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2020-07-14 10:00:38王莉艳朱小英郑碧琴金彬彬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同伴服药

王莉艳 朱小英 郑碧琴 金彬彬

抑郁症是高患病率、高慢性复发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的精神疾患。目前抑郁症全球发病率为3%~5%,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调查显示抑郁患者服药依从性差[2]。传统的健康教育,患者被动接受教育,效果相对较差。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与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3]。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4]。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作者对3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开展同伴教育模式进行干预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患者年龄18~59岁,初中及以上文化;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者、器质性疾病、智能障碍患者。 将入选的60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单号设为观察组,双号设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 30例,男1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40.7±8.4)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3±0.75)年。对照组30 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4±10.5)岁;病程 3 个月至 10 年,平均(3±0.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主管护师根据不同的住院阶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入院后首先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房环境、设施,作息、探视、陪伴等制度及相关注意事项;住院1~2周时以宣教疾病、药物、物理治疗、各项检查知识为主,如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概念、起因、发病机理、症状、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介绍服药的目的,药物的起效时间、用法、剂量、疗程、副反应及注意事项,物理治疗和各项检查的作用,注意事项等;缓解期讲解疾病早期干预、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改变认知缺陷,安排娱乐,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出院康复指导。(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接受同伴教育。①同伴教育者的选择:由主管护师选择患抑郁症病史>2年,曾住院治疗1次,目前病情稳定的出院患者,同时乐于助人,活泼热情,语言沟通能力好,对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佳,号召力、感染力强,尊重科学,遵医行为良好,愿意并能胜任同伴教育者的工作。观察组分为5组,每组各6例。②同伴教育者的培训:主管护师对同伴教育者实施个别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上同伴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对疾病的认同,药物自我管理的意义,发挥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方法。③同伴教育的实施:60~90min/(次·周),共4次,第1次:同伴之间互相认识,说明教育的目的,讨论和说教对疾病的看法;第2次:成员讨论对服药的态度;第3次:表达与人交往的感受;第4次:目前的状况及对未来的计划。每次学习时患者各自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自由交流,使患者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在整个过程中,同伴教育者是活动的引导者,起到说教的作用。最后由主管护师总结,表扬活动中的积极分子,指导发言少的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纠正不恰当的方法和观念,推广对治疗有益的经验,鼓励患者把经验落实到行动上。

1.3 评价 (1)评价工具:①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5]),包括30个项目,共有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抑郁7项因子分,按0~4分5级评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行为疗效恢复越好;而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抑郁分数越低,行为疗效恢复越好。②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ITAQ[5]),共有11个问题,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态度,按0~2分三级评分,即0=没有认识、1=部分认识、2=完全认识,得分范围为0~22分。得分越高,表明自知力越好。(2)评价方法: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由2位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NOSIE的各因子评定;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评定结果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评定结果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OSIE各因子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OSIE各因子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与入院时比较,*P<0.01;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P<0.01

因子 入院时 t值 P值 出院时 t值 P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社会功能 23.33±2.94 24.27±2.50 1.324 0.192 35.00±1.172*# 30.46±1.38* 2.302 0.031社会兴趣 10.07±1.70 10.60±2.47 0.974 0.341 22.73±2.75*# 15.33±1.90* 2.931 0.005个人卫生 18.40±4.28 17.67±3.75 0.715 0.452 30.20±2.60*# 21.87±2.71* 2.866 0.007激惹 20.33±3.33 21.33±3.69 1.103 0.409 10.47±2.39*# 13.80±1.86* 2.218 0.034精神病症状 8.20±4.31 9.27±3.58 1.043 0.382 4.47±2.45* 6.60±2.25* 2.167 0.038抑郁 18.53±2.16 19.13±2.08 1.096 0.389 7.67±1.90*# 9.67±2.18* 2.797 0.008退宿 15.53±2.91 16.47±2.50 1.332 0.167 6.07±1.62*# 7.60±1.22* 2.415 0.016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 30 5.83±2.47 18.87±2.02对照组 30 5.43±2.79 13.30±2.47 t值 0.560 9.725 P值 >0.05 <0.01

2.3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复发率比较 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1例(13.33%),对照组复发3例(3.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同伴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抑郁症患者患病期间伴随着无助、绝望的心理。他们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但是他们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困难。不主动寻求帮助。情感支持缺乏。同时由于疾病症状,观念及患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和歧视,患者存在病耻感,这些不利于患者康复,影响了患者社会功能,致生活质量和社会幸福感下降。一般健康教育着重于宣教、讲解、指导,护士单方面输出知识为主。难以激发患者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致患者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或不能坚持。宣教效果收获不佳[6]。健康教育的模式较多,同伴教育是其中一种重要模式,抑郁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同伴教育法中同伴教育者是患者的同伴,所有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同伴教育者与患者一起讨论问题,并引导进行总结,更有利于患者对疾病、与人交往、对未来计划的表达,同时同伴教育者针对同伴的表达,结合自身讲解有关人际交流的技巧,鼓励寻找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提高期望值,强化处理问题的能力,减少自责、无助、愤怒等负性情绪,同时,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树立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了其自信心。本资料中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NOSIE量表中因子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评分高于对照组,因子激惹、退宿、抑郁、精神病性表现评分低于对照组。

3.2 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治疗和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即患者对医嘱如用药和其他治疗措施的遵从执行程度。不断有新型抗抑郁药物被研发并在临床使用,在控制疾病症状,减少副反应方面起到较大作用,但要维持长期疗效,减少复发,仍需按医嘱长期服药。因此,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的疗效、愈后、复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抑郁症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以及如何提高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7]。抗抑郁药存在副反应,部分患者深感痛苦。传统的健康教育,患者被动接受教育,不能有效的吸收知识,效果相对较差。行为科学研究认为,当信息的传达者和接受者拥有相似经历、关心共同的事并面临相同的压力,则其更易听取和接受这些信息,从而导致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8]。对抑郁症患者行同伴教育,正是利用患者之间的相似经历,通过榜样的作用,取得对方信任感,并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资料中通过同伴教育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抑郁症患者介绍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抗抑郁药的作用和副作用,同时对既往服药过程中出现的感受和应对,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观察组出院时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3.3 同伴教育减少了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 抑郁症的高发病率和复发率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和不良后果受到人们愈加重视。服药对预防复发的重要性是减少住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文献报道[9]单相抑郁症经治疗缓解后复发的累积概率6个月可达l3%。通过同伴教育者对其同伴讲解服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向其同伴分享自己所做的努力和目前良好状态的感受(包括学习和生活等),从而激励了其他同伴,增进患者对药物的自我管理能力。

3.4 应用同伴教育的注意事项 由于公众对精神病患者持歧视或贬低的态度[10],因此在选择同伴教育者的时候,最好选择家庭支持系统良好的患者。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主管护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尤其是讨论到负性情绪的时候,主管护师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以免影响教育者的情绪。

总之,对抑郁症患者开展同伴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增进治病信念,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减少复发。因此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值同伴教育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教育者同伴服药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祝您健康(2023年7期)2023-07-06 21:15:15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服药禁忌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10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祝您健康(2020年10期)2020-10-12 14:04:48
服药先分阴阳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