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 曾 亚 周 婷 姚素华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拉开了我国高等学校线上教学的大幕。教育部要求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鼓励各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此,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制定方案并开展在线教学,呼吁已久的“用教育技术倒逼教学改革”,几乎“一夜之间”就把高校推上了第一线。线上教学在全国高校的大范围展开,在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线上教学能够快速、深入地“渗透”到每一所高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大学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民办本科院校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2019教育统计数据》,全国1265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民办本科院校434所,占总数的34.31%。当下,我国政府持续高效发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后期,随着高校常态化线上教学的深入,如何处理该阶段民办本科院校面临的教学管理问题,是关乎到能否打赢疫情防控的“教育战役”目标实现的大事,也是关乎民办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根据教育部 2020年05月14日关于“介绍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的新闻发布会所通报的情况,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实践,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一是全区域,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高校都采取行动,开展了在线教学。截至到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非常好地实现了所有高校大学生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目标。二是全覆盖,开设的在线课程覆盖了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艺、教全部12个学科门类。三是全方位,课程类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验课等多种类别,授课模式包括直播课、录播课、慕课、远程指导等多种形态。
目前国内不少民办本科院校已通过疫情防控审核,具备开学条件,教育教学工作已进入疫情防控前后线上线下过渡期,此阶段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如何科学调整教学计划。不同课程采用的不同的在线教学方式,部分课程在不同阶段采用的不同在线教学方式,加之不同课程教学完成度不同,造成学生返校后的教学计划调整难度大。
2.如何有效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不同教学方式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标准和方式各不相同。学生返校后进入线下教学阶段与常规线下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环境也有所不同,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探索过渡期教学质量监控方式和方法。
3.如何缓解实践教学压力。大部分实践教学课程都为线下教学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教学任务难度大。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毕业实习的时间和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指导教师通过线上进行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无法达到面对面指导的效果,难以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1.各类教学平台和工具繁杂。课程平台和直播平台五花八门,教师需要熟悉并灵活应用平台的功能方能有效开展在线教学。部分教师线上教学经验不足,平台运用吃力。
2.直播教学课堂管控难度大。因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师难以实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经常出现学生挂机或提前下课情况。部分教师缺乏对线上听课学生管理措施,引导、监督不到位,课程效果难以保证。
3.在线教学的局限性对部分课程影响较大。部分课程对设备或场地的要求较高,还要求教师现场指导,在线课程很难满足课程要求。例如,音乐类专业有关器乐演奏的课程,有的教师授课时无钢琴伴奏,采用的是手机电声,效果难以保证;工程类课程的演示环节缺乏现场直观感受,学习效果也大受影响。
4.课程容量降低,课程进度难以统一。在线教学课堂管控较线下相比难度较大,耗时较长;部分重点、难点难以采取多样的方法促进学生充分理解;同时因为网络不稳定的情况长期存在,造成单次课程容量降低,教师难以按照计划教学进度开展教学。
5.教师工作负担加重。教师每天疲于奔走在各课程平台和直播平台,教学准备时间长,课程建设任务重,作业批改难度加大,随时电话、网络回复答疑繁琐,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
1.学习难度增加,学习效果降低。随着在线教学的持续开展,知识点难度增加,加之全面推进直播教学后,学习任务量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增大,部分学生学习吃力,学习效果降低。
2.学习效果两极分化严重。因学生居家学习环境、学习工具设备、学习习惯等不同,加剧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两级分化。
3.家长高期待与高担忧并存。一方面,家长对学校采取网上教学的补救措施期待较高,另一方面,随着家长逐渐复工复产,对孩子学习自觉性、学习效果、甚至身体、视力等方面的困扰和顾虑也很明显。
1.确保教学时数,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延长教学周、学生返校后适度补课,补充线下课程教学时数,确保课程总时数饱满。
2.分阶段制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方案,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部门职能,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实现以评促建、持续改进。加强在线教学专项考核,宣传在线教学典型。
3.针对性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方式。将部分实验(实训)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调整为线上教学,减少学生返校后线下教学压力。调整毕业实习要求,在保证毕业实习基本要求和材料提交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制定替代方案,适当降低毕业实习时间要求。压实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责任,加强二级学院管理,要求毕业生第一批返校,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1.组织在线教学经验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在线教学示范课、主题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等方式,树立在线教学典型,促进在线教学经验交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在线教学技术咨询服务平台。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团队,组建在线教学技术咨询服务平台。通过实时交流、点对点技术支持、技术资料共享等方式,解决教师在线教学中出现的平台和软件应用、设备安装调试等技术问题。
3.提升教学艺术。结合直播教学高频次长时间的教学特点,加强教学设计,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与任务,在信息量与互动性、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之间寻找平衡。教学组织上,把握课堂节奏,突出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实效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直播课堂中设计多频次的互动环节,通过行为干预,提升学生注意力。根据课程性质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PBL教学法、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等。
4.切实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以系(教研室)为单位,以线上教学阶段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在线下教学初期组织一次线下摸底考试,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考试成绩占课程平时成绩一定比例。做好线上教学活动数据的有效迁移,通过平台数据统计功能提供的在线学习人数、交流互动数据、话题讨论数据等,掌握学生的在线学习期间的学习过程情况。结合摸底考试结果,调整授课进度,合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线下教学初期,合理串讲在线教学阶段重难点和共性问题,确保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
1.加强学生指导帮扶。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帮扶和指导,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困难,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强化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过渡期。
2.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优化课程设计,合理拆分知识点、设立任务点,对重点、难点进行主动解析,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加强过程管控,坚持签到考勤,随机抽查学生在线情况,将学生听课情况纳入平时成绩。通过评选“在线学习之星”等方式,宣传优秀学习典型。课外加大对基础欠佳、表现不好的学生的关注度。
3.合理减轻学生负担。任课教师加强课程平台资源建设,上传电子版教材、学习资料、课件、教案等。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加强重难点解析。依据学生学习客观条件与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布置作业及任务,统一作业提交平台。
4.加强家校沟通。辅导员加强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环境和情况,阶段性反馈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度,引导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来。
此次疫情虽给我国高校教学秩序带来了较大影响,但疫情也“逼迫”民办本科院校应急走上了全面线上教学。希望通过对疫情防控后期及向疫情结束后转变面临的教学管理有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转“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