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霞 崔玉顺
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人”,其本质和核心为“关怀”,随着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文关怀护理。
人文: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核心是“人”。
关怀:关怀是关爱、责任和道德理想的融合,有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之分。
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关怀人的生活状况和合理需求,关切人的人格尊严和自身价值。
护理人文关怀:存在于护理人员与被护理人员中,护理人员为了帮助被护理者恢复并保持健康,双方之间经过积极互动了解其需求,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满足病人需求的融情感、认知、行为为一体的专业性行为过程。
多数学者研究显示我国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整体水平较低,得分低于国外相关研究,如胡芬[1]等调查男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参照国际关怀能力评分标准(常模)[2],所有维度均处于低水平,表明男护士关怀能力亟待提升。
柳嫦等[3]对血透室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调查结果为(172.96±33.01)分,与刘爱辉等[4]、范卢明[5]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分析原因可能为受人文关怀教育程度的不同,我国人文关怀教育起步晚,医院缺少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培训,使得人文关怀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
彭环[6]等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显示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国外常模,这与王艳红等[7],刘雅等[8]调查结果一致,护理管理者需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培养策略,逐步建立护理人文关怀培养体系,通过人文关怀护理的长效机制以及营造人文工作氛围等措施,全面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
赵玲等[9]选取某护理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180.80±17.07)分,分析原因主要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刘静馨[10]选取长沙市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女生人文关怀能力显著高于男生,且年龄、性别、与父母关系和临床学习经历与人文关怀能力相关。因此建议将人文关怀教育贯穿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在课程中感受教师人文关怀的精神和品质,培养自身关爱人、关心人的能力。
医院加强人文工作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并对护士进行相应的人文关怀,让护士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加深对人文关怀的认知,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主动关心患者,主动实施人文关怀。
加强护士的人文关怀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予以教育,目的为提升护士对于人文关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人文关怀技能。
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医院可通过相关的科研工作开展人文关怀研讨会,或者是在进行国际交流时,邀请资料较高的护士一同参与,了解国际上针对人文关怀的实施方法,吸取先进的经验。
护士是一份极具人情味的职业,它需要人性化。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病人需求不断丰富的时代,这份职业将承载更多希望。病痛可以压垮一个病人甚至一个家庭,护士是病人在医院的挚友,她需要在为病人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无论护理临床还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都应将提高护士人文关怀作为己任,努力成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新型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