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燕
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人民对生活和生产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呈现水涨船高的态势。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对学生来说,能通过大赛的平台提高操作技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感受付出汗水、承受压力、收获成就的同时,提高综合职业素养[1],最终大幅提升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的梦想。
随着大赛竞赛制度的日益完善,选手在训练过程中通过逐级淘汰,最后能代表团队参赛的选手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都是十分优秀的,在最后正式比赛的赛场上,胜负往往取决于关键的一两分,细小的失误,很可能会导致失败。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决定成绩的因素往往不是选手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心理素质[1]。由于大赛带来的无形压力,在比赛过程中,经常有选手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一些失误,比如称量超出范围,加错试剂,记错数据,忘记读温度甚至打破玻璃仪器等情况,影响比赛成绩。这些情况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对选手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来避免。
在选拔和培养选手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选手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
选手在长期的高强度训练过程中,有时会因为一段时间连续做出好的实验数据感到飘飘然,认为自己已经具备省内甚至国内一流选手的水平,没必要再每天辛苦地做重复的实验,从而对自己过度放松;有时候则会遇到瓶颈期,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验数据总是差强人意,此时选手非常容易产生倦怠感,有的选手会认为训练没意思,每天辛苦地重复做实验得到的结果也不理想,产生自我放弃的想法,或者由此推论出训练结果不理想,比赛的结果肯定也不理想,从而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不自信的感觉[2]。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选手在长期的高强度训练中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对于比赛寄予了很大期望,通常在临比赛前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甚至有的选手会出现瓦伦达效应[2],因为之前训练长期失败而变得更加想证明自己,导致精神愈发紧张,这种焦虑会导致选手情绪容易波动,精力难以集中,失误频率增加,甚至生理上也受到影响,出现记忆力下降,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现象。
比赛过程中选手的心理压力主要是因为过度关注邻近对手的表现,给自己造成了心理负担。邻近对手越是表现的自信满满气定神闲,选手越感到不自信和慌乱;如果邻近对手的操作节奏比较快,更会给选手带来巨大的不安和急躁情绪,这种焦躁甚至会完全打乱选手本身的操作节奏,影响赛场上的正常发挥。
选手如果因为比赛中自身出现失误导致未能获得理想的成绩,通常会出现沮丧、自责、懊悔等心理现象,尤其是当所参与赛项只设团体奖项,队友正常发挥而自己却出现失误影响了团体总分的情况下,选手认为比赛失利的全部责任都来自自己的失误,这种内疚自责的负面情绪更会加倍表现出来。
无论指导教师还是参赛选手,对技能大赛都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认知,不能把技能大赛仅仅定位成“为校争光”,应该把训练和比赛过程当作人生中的一次历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过程体验。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为重要,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比赛时可能会更加从容。训练的过程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任务重、时间长、压力大是每一个技能大赛教练和选手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乐观地看待这一切,视训练为锻炼,需要选手与指导教师有乐观积极的心态[3]。
3.2.1 提高学生自信心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会使用激励性教学方法,对学生良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训练成绩略差的学生更要找到他们的进步点和自身优势给予恰当的、具体鼓励,使他们在下次的考核中有更优秀的表现[4]。教师在鼓励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应该避免夸张的、笼统的赞扬,比如“你最近表现很好”、“你做得不错”之类模糊的说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对学生给予肯定时应多体现学生做得好的具体细节,比如:“今天滴定终点控制得很好”,“这次称量的平行试样质量特别接近”,“操作过程中台面真是整洁”一类具体到点的赞扬更能使选手觉得老师是发自真心的认可。学生在不断地激励下,会逐渐产生越来越强的自我肯定,这种正面的自我暗示不但使得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也会在比赛中拥有足够的自信。学生在信心满满的状态下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概率大幅降低,集中注意力参加比赛,从容应对,才能充分发挥自己高水平的职业技能。
3.2.2 为选手的情绪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
面对职业技能大赛这样的严峻挑战,选手产生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疏导。如引导选手通过写日记、与指导教师或朋友谈心来学会倾诉心中积闷;通过音乐疗法,引导选手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引导选手通过运动来宣泄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减压的效果;或者通过痛哭这种最原始的宣泄方式来进行减压[5]。
人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大多会莫名出现不适或者恐慌。正式比赛时,选手到了陌生的环境中,会对原来熟悉的仪器、设备等产生陌生感,周围的声音、陌生的人、人数多少也会对选手造成压力,大脑会出现短暂的空白。尤其对比赛经验少的、年纪又轻的选手来说,赛场上跟平时训练环境相比一点细微的差异都可能造成心理压力[1]。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人为制造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比如训练期间可由学校出面联系兄弟院校,定期在不同地点开展学习交流和友谊赛,使选手对环境变化慢慢变得不敏感;第二,训练中,定期开展模拟比赛,请跟选手不熟悉的老师按照国赛的标准来为模拟比赛执裁,使选手适应陌生人近距离带来的心理压力;第三,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比选手考虑得更全面,可经常性人为给选手设置一点突发状况,如称量的样品性状或某试剂溶液浓度跟平时训练用的不一致等,锻炼选手临场应变能力,万一在正式比赛时遇到突发状况不至于心理崩溃,影响后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