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不同的特点。学者们从家庭的构成要素以及家庭美德教育的特殊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学者王立东认为,爱情、婚姻、家庭是特殊的社会关系形式,具有丰富的社会伦理特点:
第一,爱情、婚姻、家庭问题是人类文明问题,与人类生存、人类进化、人类繁衍和发展紧密相关;
第二,具有自然性,三者的关系是自然需求、自然选择的产物;
第三,具有社会性,现代婚姻和家庭形式是促进人类发展的社会关系形式;
第四,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对爱情、婚姻、家庭不同的影响;
第五,具有民族性,在选择标准、组合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显现出民族性特色;
第六,具有民主性,夫妻、儿女、兄弟、姐妹等关系都是民主、平等的;
第七,具有负责性,人们爱情追求多元、婚姻和家庭组建因素多样、家庭日常事务多样等。[4]
孙皓提出,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比,家庭美德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为:一是基础性,无论是从个体自身来讲还是从时间跨度上讲,家庭美德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首要场所;二是社会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 家庭美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家庭内部发展,还有助于社会公德的巩固和完善,发挥社会因素的辅助作用,有助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传播;三是传承性,家族中都具有一套稳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它们世代相传和沿袭,具体体现为家训、家传、家风等方面的传承;四是长期性,主要包括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对个体影响的长期性两个方面。[5]
三、关于家庭美德与其他道德关系的研究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建设,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学者们对其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马奇柯认为,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道德之外,还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是作为公德的三种具体表现。其中,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社会公德是基础,具有维系秩序、调节关系的作用;职业道德是重點,能够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家庭美德是摇篮,发挥着桥梁和中介的意义。除上述三种公德外,还有作为私德的个人道德。在道德建设中,既要重视公德,也要重视私德。个人道德和公德虽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辩证统一的道德整体。[6]
蒋勇、邱国栋认为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后三种道德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个人品德的基础性首先主要体现为,它是另外三种道德的“原动力”和起点,其状况决定着后三者的具体实践情况。其次,个人品德具有重要影响,能够直接影响后三种道德的形成,对后三种道德具有导向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又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要遵守公共领域道德的规范并进行实践; 职业生活是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需要遵守职业领域的道德以维持秩序;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也是个人品德在家庭中的表现,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良好品德。坚持“四德并举”,才能标本兼治,取得成效。[7]
四、关于家庭美德价值的研究
家庭美德是优秀的家庭伦理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沈壮海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家庭美德的价值。首先,家庭美德能够促进个体社会化,它是个体走入社会, 能够处理社会关系的首要条件,并为个体社会化提供积极的价值和良好的环境。其次,它是家庭情感满足功能的基础性源头。温馨美满和谐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避风港,它能够解决心理困惑,给人精神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情感满足有了更高的需求,更要注重家庭美德建设。最后,家庭美德建设有助于促进和提升社会文明发展水平。家庭美德有助于个体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提升个人修养,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因素,能够使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具有无尽的动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在运用和消费物质文明成果、整理和转化精神文明成果时,家庭美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社会文明个体化的中介。[8]
有学者从传统的家庭美德中探寻了其蕴含的现代价值。彭柏林、戴木才认为家庭是社会的伦理实体,以传统家庭美德的历史合理性和时代需要的合理性为条件,对传统家庭美德进行了现代诠释。从范围上看,无论是传统家庭美德还是现代家庭美德,都以家庭这一组织为对象,二者具有相关性、延续性。从内容上看,传统家庭美德以“善”为主,现代社会也仍需要共同遵守这一伦理文化;儒家倡注重“人和”,注重协调人际关系,此方面有助于消除现代家庭中的文化污染现象,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传统家庭美德主张克己正身、生活简朴,这一理念有助于克制个人消费欲望,促进现代家庭坚持正确的消费文化;传统家庭美德中许多合理的思想对于现代家庭美德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9]
也有学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对家庭美德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易明认为,家庭美德作为优秀传统道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家庭美德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需要现代人才。家庭美德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内部环境,对家庭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作用。最后,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有助于人们树立起健康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10]
五、关于家庭美德建设的研究
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学者们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李资源分析了少数民族的传统道德与家庭美德建设,他认为家庭美德建设能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体而言,它能够建设幸福美满的家庭,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在恋爱婚姻中,青年男女是自由自主的; 在家庭中,夫妻平等、恩爱,勤俭节约;在父母子女之间,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在邻里关系中,团结互助、互谅互让等。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伦理问题,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制定体现时代特色的家庭美德的标准以及把家庭美德建设落到实处等来加强家庭美德建设。[11]
周全德通过分析家庭道德建设的成效和不足,探讨了建设欠佳的三个因素。面对社会新形势,研究者脱离实际,导致理论创新滞后;在宣传活动中,内容空泛、形式呆板,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片面发展观和媒体传播的不良影响,导致群众参与性不高。要以兼容的思路进行道德创新,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道德。他提出可以通过提升家庭美德的思想文化境界,加强家庭道德理论创新,注意解决焦点重点难点等问题,拓宽家庭美德建设的外延,与社会其他领域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参与度,丰富家庭道德建设的内涵,以及要全面认识家庭美德的实质、特点和规律等方式提高家庭美德建设成效。[12]
高文苗认为,将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联动起来共同构建德育体系。德育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家庭性,在构建德育体系中,家庭德育是核心环节,学校德育是基础环节,社会德育是保障环节。将三者联动起来共同构建德育体系,首先要实现德育主体的有机联动,确保德育工作顺利推进;德育客体彰显德育建设的成效,可以从范围上、难点上、做法上进行把握;德育内容影响德育建设的质量,要注意内容的范围、导向和表现。最后, 从队伍建设、规范制定、考评执行三个方面构建德育联动体系。[13]
六、对家庭美德问题研究的述论及展望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家庭美德问题的研究延续不断, 相关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专著等成果十分丰富。概括归纳起来,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美德的内容。学者们从中国革命传统道德、十八大后等不同时期对家庭美德的内容展开了研究。第二,家庭美德的特点。家庭美德是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不同的道德建设领域,学者们就其特殊性进行了研究。但在新时代下其具有哪些特性还需进一步挖掘。
第三,家庭美德与其他道德的关系。家庭美德与其他道德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各类道德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学界就其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四,家庭美德的价值。學界从微观角度、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第五,家庭美德的建设。学者们对家庭美德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成因,但是在具体路径、建议方面缺乏整体布局的设计。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中可以发现,还存在时代性不强、对策设计不全面以及对传统道德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 今后应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探索,使家庭美德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具体来说:
第一,进一步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家庭美德建设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关于家庭美德的内容与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家庭道德领域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关于家庭美德建设的研究应与时代特性相结合,根据新的时代任务,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下家庭美德的内容、要求、特性、价值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进一步研究家庭美德建设的综合实施对策。从已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学界对于家庭美德建设提出了多种方案,但是总的来看整体设计不足,实施对策不够规范。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家庭美德建设对策的综合研究,使路径设计涵盖微观、宏观,结合新的时代要素、新的技术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完善实施方案。
第三,加强对传统道德资源的挖掘,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合理要素。目前,学界有从传统家风、孝道文化等方面对加强家庭美德建设进行了探讨,但是总体上研究不多。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传统道德内涵。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挖掘传统道德中的有益因素,将其继承并加以弘扬,使人们既能遵循新时代下家庭美德要求,又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从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洪 . 论家庭美德建设内容体系的基本构成 [J]. 兰州学刊 , 2000(1).
[2] 里亚 . 简论中国革命传统道德中的家庭美德规范 [J]. 高校理论战线 ,2002(9).
[3] 刘雯璟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美德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 理论学习 ), 2019(5).
[4] 王立东.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要义 [M]. 湖南: 岳麓书社 ,2014.
[5] 孙皓. 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研究 [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9.
[6] 马奇柯 .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关系论析[J]. 学术交流 ,2008(2).
[7] 蒋勇 , 邱国栋 . 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其关系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9).
[8] 沈壮海 . 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J]. 武汉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3).
[9] 彭柏林 , 戴木才 . 论传统家庭美德的现代价值 [J]. 湖南大學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1(1).
[10] 易明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家庭美德建设 [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8(5).
[11] 李资源 . 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家庭美德建设 [J]. 广西民族研究 ,2004(2).
[12] 周全德 . 提高家庭美德建设成效的思考与建议 [J]. 中州学刊 ,2009(2).
[13] 高文苗 . 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联动的德育体系 [J]. 人民论坛 ,2019(18).
作者简介:孙程芳(1996—),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单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理论与文化建设。
王立东(1961—),男,汉族,河北省唐山人,硕士生导师,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文明发展研究、高等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