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时代在前进,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正在不断提升,也推动着服装行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出来,社会企业对于服装设计人才也有了新的需求。各个地区中职院校应当重视和关注行业发展前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进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论,以培养中职设计水平为核心,积极展开各种综合性的实践学习任务,培养中职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从中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设立多年,我国各个地区职业院校基本采用的是培养专业岗位人才的教学模式,但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服装行业发展迅猛,过去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许多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时,会发现自己无法匹配社会企业招聘的岗位需求,实际水平、技能、综合能力不足,即使参与就业,往往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学习。故此,中职院校职业教学模式走到了改革的转折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应当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上,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不同企业和环境带来的挑战,真正做到将实践和理论融合,反思和挑战自我,具备完成一个设计项目或任务的职业能力。在教授服装设计与工艺时,确保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水平,能够独立完成服装设计与样衣制作,从头到尾经历完整服装制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水准的项目执行力和设计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应未来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实践中,校方和教师应当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打造“教、学、做、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中职生的基础服装知识、服装造型结构、面料材质、制作工艺等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计算机辅助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设计效果图与样衣制作,提高时装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并插入一些现在最先进的服装制作技术、工艺、面料课程内容,让学生虽然置身校园,但对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打个比方,学校和专业教师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前往当地服装生产基地、布料纺织行业等进行实地参观、考查,使得中职生对服装加工行业和制作工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技术已经被运用到服装面料加工领域,满足了个性化定制图案的需求,也极大提高了服装生产效率,从这些实地考验活动中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现代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把握行业发展动向,避免教学工作与社会专业人才需求脱节。
为了顺应现代服装行业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设计理论知识和服装制作工艺,还应当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核心,开设一系列的综合性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们能够逐步适应在不同环境和多样化企业需求下进行设计制作,具备一定水平的综合素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下,各个地区中职院校可以与当地服装设计品牌、服装生产厂家达成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真实环境下,学习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完成制作项目,学习应对未来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和辅助。举例说明,为了中职生能够提前适应社会企业的工作模式,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数个项目组,由教师牵头引导,由学生进行策划、构思、设计、定稿、选料、制作完成一整个设计项目,培养学生与他人开展协调分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灵活运用现在市场上已有的多种服装制作技术和各类机器操作技巧,以及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户需求对服装样衣和整体制作过程进行精雕细琢,随时调整,还可以邀请服装企业来到校园内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指导、交流,帮助中职生在未来能够更快更好地衔接社会岗位,有意识地去训练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服装制作工艺技巧、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素养等多方面水平。
各个地区的中职院校可以与当地生产企业、服装品牌展开深度的“校企合作”,培养中职生从服装设计效果图到最后样衣制作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艺术审美品味和职业素养,能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服装领域相关岗位诉求。校方可以与当地知名服饰公司进行联合项目开发,让学生真正走到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前线去,参观、考察、调研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各个工作流程,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进行对照,吸收实践经验,深化学生对于服装设计生产工序的了解和认知。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服装设计师、服装品牌策划、设计总监等行业代表性人物来到校园里,为学生开展演讲和讲座,让学生能够有一个与行业标杆进行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对其后续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选择提供指引。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服装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与院校应当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中职生成为高素质、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