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莲
(辽宁工业大学 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当发生有毒气体突发性泄露事故时,有关部门需要快速对泄漏源进行定位和识别,并科学预测有毒气体的蔓延及影响范围。其中,分析有毒气体在大气中的扩散是泄露事故后果分析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定量地描述泄漏事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的程度,并预测危害后果。2010年,一辆装载环氧乙烷的运输车辆在某国道上侧翻,造成有毒气体外泄。虽经消防人员紧急处置,在等待救援和处置过程中,仍有大约1 000 个单位质量的环氧乙烷气体扩散到周边区域。为了分析泄露事故可能引发的后果,在以事发点为中心东西南北各3 km、高度150 m 范围的空间区域中,监测部门对毒物的浓度进行了抽样测量(见表1)。由于公路北侧是农田而南侧是绿化林带,可能导致公路南北两侧的污染程度有一定差异,因此抽样测量分为2 个部分进行,其中前3 列为取样点的坐标,第4 列为取样点处毒物的浓度。
表1 2 个地区毒气浓度的抽样结果
假设1有毒气体释放瞬间是向各个方向等强度释放的。
假设2气体在整个扩散过程中不考虑温度、风速、风向、热传递、热辐射的因素。
假设3气体在整个扩散过程中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假设4气体的扩散服从扩散定律。
假设5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毒气泄漏瞬间记作t=0,泄漏点选为坐标原点,根据假设4,每秒通过法向面积为1 m2的流量为:
其中:grad 表示梯度;σ表示气体的扩散系数;q表示毒气的流量;负号表示气体的扩散方向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
图1 为模型的理想化图形。
图1 模型的理想化图形
当时间间隔为Δt时,通过毒气域Ω的流量为:
其中:Q释放出有毒气体的总量;S表示包围毒气域所形成的空间曲面;n包围毒气域所形成的空间曲面的法向量。
时间间隔为Δt时,毒气域Ω内气体的增量为:
其中:C(x,y,z,t)表示t时刻气体在任意一点处的浓度。
由假设5 可知:
由高斯公式可以得到:
其中:div 为散度。
由积分中值定理得:
根据假设1,在t=0 时刻气体泄漏点处的气体浓度为:
其中δ(x,y,z)表示点源函数,由(7)可以解得偏微分方程(6)的解为:
这样就计算出气体在任意时刻、任意点的浓度,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有毒气体浓度C的等值面是以泄漏点为球心的球面上,并且球的半径越大,浓度值越小。
对上节建立的模型使用MATLAB 程序进行求解,对于数据1,由于该组数据是在某一时刻对不同数据点测量的浓度值,因此时间t可以取为常数1。毒气总量为1 000 个单位,利用该组数据可对扩散系数进行拟合,得到区域1 的扩散系数为1.6。对于第二组数据,利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其扩散系数为0.75。将其分别带入到模型当中得到:
农田毒气扩散模型
绿化带毒气扩散模型
下面分别对这2 种扩散模型进行MATLAB 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图2 第1 h 农田高度为0 m 即地表毒气浓度扩散图
图3 第1 h 农田高度为20 m 毒气浓度扩散图
图4 第12 h 农田高度为0 m 即地表毒气浓度扩散图
图5 第12 h 农田高度为20 m 毒气浓度扩散图
从图2~图5 分析来看:(1)在固定时间内随着高度的增加毒气浓度降低,从整个区域看,周边区域的毒气浓度是呈现降低趋势的。(2)12 h 后,地表毒气浓度明显降低,同一高度的浓度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总体浓度已经明显降低小于0.28。(3)12 h后,毒气范围缩小。
从图6~图9 分析看:(1)在固定时间内随着高度的增加毒气浓度降低,从整个区域看,周边区域的毒气浓度是呈现降低趋势的。(2)12 h 后,地表毒气浓度明显降低,同一高度的浓度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总体浓度已经明显降低小于0.9。(3)12 h后,毒气范围缩小。
经比较分析发现,绿化带区域经过12 h 后与农田区域进行比较,农田区域的毒气浓度降低得更快。
图6 第1 h 绿化带高度为0 m 即地表毒气浓度扩散图
图7 第1 h 绿化带高度为20 m 毒气浓度扩散图
图8 第12 h 绿化带高度为0 m 即地表毒气浓度扩散图
图9 第12 h 绿化带高度为20 m 毒气浓度扩散图
比较农田和绿化带2 种不同区域的毒气扩散程度可以看出,尽管2 种植被均有净化作用,但农田域毒气浓度降低得更快。尽管如此毒气扩散的程度和植被的空间体积也存在明显关系,与风速、风向等外界条件也有关系,所以本文还是有一定局限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