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化,公众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传播媒介更不可同日而语,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环境背景不同,其职能也亟待优化升级。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兼具继承与创新,在本质特征和核心原则不变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发展。我国的政府公共关系要在体现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赋予时代特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发扬文化特色;同时也要借助科技力量,展现传播特色,使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在新时代更加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途径
每个国家的政府公共关系都自己的本质特征,这是源于各自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我国的政府公共关系亦是如此。渊源深厚的中华文化和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形成自身特色的底蕴和根基,无论是香港回归还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成功典范,我国政府的形象得以提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些经验和做法是不合时宜的,需要被淘汰和改进,要想政府公共关系更好的发挥作用,使中国特色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就必须因时制宜地做出变革。
一、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起初,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政府公共关系就是政府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进行舆论引导,从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公共关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协调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管理机制,其目的就是通过对社会环境关系的管理,为政府创造适合发展的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政府公共关系关系到政策的执行、组织目标的成败,更关乎政府形象的树立和公信力的提升。因此,政府公共关系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最高伦理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协调机制,化解矛盾,使政府组织内部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良好关系。
(二)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在共性基础上还有区别于他国的独特性。一是服务性,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公共关系作为政府职能之一,也必然要以此为宗旨。二是目的性,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始终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目的,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密切联系政府与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提供有利的社会生态环境。三是继承性,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思想和文化内涵都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做法,这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不断茁壮发展的精神养料和根基所在。四是实践性,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行使权力和进行活动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加强理论和学科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实操。五是和谐性,在我国以和为贵的思想深入人心,也渗透在政府公共关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既注重倾听民声,广泛吸收公众意见;另一方面在发生矛盾时,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总是以大局为重,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新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它所依赖的环境,而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今,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都已深刻改变,已不同于任何时期。现阶段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行政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政府必须与其他治理主体形成协商共治的合作模式。传统的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主要包括民意调查、信访制度、政务公开等,而在此新的情势下,这已不能满足公众参政议政的需求,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要求政府必须更新治理手段,更加强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因此,新时代政府公共关系也必须全面升级,由辅助性职能转变为核心管理职能,由公关工具转化为常态化的日常职能。
(二)科技背景
当代瑞士神学哲学家布鲁纳曾断言:“从技术史可以得知,技术的每一进展不只是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且也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政府公共关系要素之一的媒介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网络为传播方式,以多元化信息为传播内容,以多向互动为传播模式的传播媒介,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迥然不同的新型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手机、笔记本、数字电视等载体的出现使信息平台呈现数字化和多样化趋势,由有形的物质载体转为无形的数字信号,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表达方式更自由、更直接,广无边际的网络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社会事件判断和评论中去。如小悦悦案件,网络论坛上因为观点的不同形成了观点的自由市场和独立的“部落格”,或打抱不平、或沉默参与、或深感痛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封锁信息比传播信息更加困难,在网络世界网民享有平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伦敦爆炸案”就是由市民用手机进行现场直播的。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为政府公共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构造途径
(一)立足根本:體现中国国情,赋予时代特色
(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我国的政府公共关系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是做好一切公关工作的思想前提。更要将这一意识转化到具体的行动上,全面公开政务信息,及时回应公众诉求;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解决社会矛盾。政府公共关系一切工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真正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体现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特色。
(2)加快改革步伐,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家治理的推进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不断升华。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强调,“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公共关系在原有的政务公开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提升到政治引领、舆论引导的高度,在客观报道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助力中国梦扬帆远航。
由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时常出现,政府公共关系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与社会治理不可分割。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事务和迅速发酵的矛盾冲突时,政府公共关系仅作为一种公关工具和辅助职能,只在发生社会矛盾时才进行运作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因此,政府公共关系必须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契机,由一种辅助性职能转变为核心职能,与政府的其他职能相辅相成,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由一种补充手段转向常态化,政府形象的塑造非一日之功,须将政府公共关系职能制度化、常规化;由被动防御走向主动建设,以严谨的日常工作规避风险,而不是等危机出现再亡羊补牢。建设新型的政府公共关系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继承传统:以旧创新,发扬文化特色
(1)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继承性,承先才能启后。公共关系從较大的空间范围来看,首先就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每一个国家的公共关系都有其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无疑与它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形成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孔子为代表的仁爱思想与现代政府公共关系追求的平等和谐有着相通之处,民本思想更是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易经》中泰、否两卦体现的“天地交,泰”、“居泰思否”、“否极泰来”的思想对政府公共关系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具有积极意义。有效运用《易经》中包含的系统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有利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全面升级,更好地发挥纽带作用,不断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创新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更是中国政府公共关系文化特色所在。
(2)借鉴我党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理论、政策和经验,是我们学不完、用不尽的一个宝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中,要高度重视这些理论、政策和经验在当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理论、政策和经验,发挥其在政府公共关系学科建设及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积总结出的对立统一思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和走群众路线思想等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哲学依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正决定修建大亚湾核电站时,恰逢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使得核电站风波在香港闹得满城风雨,面对种种不利舆论,党中央领导会见中国香港赴京请愿团,策划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公关传播活动,向中国香港公众做了认真的解释和说明工作,沟通了信息与情感,从而增强了中国香港公众对我们的信任感,打消了对中央政府的误解。这些经验都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鲜明而独特的标志。
(三)与时俱进:融合科技力量,展现传播特色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必须要有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首先就要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在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里,将公关活动等于“搞关系”或者“吃喝关系”,这也包括很多政府工作的人员,这种观念一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一项阻碍。对此,我们亟需抛掉这种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公关意识。每个公务人员都应该自觉保持自己的公仆形象,在与群众的每一次交流和接触中,都是一种形象宣传,都会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其次,要提高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关危机事件,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必须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团队来运作。那么,对于人才的选拔上要有高标准,引进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政府部门的整体水平。另外,还需要加强组织培训,政府部门可以和当地高校进行合作,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常态化培训,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为政府公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 整合各类媒体渠道,完善沟通机制。我国的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都是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进行传播活动的,具有官方和半官方的性质,也因此保证了其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也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方式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地方。但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这种权威性也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例如各种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级政府相继开通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加强门户网站建设,设计了自己的手机客户端,但是效果仍差强人意。在当前这一大众麦克风时代,信息交互的广度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须利用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播介质之间的界限,在内容、平台、渠道、运营等方面进行融合,最终形成生产方式和理念互联网化的融媒体。这样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原有的传播能力,新兴媒体可以通过规范化运营管理更加具有权威性,两者的融合使各自的优势更加凸显,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也得以拓宽,更加畅通。在这样一种新旧融合的趋势下,我国政府的声音和形象将更加有力和高大,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特色也将得以展现和突显。
参考文献
[1] 温志强,高静.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应用[J].传媒,媒,2019(10):50-52.
[2] 刘文光.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J].理论导刊,2001(11):48-50.
[3] 习近平谈融合发展“金句”: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EB/OL ].人民网.
[4] 徐文.从行政哲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共关系策略选择——以《易经》泰、否两卦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6(5):51-54.
[5] 高慧军,黄华津.新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优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6):16-21.
作者简介:陶传芳(1994- ),女,安徽六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