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07-13 14:27:14石春娜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管类协作指标体系

石春娜,苏 兵,寇 云

(西安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21)

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还是双创时代下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1-3]。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以及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4]。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目前理论研究和高校实践过程中,关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解释和培养目标的设置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统一标准[5],难以在理论和实践中科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各项工作的开展,也难以对各项活动和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和比较,降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效率[6]。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统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内涵

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第一次使用“创新创业教育”一词[7];2010年4月,教育部组织召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确立高校新时期的战略任务为创新创业教育,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大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8-9],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概念正式确立[10]。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指向的全面的教育改革创新[11-12]。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2],能力可以通过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以及动机几个方面来体现,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出”,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表征[13],可以通过柏林准则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14]。鉴于研究对象的具体性,已有文献多是从微观和中观层面展开,微观层面多是成果导向型[13],中观层面更多涉及政策环境等[14]。在研究方法方面,大部分学者停留在对指标体系本身的理论讨论层面,少数文献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化分析[15]。

本文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指高校大学生运用个人所学专业知识和资源,在学校的引导和协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组织和运营企业并承担风险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高校文理分科的专业背景来看,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更多地是对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高于创业能力;文科中的经管类学生需要专业知识的沉淀,还需将这些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的管理能力相结合,对其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要求均相对较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经管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中尤为重要,研究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当前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文中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步骤为:阐述选取指标的理论依据;介绍数据来源,并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

指标体系选取依据。经管类大学生具有两大特点:发散性和偏感性的思维方式,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学习内容。个人主观上的思维方式和学校客观上的培养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成就了经管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方面多样性,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评价也需要多维度的衡量标准。本文选取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9个方面的能力作为衡量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评价对象。鉴于这9大类能力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评价分析中略显复杂,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这9种能力进行综合,进而形成相对简化且综合全面的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与信度效度分析。根据相关文献,量表中9种能力分别通过2~3个不同侧重点的问题进行测度,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I具体见表1。为保证样本选取的科学性和问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选取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大学生作为对象,于2018年6月进行了调研工作。问卷采用在线发放形式,涵盖其经管院全部专业,总计回收480份问卷,其中476份有效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以上9个方面能力进行简化,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前,需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本文使用SPSS22.0软件,采用较为常见的克朗巴哈(Cronbach’s)指标和检验统计(Kaiseer-Meyer-Olkin,KMO)值及巴特勒球形检验值分别对列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量表信度系数α为0.817,该值达到0.7及以上被认为一致性信度较好。问卷KMO值为0.918,大于0.8,巴特勒球形检验值为939.611,均在0.000下显著相关,说明量表具有较高效度。此外,问卷中各题项共同度均高于0.7,代表这些题项存在可提取的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一步印证了对9种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的必要性。

指标体系构建。采用SPSS22.0软件,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指令,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求各公共因子特征根,结果表明,前3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经方差极大值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7.695%,可以很好地描述原9种能力具有的信息,最终选取了3个公共因子。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量矩阵,可以看到提取出的3个公共因子与9种能力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3个公共因子进行命名,第1公共因子上组织领导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载荷量较大,命名为“组织实践能力”;第2公共因子上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载荷量较大,命名为“应变协作能力”;第3公共因子上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载荷量较大,命名为“学以致用能力”,具体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II见表2。构建了由学以致用能力、应变协作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25个三级指标(具体评价问题)构成的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和表2,表2中的第6列因子载荷量为第一因子的因子载荷量结果。

权重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前面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公共因子评分系数矩阵作为计算权重的基本信息。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确定,是通过因子分析中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进行计算的。若公共因子Fi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xi,则Fi的权重Ai为:Ai=Xi/Σxi。9个二级指标权重是通过最大公共因子的因子载荷量归一化处理确定的。25个三级指标因为涉及内容广泛、相互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区分每个人的相对重要性相对较难,因此,三级指标权重采用等权重赋值法确定。具体权重见表1和表2。从权重计算结果不难看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组织实践能力权重最高,应变协作能力次之,学以致用能力最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现主要是以其领导、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结果显现出来,这些结果的显现是以应变协作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为基础的,所以它的权重最高,学以致用能力是大学生自身基本能力素质体现,是这三个方面中最基础的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能力中的权重相对较低,与现实情况相吻合。

表1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I

续表1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 重三级指标(具体问题)应变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0.077 6您为自己面对突发状况,冷静对待并在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处理好问题,控制好场面的能力打分0.077 6您为自己面对陌生环境,冷静观察,快速融入的能力打分0.090 0您为自己在一项团队工作中的重要性打分(如小组课程设计、小组参与竞赛等)0.090 0您为自己协助团队成员高效完成工作的能力打分0.041 9您为自己面对陌生人时快速了解并融洽相处的能力打分0.041 9您为自己在一场聚会中引发话题并吸引成员参与讨论的能力打分0.041 9您为自己在遇到人际交往中的不公平待遇时的坦然接受能力打分组织实践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0.018 2您为自己在一项活动中的全局把握和控制能力打分100.018 2您为自己在一项活动中的号召力打分0.018 2您为自己在一项活动中有效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配能力打分0.058 4您为自己亲自动手实践能力打分(如专业课程设计、参与大赛等)0.058 4您为自己社会实践能力打分(如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打工等)0.058 4您为自己将专业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的本领打分0.019 8您为自己通过沟通、说服等手段来协调团队各方以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打分0.019 8您为自己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资源分配或荣誉分配等方面的能力打分0.019 8您为自己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各种要素,发挥系统整体功能的能力打分

表2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II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案例研究

本文考虑到经管类大学生特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样板高校本科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步骤为

1)确定评价因素集合U和评价集V。

2)通过比重法确定评价因素Ui在某一评价集的单因素评价集di=(ri1,ri2,ri3,…,rim),其中r称为评价因素Ui对评价等级Vj的隶属度。构建模糊关系矩阵也成为评判矩阵R。

3)求解要素层和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集B。

B=W*R

(1)

4)去模糊值。

S=B*H

(2)

其中H取值为m个评价等级的赋值,评价等级“差;较差;中等;较好;好”分别赋值为1、2、3、4、5。

调研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建立确定评价等级集合V={V1,V2,V3,V4,V5}={完全不赞同、不赞同、中立、赞同、非常赞同}。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集合U,包括学以致用能力、应变协作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3个一级指标,因此U={U1,U2,U3},其中每个U分别由其下一级即二级指标Uij组成。

构建模糊关系矩阵R。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得到3个一级指标的评判矩阵R1-R3。评判矩阵基于评价指标Uij隶属于评价集V的结果,即每个指标Uij隶属于评价集V的人数与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比值。

模糊综合评价集B。运用式(1)求解模糊综合评价集B,根据二级指标权重向量W={W1,W2,W3,W4,W5}和3个一级指标评价集,采用M(·,⊕)算子进行测算,归一化处理为

B1=W1×R1

=(0.021 9 0.103 8 0.470 2 0.317 1 0.087 0)

B2=W2×R2

=(0.013 3 0.095 5 0.443 9 0.350 0 0.097 2)

B3=W3×R3

=(0.011 3 0.060 5 0.370 6 0.410 5 0.147 0)

同理得到目标层即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集为

B=W×R

=(0.0149 0.087 5 0.429 3 0.359 3 0.109 1)

采用式(2)对评价集去模糊计算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评价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数E具体为

S1=b11+2b12+3b13+4b14+5b15=3.343 6

S2=b21+2b22+3b23+4b24+5b25=3.422 3

S3=b31+2b32+3b33+4b34+5b35=3.621 3

同理可得到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分值,具体为

S=1×0.014 9+2×0.087 5+3×0.429 3+4×0.359 3+5×0.109 1=3.460 2

采用同理方法,计算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具体见表3。

表3 评价结果汇总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结果,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分划分为“差;较差;中等;较好;好”5个等级。在确定评价等级分值区间标准时,充分考虑到统计上的正态分布规律,按照极大和极小区间相对较少的原则,将5个分值区间依次对应的分值区间确定为[1-1.5]、[1.5-2.5]、[2.5-3.5]、[3.5-4.5]、[4.5-5],其中区间上下限值遵循统计学中“上限不在内原则”。

计算发现,样板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综合得分3.460 2分,为“中等”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一级指标层面来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应变协作能力得分为3.621 3分,在一级指标中排序第1位,为“较好”水平。组织能力得分3.422 3分,排序第2,为“中等”水平。学以致用能力得分3.343 6分,排序第3,同样为“中等”水平。二级指标中只有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分值大于3.5,达到“较好”水平,其他指标全部为“中等”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以致用、组织实践和应变协作等方面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以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为首要目标。

4 结 语

本文从经管类大学生所具有的基本属性视角,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对科学评价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和细化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校经管类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得分为“中等”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其中应变协作能力得分最高,学以致用能力得分3.343 6分最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学以致用、组织实践和应变协作等方面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内涵进一步全面科学认知;从实践上提出了评价方法并用案例分析证明其可行性与科学性;从研究方法上采用主客观相结合,因子分析法客观赋权重,模糊综合评价在处理定性问题上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文中研究对象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主要针对在校学生,今后可以分别对一、二、三、四年级的在校生进行评价,以了解各学习阶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毕业工作一段时间的毕业生,为人力资源部门分析评价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市场的衔接,提供专业意见建议。

猜你喜欢
经管类协作指标体系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福建轻纺(2022年4期)2022-06-01 06:26:16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读者(2017年14期)2017-06-27 12:27:06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协作
读写算(下)(2016年9期)2016-02-27 08:46:31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中国报道(2014年5期)2014-01-31 04:48:14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中国报道(2013年4期)2013-09-10 08:55:08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中国报道(2013年1期)2013-01-19 02: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