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及对策

2020-07-14 13:24长沙杨明秀
现代企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意愿时代

□ 长沙 杨明秀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学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他们是社会创新动力的来源,是担负起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力,是全民创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纵观近几年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虽然自主创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占全社会创业者比例相对较小。对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创业不仅是制度与机会选择的结果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结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界定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并深入探讨了影响其创业意愿的四大因素:创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动机、创业精神感知、创业教育,对强化大学生创业意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意愿内涵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意愿研究由来已久,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Shapero 较早提出了“创业意愿”,认为创业意愿可利用感知期望、行为倾向和感知可行性三个变量来解释。Krueger N F,ReillyMD,Carsrud A L(2000)认为创业意愿是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度。范巍、王重鸣(2006)认为创业意愿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对创业的态度和能力的一般描述。罗向晗(2012)认为创业意愿是指个体有意图建立一个新企业,并且有意识地计划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去创立新企业的心理状态。已有文献对创业意愿的界定比较全面,但不同的创业主体在创业意愿上呈现出一定差异,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承载着国家的期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大学生的前途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息息相关。故大学生创业意愿是指大学生群体在时代赋予使命中利用新思想、新观念自主从事创业的主观态度。

(二)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新时代特点

1.新时代的本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复兴是新时代的本质特征,我国在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阶段,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大学生是中国复兴过程中成长起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年群体,具有鲜明的社会特性,是近代以来民族自信心高涨的一代,思想独立,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很显然,在当下大学生对创业也有着强烈的意愿。

2.大学生群体特点。新时代的特点决定大学生群体特点从而决定了创业意愿的内涵。①新时代的使命感是大学生群体创业的动力,创业意愿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群体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创业促进祖国的繁荣,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新时代未来的社会精英这种使命感让大学生深深融入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中。②饱含家国情怀是大学生典型的社会特性,情感认同源于大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怀。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也是家国情怀培养树立的过程,创业意愿的增强体现的是对祖国深沉的爱,对社会责任最勇敢的担当。创业意愿尽管是个人自主追求,同时也是情怀的体现。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网络一代,拥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格局,时时联通世界,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取最新的资讯,思维活跃,有激情、有理想。在大学期间不仅专业素养高、专业技能掌握较好而且接受了系统的创新创业训练,对未来的创业之路有目标有规划,对实现自我价值有着明确的追求,有着强烈的创业意愿。

二、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一)创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提出。是指个体基于自我认知,对自身所具备能够完成或实现某种既定任务或既定目标的能力的自我认知及评估。Boyd & Vozikis(1994)首次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和理论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将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活动结合起来,自我效能感被重新定义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它是指能够完成创业任务,或者是想创业目标具有的自我信念和信心。这种信念和信心对当下大学生处在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对创业充满了信心,在大学就读期间能为个人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创业规划,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并渴望成功,形成了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大学生创业的意愿显著增强。

(二)成就目标动机

Dweck 在社会认知框架的研究并综合成就动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在成就情境中个体追求的目标有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学习目标强调个体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成绩目标强调个体能力固定不变,它不会随着学习而改变。成就目标在创业研究中对大量创业者研究显示内在成就需求对创业者行为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因此,成就目标动机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学者Phan(2002)创业动机量表和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在实现个人独立、挑战自我、获得成就感、提升自身地位、获得财富、得到社会认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社会做贡献等动机的驱使下有着创业欲望。

(三)创业精神感知

创业精神是非智力因素,它是创业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熊彼特指出,创业精神是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我国学者古力群认为大学生创业精神包含创业意向、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规范意识和创业理想四个部分。创业精神感知是反映大学生对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创业意愿的基本感觉和认知,它对创业意愿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创业精神的主观感知和对他人创业精神的感知两个方面。创业精神的主观感知是反映当代大学生受时代奋进氛围、社会观念进化的影响,在风险承担、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主动进取等方面表现出的态度,抵御风险能力越强、对不确定性容忍度越大、主动进取心越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越强烈。他人创业精神感知反映的是从成功创业者即企业家身上感受到的榜样的力量。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企业家的创业之路,企业家奋斗的精神给大学生极大鼓舞,因此对他人创业精神感知越深创业的意愿也越强。

(四)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是否可教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早已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创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丰富创业经验、还能激发创业热情、提升创新能力。从2016年开始全国高校系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几年的发展,创业教育已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创业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影响创业意愿,这种意愿在特定的环境中能促进个体创业行为的发生。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创业的宏观意义和政治使命,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业,尤其是在李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大学生群体创业与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新时代对于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使大学生利用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创业成为可能,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三、大学生创业意愿强化对策

(一)凝练新时代大学生创业使命感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创业迎来了史上最好的机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离不开大学生群体,他们是国家创新的生力军,未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把创业当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时才能更好地激发创业热情,创业不仅是个人的事业,也是国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凝练大学生创业使命感是以全新的格局观让大学生迈进新时代的舞台,促使大学生扛起创业的大旗,用胸怀天下的勇气担当迎接新时代。某种意义来讲,创业使命感越强,越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目标成就动机、创业精神感知和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越强,创业的意愿更加强烈。

(二)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素质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其综合素质越高,自我信心越强创业意愿也越强。因而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首先是专业素质的提升,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很多集中在专业领域内,系统学习专业技能,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理工科学生把技术创新成果与创业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大学生创业的勇气,而且为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奠定了基础。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是为创新成果转化开辟了新途径,形成联动效应。其次是创业教育素质的提升。大学生应深刻理解创业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改变传统观念,以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促进社会繁荣。再其次是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创业是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当代大学生具备各种能力如:抗挫能力、风险承担能力、机会识别能力等。只有个人素质提升了,面对创业中的不确定性才能有智慧的应对。

(三)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创业教育在高校开设目的是为大学生未来创业奠定基础。深化创业教育改革,创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强化光靠创业理论远远不够,理论知识抽象,无法感知真实的创业,还必须依赖大量的实践。因此,改变单一创业教育方式,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探索与时俱进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意愿时代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