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文化馆
目前,纵观县(市)、区级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一是政治素质较好,争先创先氛围比较浓;二是思想稳定,吃苦奉献精神比较强;三是老同志作用发挥充分。
对照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县(市)区文化队伍还面临四个方面的矛盾。
人才青黄不接、层次不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高、中级老专业技术人员相继退休,一批五十向上的中年人专业知识欠缺、技能提高不快,加之编制、体制等原因,引进年轻专业技术人员难度较大。各个专业技术岗位上专业人员不足,长期缺员。按照高标准来衡量,文化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甚至包括文秘人才都非常短缺。
文化单位的用人权缺乏必要政策支持。文化队伍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人员流动渠道不畅,想进的进不来,该出的出不去,只能靠老人员退休腾出编制再进入。文化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政策不配套,特别是涉及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法规支持是难以执行的。文化站划归乡镇管理以后,市局对文化站工作人员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一些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既缺乏大胆开拓创新的理念,又自我禁锢,自赏自恋,放不下“文化人”的架子,文人相近意识还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干部的形象和文化工作的开展。
县(市)区文化干部“一高两低”,即年龄高,文化层次低,专业技术职务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站工作人员队伍上。文化站还存在着专职不专用、在岗不在位、兼职过多、工资低、福利差等问题。长此以往,文化站队伍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将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这支队伍将会逐渐萎缩。
人才兴,事业才能兴。近年来,县(市)区对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结合县(市)区文化系统实际,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人才是当前文化事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瓶颈性问题。要坚持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则,打破单纯的论资排辈,打破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临时人员的身份界限,做到用其所能、用其所长、用其所强,对现有人才进行优化盘活。
在人才问题上,坐而论道、扼首叹息、埋怨指责、等待观望,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挫伤同志们的积极性。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坚持以现职岗位为平台,以培养锻炼、帮助提高为手段,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一是制定人才培训规划;二是强化学习培训;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在重大活动中锤炼提高;四是积极创造条件,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进一步激励文化工作者热爱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
一是从各大院校引进人才。二是向社会招纳人才。通过举办文艺创作大赛、才艺大赛、民间剧团调演等活动,发现了一批人才,建立如皋市文化人才库,满足了重大文化活动应急应需。另外,可以针对部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实际,返聘借用部分离退休人员和社会文化人才为文化工作服务。三是实现跨部门人才交流。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改革管理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化管理,结合文化服务单位实际,实现人员管理扁平化、网格化、精细化,有效提升了文化服务效能。
党中央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可以说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已经来临,政策已经具备,条件已经成熟。文化大发展,人才是关键。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必须从突破人才瓶颈入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今后,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解决好对文化工作真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对文化工作给予了必要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一,重视程度不一,在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看来,文化工作是定性工作、隐性工作,不是领导的兴奋点,难以在短期内出成绩,而招商引资、安全生产、拆迁容易量化,容易产生政绩。因此,在对文化工作的认识和摆位上,导致了偏颇和失衡,认为文化工作可多可少、可有可无,出现有精力就问问,有空闲就管管,忙起来扔一边的情况。由此不难看出,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对文化工作真重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站达标工程启示我们,只要领导真重视,文化工作不可能搞不好;领导高度重视、主动关心文化工作,与文化部门去争取领导的支持效果大不一样。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议表态上,停留在工作报告中,而应该实实在在地体现在领导工作议事日程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建议发挥考核的杠杆激励作用,加大文化建设考核权重,像考核GDP、考核节能减排一样,将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纳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体系。真考核、真兑现,与评价各级干部政绩和任职使用挂起钩来。第二,要解决好对文化事业真投入的问题。文化工作是一项社会效益极强的公益性事业,作为基层单位来讲,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对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改善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又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做大做强文化事业,需要大量的经费保障,必须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否则很难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第三,要解决好对文化干部真关心的问题。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对文化干部真关心、真重视。特别是在工作评价、干部任用、奖金分配等方面要多关心、多支持,像对待经济部门一样予以重视。第四,要解决好文化工作统筹发展的问题。省、地区级机关相关部门,所处层次高,讲话分量重,有制定和出台相关文件政策的诸多优势,应更多更好地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