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 要:我国社保体系构建过程中,国有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的层级化分担机制不仅实现了社保系统的合理化与均衡化构建,也在若干年持续发展中维持了良好势头。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越来越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影响,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的良性发展,亟待加以优化。应对国有企业养老保险问题不仅需要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应缴尽缴,也可考虑适当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同时适当给予政策优惠,帮助企业渡过发展难关等。
关键词:国有企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宏观层面的政策再一次强调了保障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性。老有所养是正在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民生问题的核心之一。
1 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状态
1)基本特点。作为最早形成系统化养老保险模式的企业,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很早便已形成了三方分担的基本模式。即,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分别负担一部分,形成了层级化的养老保险格局。这种分层分担的模式最大限度实现了分散负担和责任分担,使养老保险更加均衡,也使潜在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同时,这种层级化的分别负担也更加符合社会公平性原则,对提高社会整体保障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2)发展状态。应当说,自从开始实施三方分担式的养老保险机制,我国多数城市的社会保障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系统全面构建。目前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已相对顺利和完备,且已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整体上看,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机制实现了长期化、稳定化、合理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府和企业的负担,也使绝大多数企业职工自觉缴费的积极性持续提升。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国有企业养老保险机制的持续推进,才夯实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面,并使各地基本社保体系实现了全面覆盖、职责清晰和保障适度。
2 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老龄化程度加深给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带来沉重负担。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国人均年龄不断延长,已远远超过世界人均年龄水平。然而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老龄化也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未富先老是我国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显著特点之一。这也给仍然处于发展中状态的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养老保险的负担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执行的职工退休制度是男满60岁,女满55岁。,然而即便以世界人均年龄七十一岁计算,退休职工仍然至少有十至十五年时间需要依靠养老保险维持基本生活。
与此同时,数十年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下,一个在职职工需要负担的退休职工工资数量却逐年递增。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吸纳新职工的数量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巨大,往往在退休职工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新进职工数量相对不足,造成在职职工人数日渐减少,而企业养老金支出不降反升。如此状态下,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必然出现越来越明显的缺口。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保障都是极其不利的现象。
2)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后危机时代中,全球经济持续陷入颓势难有显著改善,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市场竞争日益严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和巨大挑战。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客观要求给不少国有企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一些甚至濒临生死存亡的边缘。如此困境之下,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不足、延迟缴费等情况难以避免,也使养老保险缺口问题愈发突出。
3 国有企业优化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策略
1)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应缴尽缴。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养老保险是国有企业费用支出和成本管理的固定项目,必须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应缴尽缴。但这不能仅仅依靠社保管理层面的外面督促,而是需要企业自身认识到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企业管理层必须清醒认识到,养老保险不仅是社会保障系统的核心项目之一,且亦是企业职工福利待遇不容或缺的内容。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既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更重要的是,作为“五险一金”的部分,养老保险还是树立企业形象、稳定职工队伍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国有企业现代化、规范化管理的标志。因此,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尤其需要针对广大基层一线职工的教育引导,帮助职工认识到自觉参保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为了确保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及时、到位,还需就管理层的主动服务意识重点强化,使管理人员树立起提高服务品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适当延长企业员工退休年龄。纵观世界其他国家,近年来针对老龄化问题加剧的情况也出台了不少应对举措。其中之一就是适当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加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金的缴纳年限。而从我国老龄人口整体健康水平而言,六十五岁左右老人的健康状态基本良好。尤其是不少国有企业技术岗位的退休职工中也有不少退而不休的情况存在。可见,适当延长企业员工退休年龄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考虑到多年来国有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可以采取分岗位、分阶段循序渐进式展开。比如管理岗位人员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可以将退休年龄延长期限增加五至十年,比如男性适当延长至六十五至七十岁,女性适当延长至六十至六十五岁等。技术岗位的职工则应视劳动强度延长为三年、五年、七年等年限。至于普通岗位职工则可结合员工劳动强度、工种、个人意愿等分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等更多时长。
3)适当给予政策优惠,帮助企业渡过发展难关。外部环境的恶劣变化给企业生存造成沉重负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养老保险工作水平提高,这既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政府需要出手相助的关键时刻。适当给予政策优惠,帮助企业渡过发展难关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体现政府民生关怀的切入点。
比如政府发放针对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补助金。事实上,已连续十数年在国家层面调整基本养老标准本身就是一种侧重于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的补助行动。这也是提升全民幸福指數最为实在的措施之一。
又如,对处于发展困境中的国有企业开展持续性的减费、降税等帮扶行动。近年来国家屡次调整企业所得税费率及营改增等政策性行为已经在实践层面给予不少国有企业巨大帮助。适时减费、降税既是引导企业激发内生动力,也是保民生、促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4 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具有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作用。而国有企业养老保险事务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速度与方向。加快突破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负面因素制约、提高养老保险工作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应对企业既有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政策性倾斜,还需要企业下工夫练好内功,通过做大“蛋糕”带动养老保险工作品质水涨船高。因此,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问题本质上仍然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提升的问题,需要企业通过践行科学发展观摸索一条增强综合实力的个性化道路。如此,国有企业才能在提高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品质的同时,助力全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不断夯实、水平持续提高,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保障系统整体发展与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翟彪.国外社会保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9(11):28-29
[2]蔡红华.国外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9(06):11-12
[3]徐慧.试论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9(02)11:123-125
[4]李品华.试分析新时期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02)19: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