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与油画艺术的技术差异性

2020-07-13 14:00:40张琳
河北画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墨法笔触国画

张琳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一、研究现状

在当代,将国画与油画相比较的探索有很多,尤其是在技法上,很多油画家借鉴国画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国画家借鉴油画的技法来画国画,本人非常喜爱国画的意境、韵律、精神以及水与墨产生的莫测效果,试将国画与油画技法的理论进行再梳理,希望从中探寻个人油画创作的表达语言,寻找某种语言启示。

记得林木老师说过,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只能想到从别人那拿些什么,而不去给予?为什么我们不能给予?之前作为学生也有过这方面的思索,带着疑问,试将国画与油画作比较以作创作语言探索。

二、油画与国画表现语言的区别

(一)国画之表现语言,“墨法”的运用

国画水墨技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淡、枯、润等不同的特点,能呈现十分丰富的艺术效果。其莫测的变化不仅影响作品结构的艺术效果,整体分布,还对画家在作品中的情绪表达有着重要意义。

《画禅室随笔》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书法源出于董香光,传其风神,作品疏秀占淡。实际上,浓淡自有其韵,关键在运用与掌握。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有墨分五色:

浓墨是主要的墨法之一——其色浓重,比划殷实,凝稳沉着,不浮墨,力透纸,传神耀目。宋东坡好用之,并谓:“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

淡墨:淡墨于书与画,均与人以清雅仙韵之感,其淡之程度拿捏得当,更是意蕴别赋。

涨墨指在宣纸上墨汁水分溢出轮廓的现象,其在正统墨法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然而,涨墨的美不仅在于保持笔触的基本形态,更在于有朦胧的墨趣,渗透相融。

润墨——古人将这种充满魅力的墨法形容为“润含春雨”,由于墨水的润湿性,故运笔需快速灵活,不停滞,使点画在水墨色彩的润湿中具有饱满的魅力。

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创作时经常出现的三种笔触,可以更好地体现畅快的气魄与老练的意气。“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飞白,为笔行过露白;笔毫以迅疾而过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其干与湿互相沁润,被古人誉为“干裂秋风”即为渴笔。

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朴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

(二)油画之表现语言,油与色的调和技法

传统油画技法是用亚麻籽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其不透明并有很强的覆盖力,故在绘画时可以被一层一层地覆盖,从而使写实绘画的面画内容具有三维效果。

油画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现代、现代、当代等几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艺术家还探索了绘画中解剖学和透视图的使用,以及明暗关系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科学造型的原理。它强调光的感觉,运用冷暖色彩的对比、明暗强度的对比、厚薄层次的对比来营造光的感觉,形成画面的戏剧性氛围。

许多画家也探索了笔触的使用。笔触是作画时的运笔痕迹,是颜料在画布上的舞蹈。然而早期的古典油画作品中,每层颜料厚度和笔触力量都非常的均匀,几乎看不到用笔痕迹。后来经过风格演变,各种流派出现,笔触形成一种魅力,如印象派画作上那些跳动的光影笔触,梵高的星空中闪耀的色彩,笔触本身都呈现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其轻、重、缓、急和动态,使塑造的画面内容生动形象。

三、两者的差异性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和油画从本质上说是非常不同的。简单说来,国画讲究的是“精神意韵”,而油画追求的则是一种“视觉美感”。差异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媒材差异: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故谓水墨画为国画。并且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画种,其还有一个很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材料,水、笔、墨及人在作画的过程中会发生玄妙的变化,会产生很多的偶然性。又由于它的材料,决定了它不可逆的特质,因此,每一张画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尤其是水墨写意。

油画因其干燥后不易褪色,各种颜色相调亦不会显脏,可使画面栩栩如生、层次饱满,并因其不透明,覆盖力强,故绘可以逐层罩染,使画面具有空间与立体感。其适合作大型史诗创作,为西方绘画史上主要的绘画形式,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大多数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创作的。后来由于科技的发展,逐渐有更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

笔法差异: 中国画有着非常严谨的笔法要求,每一笔都要力求凸现神韵,突显魅力。在中国画中,“笔法功夫”其深度和广度都有很高的审美风格和品位。更由于时代更迭,笔法特点也在发生变化。此外,加之文人墨客秉性各异,笔法更各有脾性。近代画家黄宾虹总结毛笔“四要素”值得我们品味“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

有些风格的油画注重用笔。只是没有成文的要求。油画的笔触主要可以通过不同质地、大小的笔,甚至用油画刀或者其他介质通过将颜料与油不同程度地调和来获得不同的肌理与效果。

构图差异:中国画注重空白和意境,给予观众想象空间,尤其是山水画。中国画适用于风景画,因为它们使用了散射透视法。也有许多外国人学习中国绘画风景的方法。它们结合了散点图和焦点图。整个图片使用散点图。地方使用焦点透视来突出图片的效果。

油画在构图方面更注重严谨性,即画面的完整性,一般直观地表现对象、色彩。

造型差异:中国画更注重神韵,也许解剖比例稍有出入,造型结构略欠严谨,但画中韵味十足,与观者精神上的传递。油画注重透视关系,注重人物结构与比例,强调色彩的丰富与变化,所以创作出来的人物可以非常接近真实。

色彩差异:中西绘画在色彩运用和色彩感知上明显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以水墨为基础的。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水墨有五种颜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又分六彩: 黑、白、干、湿、浓、淡。中国画艺术以直觉感受色彩。

而西方油画艺术主要是用油性颜料来染上三维感,明暗的透视图等。在厚与薄、深与浅、浅与浓等矛盾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以获得视觉效果。总体而言,它倾向于在光学意义上,并且更充满几何精神和理性思考。

四、试将“墨法”运用于油画探索个人创作语言

古代人谈论墨水在绘画中的使用时有四个要素:第一,“生动”,轻松书写,注意墨水的颜色以滋养自然;二是“新鲜”,墨水颜色要鲜艳、新颖;三是“变”,虚实结合,变化多端;第四个是“笔墨一致”,它相互反映和协调。以此移证于与油画油色调和也应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的。这四点其实是中国画墨法运用的四大要素,但将其运用在油画创作中也是很妙的。我们可以用油代替水,用颜料代替墨水,用刷子代替刷子,用帆布代替宣纸,并用形状代替含义。程丛林老师在这方面就有学生值得借鉴的地方:他的一系列静物小品,脱离了油画形与色、光与影的束缚,运用国画技法中浓淡、枯润、虚实等的对比,将一组组简单的静物,画得意蕴生动。

中国画技法及其神韵对于油画的确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将国画绘画原理应用于油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它需要更多的技术经验来实践。

猜你喜欢
墨法笔触国画
国画《鲦鱼》
垂钓(2022年7期)2022-07-20 09:15:20
国画《鲿》
垂钓(2022年5期)2022-06-13 04:40:41
写意青蛙
艺术之春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6
国画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梵高:笔触与激情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48:12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戏剧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