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浅析

2020-07-12 08:04:13宋军营任伟宏
科技视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疫情

蒋 露 宋军营 任伟宏 *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019 年年底,一场灾难悄然而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发打断了全国各地大学院校开学的脚步,为了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延缓复学已成为必然。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精神[1-2],保障疫情期间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全体人员在抗击疫情的重大责任压力下,仍然努力坚持保障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面对线上教学,尤其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线上教学,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更是一种挑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这门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体鉴定,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由于该课程涉及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其内容极其烦琐复杂,枯燥无味,难以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兴趣,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甚至对一些相似的知识点搞不清楚,困惑不解[3]。再加上从2012 年开始, 教育部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由原来的五年制(属于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调整为四年制(属于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相关专业课的课时被严重压缩,这也给这门课的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4]。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拿学分不挂科的应付态度, 因此在新冠疫情这种特殊时期,如何保障《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如何改善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有以下一些建议。

1 提高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社会新闻事件、历史小故事、音乐、医学影像、名人名言、病例、统计图标等方式吸引学生。就当前疫情来说, 是最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例子,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学生从电视、手机、周围人能全身心感受到疫情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国家领导人,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各地医务人员甚至乡村干部都在为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新型冠状病毒,其病毒特性,检验及鉴定方法就属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2003 年发生的SARS 及许多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其病原的分离鉴定都会在该课程中讲解,让学生深刻充分地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意识到作为一名医技专业的本科生有必要认真学习各种病原微生物检验诊断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 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学生、课本、卷面考试成绩为核心“四方位”的教学模型,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被灌输各种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本知识,丝毫不利于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建立[5]。对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而言,似乎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只要多背课题、反复记忆就可以拿高分,这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6]。 而教师也主要采用照搬课本、读幻灯片、自我讲解,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上课期间教师语气平平,学生死气沉沉,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教师应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充分发挥人格魅力,采用理智型、自热型、情感型、幽默型或技巧型的教学方式,调整合适的语速、语调、停顿,注意自身仪表状态及手势等,努力使上课过程更具有艺术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进去。

自主学习新知识,俗话说“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虽然教师讲的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这门课程,但其不仅要对微生物学知识十分熟悉,也需要掌握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课程知识。同时,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多写多看多申请教学论文、教学课题等,提高自身软实力。还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将最新最前沿的检测技术及相关的研究前沿传达给学生,比如近些年来,许多新的病原体的出现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如SARS 冠状病毒、H7N9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埃博拉病毒等,需要检测技术方法的不断更新,再加上教材陈旧、 课时有限等因素, 教师需要多看最新新闻及文献,不断提高知识储备。 尤其是对于此次疫情而言,冠状病毒这一章节的讲述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本, 需要与疫情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转换教学模式:线上教学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多种网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比如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微课(Microlecture)等网络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改善提高了教学效果[7]。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笔者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主要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线上直播授课对硬件和软件都有一定的要求,硬件方面教师需要有带摄像头的电脑及智能手机,学生至少需要有智能手机;软件方面,可以选用钉钉、QQ 群、腾讯会议等平台进行直播,疫情期间,这些平台免费使用,笔者选择了钉钉平台,期间运行良好[8]。 在正式开课之前,笔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师预先进行了线上备课、线上试讲、线上听课、线上互评互建,对线上直播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整个线上直播教学分为三个过程[9]。

3.1 线上教学前准备

在线上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对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整理总结,并通过微信及QQ 群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并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课前思考题及预习题,自我录制或者寻找相关教学资源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提前预习课本,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回答课前思考题、预习题,并将答案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课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制作上课所需PPT 课件,明确自学内容及重点讲授内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同时,PPT 课件的内容不仅要依附于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补充最新最近的知识内容。

3.2 线上课堂教学

线上教学方式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点。 教师通过课前学习视频、课前思考题的反馈等,基本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那么在讲授过程中, 教师应该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部分,其余部分可作为自学或者了解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也应与当前疫情相结合,使学生重视课程重要性,自觉自主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应善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一些动画、视频、在线医学相关软件都可以充分融合到课程中,使学生对难点知识更容易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聊天框、弹幕等方式进行沟通, 并发布一定数量的课堂习题、问卷等,进一步强化巩固该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通过反馈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学生听课及学习的效果,最后进行在线解答、课程总结及课后任务的发布。

3.3 线上教学后总结

课后总结与复习强化是完整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过程, 甚许多学生就是在这一环节对该知识点形成了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是教师和学生都不容忽视的过程。 教师根据课前问卷、 课前习题,上课时的课堂习题,设计并在线发布一些开放性的综合性的课后思考题, 需要学生认真回顾课前及课中学习过程,查阅书籍及文献,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及学生反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综合性的判断,并完善线上教学过程中不合适的地方, 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改进,为做好下一次线上教学积累经验。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不仅控制了人群聚集,阻断疫情扩散,同时解决了学生在家待课的情况。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教师们在奋力对抗疫情的同时,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的顺利进行,线上课程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线上教学不会是昙花一现,可能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机遇,相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高校教育一定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检验疫情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