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滢
(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 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相较往年更加严峻和复杂,且就业难问题很可能将持续到2021 年。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亟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总体就业需求减少、部分就业需求延迟。 受疫情影响,国内及国际的经济状态都不乐观,导致今年就业岗位大幅度缩水, 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幅下降。 此外,受疫情影响,考研复试、公务员招考等多种求职考试推迟,就业需求延后。 二是国内就业总量增加。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4 万人,创历史新高。海外疫情相较于国内严重,导致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加, 而国内学生留学海外受限,客观上造成国内就业总量增加。 三是求职渠道不畅通。 受疫情防控影响,高校毕业生返校延迟甚至不返校,各类招聘很难线下进行,大多利用网络进行招聘,不利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流。 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对网络招聘也存在适应期, 影响了求职的效率和成功率。四是疫情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受疫情影响,学生不得不待在家完成学业、毕业论文和其他毕业相关事宜,对学生造成诸多不便,加重了学生心理负担。 再加上就业需求减少、考试延迟、就业总量增加、求职渠道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焦虑情绪明显增加。
针对今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策,并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力度稳企业、拓岗位。 比如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三项保险单位缴费,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发放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补贴等[1]。二是扩大升学招生规模。 硕士研究生招生同比增加约18.9 万人,专升本招生同比增加约32.2 万人。 三是扩大国家基层项目、事业单位和国企等招聘规模,鼓励参军入伍。 四是开拓科研、医疗、社区等基层岗位行动,增加就业岗位。 五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更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六是持续开展多层次的网上就业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全天候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七是对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帮扶。 比如对湖北省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关注,设置专项岗位,对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52 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实行精准帮扶等。 八是狠抓落实,将毕业生就业纳入对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督导考核内容,逐一压实责任,群策群力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
高校是大学生就业的直接责任主体。目前,除了校级就业指导中心部门的行政人员提供就业服务以外,都是院系在完成就业任务, 其中以毕业生辅导员为直接责任人。 院系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就业工作的成效。疫情以来,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积极研判就业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
学院成立就业工作小组, 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工党支部书记、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等为主要成员。 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就业工作,明确就业工作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工,细化就业工作方案,制定各阶段就业目标,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工作小组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各专业就业的应对办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工作小组定期通报各专业(班级)就业率,将就业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指标,督促相关责任人切实行动起来。
精准摸底学生就业状态和意向。通过问卷调查与谈心谈话相结合的方式, 了解所有毕业生意向行业、地域、岗位等情况,并对就业意向不明或意向明显不符合自身实际的毕业生进行引导,分班级建立准确的就业意向数据库。 同时,定期了解和更新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就业意向,做到心中有数。
精准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 根据毕业生意向,广泛收集相关招聘信息,定向推送给相应学生,提高意向匹配度。 同时,根据企业需求,推荐合适的毕业生给用人单位,提高求职成功率。
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 学院根据学生意向,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开展分类指导。 针对考研毕业生,指导学生科学备考、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进行“一对一”的复试指导和跟踪帮扶;对参加各类公考的毕业生,积极推荐备考课程资源,科学有效地制定备考方法,提高考试成功率;对意向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就业形势教育、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的指导、就业观念的引导等。 此外,建立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就业帮扶体系,覆盖所有毕业生,对一位毕业生关注到位,确保尽早就业。
因为疫情原因, 毕业生未能在校度过毕业季,所有就业工作必须依靠网络、 电话等间接的方式进行,学生毕业后也是如此, 这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针对现实情况,学校、学院积极探索“云就业服务”工作模式,形成了“认知—能力—平台—帮扶—合作”的五维“云就业”工作模式。 即认知维度:引导毕业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念;能力维度:加强求职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平台维度:建立和利用好各类网络求职平台,使毕业生能够及时获取感兴趣的招聘信息;帮扶维度:发动专业教师,对就业困难学生“一对一”精准帮扶;合作维度: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发挥全院教师的力量,利用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朋辈帮扶作用,利用好校友资源,形成多方合作的有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