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娴
(如皋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南通 226500)
体循环动脉血压异常是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主要特征,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还会表现出心血管、脑部、肝肾等器质性损害症状[1]。此外,高血压也是诱发脑卒中的一种重要因素。如果发生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后,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肢体活动障碍、恶心等临床症状,如未及时接受科学治疗和有效护理,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2]。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经对比分析,现将获得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50例急诊患者展开临床研究。按照双盲法,将所选的患者分为I组(n=25例)、II组(n=25例)。I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5~77岁,平均(53.79±5.24)岁,病程1~25年,平均(15.73±2.35)年。II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4~77岁,平均(53.82±5.18)岁,病程1~23年,平均(15.68±2.4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组间对比。
纳入标准:①满足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④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免疫性疾病患者;③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④精神或意识障碍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I组患者在临床干预中实施常规护理,II组患者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包括:①方案制定: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然后根据其临床需求,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并对患者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预见性的干预措施[3]。②并发症护理:患者卧床静养期间,如果护理不当,容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开展预防干预工作,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合理调整临床用药,促使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浮动。③心理疏导: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认真探究其内心诉求,如果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烦躁等消极情绪时,医护人员应及时予以疏导,尽可能劝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4]。④饮食护理:护理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提前告知各类注意事项,合理制定膳食方案,严格控制患者每日的钠盐及热量摄入。进食时,应选择少油腻、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切忌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以及海腥等发物。⑤耳穴埋籽:耳廓整体清洁消毒后,分别取肾上腺、皮质下、降压沟、交感、神门、内分泌等穴位,妥善贴敷王不留行籽,予以上述穴位按、压、捏等刺激操作,每次5 min,每日3次,直至局部出现胀痛、酸麻等反应。⑥穴位按摩:经按、揉、推、摩等手法,分别按摩并刺激患者的太溪、太阳、曲池、百会、太冲、风池等穴位,直至皮肤发红、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1次,每次40 min。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缓解,患者血压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还需要不间断服用降压药;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呈现出了加重迹象。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描述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经x2检验。P<0.05时,说明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II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n(%)]
长期血压异常容易增加脑梗死、脑卒中,以及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提升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5]。因此,有效调控患者的血压水平,是临床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合理办法。
II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优质综合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帮助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获得肯定、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方案制定、并发症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护理、中医护理等方式,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提供优质综合护理,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预防颅内压增高、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危重并发症,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保证其健康饮食,进而提升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优化康复和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优质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中的实施,有助于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控制其血压水平,进而获得有效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推广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