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榆林 侯玉国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创新驱动发展形式下,现代企业创新已经成为基层职工的价值取向,但基层职工一直存在成果实用化率低、转化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创新管理方法进行实地跟踪调研,依据实用化创新为指导思想,提出开放性、协同性、效益性的创新管理理念,进而解决现代企业基层班组成果实用化率和转化率低的问题。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隶属于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大二型供电企业,年售电量突破170亿千瓦时。该公司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常务副组长,党委党建部(工会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生产经营各专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用化创新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了“有阵地、有人才、有技术、有资金、有推广、有成效” 班组创新统一管理平台,形成班组是实用化创新的主体,党政工团是创新的催化剂和加油站创新理念,建立上下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统一组织管理创新平台。
实用化创新主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创新,从安全生产、客户服务出发,提出“不求高大上、只求最实用”的创新目标,树立“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创新理念,在创新过程中即不局限重大发明创造、“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也不止步于“小而精”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革,更不忽略生产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只要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产生效益的新思维、新观念,职工都可以开展创新实际活动。通过该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创新激情,让创新不仅仅是能工巧匠的创新,而且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基层人员都可以进行创新,形成了一个创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1.点式创新。点式创新属于分散式创新,它即包含一线班组的技能人员、也包含部门技术、管理人员,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 。
2.线式创新。线式创新主要是将班组、个人创新进行有机整合,组成微型创新团队,实现对企业重要疑难问题的解决和技术革新。
3.面式创新。将个人、班组、部门的创新人员进行再次整合,形成跨部门、跨专业的创新团队,实现对公司重大问题的解决。
通过点、线、面链式创新体系的建立,形成了各级创新的主体,根据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创新团队,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真正实现了全员创新、高效创新。
1.创新成果产生体系。通过面谈、微信、微信公众号、邮箱、电话等沟通交流平台,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到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析,经过可行性批复后,启动创新项目流程进行正式实施,形成创新成果产生体系。实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员工的扩散思维,提高员工人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创新团队每年春、秋两季实施“金点子征集活动”,制定了金点子奖惩规定,经过专家考核、审议通过的金点子,给与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2.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基于创新产生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组织不同行业的专家对成果在设计、经济型、安全性、操作性、推广性等方面对成果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形成创新成果评价体系。
3.创新成果实施体系。创新团队通过对新思维、新方法进行归类,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将课题分别分为科技进步、管理成果、典型经验、发明创造等不同的实施课题,通过分类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集中实施。
4.创新成果推广体系。一是推广前为保证成果技术或产品的“独力”性,不能与社会相关产品或技术雷同,为此成果推广前首先采用网络技术进行检索查新,检索市场上是否存在类似产品或者功能与之相似,如果该产品与市场产品在功能上或者效率上存在不足,成果就会取消推广或者创新团队会召开分析讨论会,对产品进行再次改造升级,达到“新”后才能具备初步的推广,为避免在检索查新过程中出现纰漏,一般会通过申请专利技术的方式,进一步确立成果的独创性,这不仅是检索查新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有力的保障了成果的知识产权,有力地保证了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二是完成成果检索查新后,相关产品必须交社会上的专门检测机构,对其进行安全型式试验检查,检查该成果在投入社会正式使用中是否存在质量方面或者操作方面对人身造成安全隐患,每一项成果都必须进行此项安全试验,否则禁止进行推广。三是经过型式实验后,为了确保其实用型和安全性,成果率先在培训基地进行试验、应用,应用时间不低于一年,在应用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补充,成果局部应用良好后,将成果推广到固定的专业班组进行现场检验,并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班组人员操作,再次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操作条件、气候、湿度等环境条件再次进行检测,一般经过一年的实践检验后,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评估,评估完成后,才能真正在市场推广应用。
1.建立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企业职工各尽其才人才培养方式,制定“员工成才”五件事工作框架,根据职工岗位特点从岗位成才、企业育才、人尽其才三个方面,制定员工成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体系,依据职工不同专业、学历、技能,制定员工创新差异化培训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建立员工创新个人培训档案,着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训,采取按专业划分,建立岗位技能与创新导向、岗位成才进程与考核激励并行等措施,同时定期开展培训总结,对达不到岗位标准要求的进行再培训,形成一个差异化的、持续的、闭环的培训体系,使企业职工不仅从技能上得到发展,还从创新思维、创新理念等多方面进行引导,使员工职业生涯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终达到技能、创新双赢的人才规划,为每一位员工创新发展指明了道路,实现每一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精准化服务。
2.实施“丝路彩虹、一带一路”创新培训模式。为使班组对各个专业的知识有一个熟练掌握,在党政工团的组织下实施“丝路彩虹、一带一路”创新实践、理论大讲堂活动,成立了“修试创新讲师团”、“运维创新先锋队”、“实用化创新工作队”,采取“集中授课”、“实战演练”、“现场观摩”、“交叉结对”等方式对各专业进行创新业务的培训,该方式先后对榆阳分公司、神木分公司输电、检修、运行等7个部门300余人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不仅以创新理论为重点,而且结合各个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创新点、解决问题为抓手,将创新与生产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有效提高职工创新实用化水平。
3.开展导师带徒创新培训。班组导师带徒创新培训活动中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创新班组培养方式,实施导师带徒创新活动,坚持以老带新、对新入职的员工采取创新导师带徒培训方式,由单位组织、创新工作室具体实施,安排近两年入职的新员工与在创新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师傅签订《创新师带徒合同》,由师傅对徒弟从创新的思维、技能、方式、实施、推广等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培训,言传身教,师傅向徒弟传授创新技能和实践经验、绝招、绝技,使徒弟在二到三年的时间内能够运用自己的业务知识与创新进行紧密的结合,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运用创新的思维、手段进行解决,然后再带领其他新入职的人员,再次进行培训,达到周而复始,促进创新可持续发展。
4.开展“创新沙龙”和“人人一小课”创新活动。企业采取“人人上讲台、个个当专家”的形式,积极鼓励一线员工走上讲台,开展“人人为师,人人创新”小课堂。一是职工结合自身创新经历及学习心得制作课件,通过提前准备对本岗位职责、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出工作中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思路,然后对该思路进行进一步讨论、查找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实现人人都可以参与创新、人人都可以实践创新的局面。二是针对创新爱好者,组织“创新沙龙”、“创新角”等形式的创新活动,设定了创新工作室作为固定的活动场所,由创新带头人组织开展创新沙龙活动,该形式采取每月开展一次,大家在活动中可以相互交流创新过程中的经验、体会,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迄今企业累计开展创新沙龙18期,参与人数达500余人,交流创新中的问题123项,完成各类生产、管理中的创新项目达16项,该形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使员工也学到了跨专业的知识,有效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
1.创新成本显著下降,提质增效效果显著。班组实用化创新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创新平台,避免了设施重复配置,节省了人力、物力、场地建设等费用,提高了场地、仪器、人员、工器具利用效率,企业创新实践成本大幅度下降,提质增效能力显著增。
2.职工创新激情凸显,创新氛围已经形成。班组实用化创新已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实施、骨干挂帅、班组参与”良好格局,从上之下营造起了浓厚创新的氛围,自觉钻研业务,刻苦提升技能,已经成为广大班组追求进步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一些青年技术人员已经加入到了创新创效的工作当中来,营造出“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氛围,该措施已经成为企业班组钻研技术的堡垒和培育人才的“助推器”。
3.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该管理措施在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实施四年后,根据统计2015年-2019年企业获得各项成果逐年快速增长,创新成果2015年9项,2016年16项,2017年23项,2018年26项,2019年29项,五年的时间获得国家专利技术41项、陕西省十大创新项目1项、陕西省发明创造银奖12项 ,陕西省电力公司管理成果、科技进步奖23项、班组技术革新、QC各类成果26项,环比增长150%,同比增长60%,企业创新竞争力显著增强,同时也有效解决人员年龄结构轻、技术力量薄弱、高精尖人才短缺局面,促进人员的钻研业务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力量薄弱和高精尖人才短缺的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