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 辽宁理工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符合企业方需求的营销人员却不足。这种供需矛盾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还一直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点不突出,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深入了解市场的需要,以促进创新创业为办学导向,明确培养目标、深化办学特色,挖掘专业特色,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和学者的调研分析,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其中35%的企业计划需求 10-20人,21.67%的企业需求5-10人,20人以上的占18.33 %,需求计划在 5 人以下占 10%,还有不确定需求计划人数的占15%。
企业需要营销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分析结果显示,销售能力排名第一,为95%;其次是客户管理能力为 71.67%。之后依次是网络营销能力为 61.67%,调查统计能力为55%,营销策划能力为 43.33%,经营管理能力为 11.67%,其他能力为 6.6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于营销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主要围绕的是产品、客户和数据三方面整合的相关能力。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以某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例:专业理论课程数量占总专业课程数的83%,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却不到20%。实训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实训软件来完成,且实训软件的更新也存在不够及时的情况,这大大削弱了实训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且这种现状不是个例,在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
目前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理论教学能力较强,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的现象。无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还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普遍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加之对教师的培训普遍偏重于科研能力,忽视了对教师的行业经历要求。这导致了大部分教师讲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结不够紧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同时,学生也会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学而无用,失去对学习的渴求和兴趣。
近几年,虽然应用型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一方面,由于实训课程设置的不足,使学生没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实习的时间安排一般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即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不仅要在该学期完成集中实习的任务,还要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在这双重任务中,毕业论文往往被列为首位,因为毕业论文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而实习则一般不会影响毕业。因此,学生实习因时间紧、任务重的双重挤压,导致效果往往不如预期。
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更看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企业方更看重的是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专家调研发现,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是中小企业、自主创业和深造。根据麦可思公司2009―2017年出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进行数据整理可得:“受雇全职工作”大学毕业生的比率呈逐年缩减的趋势;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从1.0%上升到3.0%;大学毕业生国内外读研的比例从4.1%上升至 7.8%,升本的比例上升至 2.5%。根据数据统计可知,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比专业能力更能在其初次求职和个人发展规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优势是在大学生就业后,在工作中慢慢体现出来的。而在就业之初,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往往先发挥作用。
由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局限性,学校会针对专业划分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而跨专业的课程一般主要在选修课程中设置或者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因此,学校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而企业方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迫切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可能会在就职公司中涉及到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广告、法律等多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种双方对岗位需求的不一致导致了学校输送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一致。企业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即有其合理性。那么学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就要按照企业的需求做出调整。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但大多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的选取还是存在分歧的。高校更倾向于科研方面的合作——希望企业方对科研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而企业方更倾向于人才输入型的合作——希望学校为企业输入优秀的实习和见习学生,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双方站在各自立场存在这种分歧是必然的,但关键如何调和分歧,求同存异,使校企双方的合作进入深层次的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传统专业,各高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本理念和相关技能的、从事现代营销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缺乏专业特色。虽然各行各业都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但是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能力侧重是不同的。高校无法培养出通才,全才。要根据地域特点、行业特点,设定出具有专业特色、行业特色甚至地方特色的培养目标。按照“对接服务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培养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具有从事市场营销业务、营销策划与设计和从事营销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之前,需要与地方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与研讨,需要对行业和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培养出符合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符合企业的需求、符合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和运营项目,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一起共同开发建设专业课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实际设计教学情境和安排教学任务。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编写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和案例素材;共同研讨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在整个共建过程中,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和学生能力训练的需要,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共同组织校级创新创业竞赛。让课程内容、竞赛设计和能力训练相融合,通过竞赛促进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即可以使竞赛内容与企业实际案例相结合,增强竞赛的实操性;竞赛成果又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项目创意,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与企业合作搭建学生实践平台,一方面,搭建校内实践平台。主要是建立专业实训室,利用专业实训软件,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实训室设计和实训软件选取的过程,需要与企业方进行合作,让实训环境与企业实际场景相一致,让实训技能训练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做到按企业需求搭建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践毕竟是模拟实训,模拟的目的是为了实战。校外实训基地就是为学生搭建实战的平台。通过暑期兼职、顶岗实践、集中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战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并在实习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丰富社会阅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创业做积累。
总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双方合作,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符合地方应用型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