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梨树县委党校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社会文明的思想宝库,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是最可靠的固化记录,最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档案管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的作用凸显,并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档案管理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档案管理相关知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掌握自身企业单位的相关业务内容,能够判断出档案信息有没有错误,而且在信息化时代下,还要能够熟练操控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各部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正逐渐扩大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但分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情况,发现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煤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求。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提升专业业务能力,这就给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带来难题。
在新形势下,要做好档案工作,没有强有力的档案管理人员做基础,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和强化档案工作就成为一句空话。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关系到档案管理的成败,意义十分重大。因此,经常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严格考核、优胜劣汰,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信息技术素质,逐步适应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逐渐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了解信息需求方向,充分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还需具备广博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为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大胆的创新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技能等素质。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新的素质,概括而言,需要在意识、能力、精神3个方面有新的提升。树立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打造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培养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要抓好档案工作网络建设、抓好档案队伍建设、抓好档案现代化信息资源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按其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层次,分期举办各种档次的专业技能培训,请档案学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传授专业知识;定期实行严格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测验。实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采取公开招聘,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实践证明,这也是提高档案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的技巧,善于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来管理档案。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求档案管理也应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档案科学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规范化、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入国家信息网。管理科学化可采用的模式有很多,适合本行业特点的模式是最佳的选择,目前国内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通常的做法是在建设计算机、网络硬件平台的同时,逐步实现档案的规范化、无纸化、安全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电子档案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档案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深刻的变革。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需要按照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文件格式的转换、传输;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很难完成;电子档案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
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档案管理意识,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从思想上入手,打造全新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理念,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营造档案管理的建设氛围。同时还要抓好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应用先进的软件,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档案系统需要有一支稳定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为促进该目标的实现,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以先进科技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才能有效适应基层档案管理需要,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