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栋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和集体观念意识淡薄,班级学生管理成为了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闭合式班级管理模式是基于传统制度管理模式上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把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融入教育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的高级管理模式,更好的提高管理者班级管理水平。
随着高职院校单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中毕业人数的不断下降,招生工作面对极大的压力,因此出现生源质量下降,使得当下时期班级管理面对严峻得挑战,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对各项工作压力,除了管理多个班级外还要身兼数职,忙于事务性工作,势必会疏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辅导员如何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级管理就要有一套更好的管理模式,学生、班干部、辅导员是构成班级开展各项工作的主体,如何使三者形成良性的教育管理体系,是有效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关键。
任何一个班级的管理都要有制度约束,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管理的智慧。对于现代社会同样适用,班级管理亦是如此,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如班级考勤制度、宿舍卫生检查制度、纪律检查制度、班干部和班级例会制度等。
1.班级制度的建立需经班集体研究谈论,保证制度在班级的可行性,需针对不同年级段(大一、大二、大三)找到工作重点,并建立相对应得工作制度,这些制度要由辅导员与班干部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然后由全体同学讨论、修改,最后由在班级中发布实施。
2.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班风的形成、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有助于班级活动顺利开展。学生、班干部、辅导员按照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每名学生、班干部都应严格遵守,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需要进行谈话,扣除相应得操行分数并记录在册。
有了规范的制度,如何贯彻执行非常重要。在班级里以学生、班干部、辅导员作为主体的执行者,必须要严格遵守班级制度,辅导员一定要执法必严,赏罚分明,老师应有的作用。高效的执行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只是一种手段,严格执行不代表冷酷无情,更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无尽的关爱。
辅导员的工作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单纯依靠制度的冷酷约束只会使教育适得其反。因此辅导员应该融入学生之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也就是与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应有一颗宽容的仁爱之心,把学生眼中的小事看成大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生才会信任和喜欢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打开心扉与你交流交心。严格的管理和真诚的关爱才能激发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和信心。当然爱学生还要有限度和尺度,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高效管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闭合式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让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层层落实,环环把控的良性循环管理模式,能够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物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
在知识经济利益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教育新的要求。在班级日常运行过程中推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决策,使学生融入班级的大环境中,毕业时更好的适应社会。
1.班干部的推选产生
建立一支精干的班级管理队伍,让他们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可使辅导员真正成为班级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
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公平、公正、竞争原则,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竞选班干部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全班同学投票选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成为班干部,他们既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又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和拥护,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奠定基础。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使他们迸发出青年人的风采。
2.建立健全班干部岗位职责,提高服务效率
建立健全班干部岗位职责,使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序开展。要充分调动班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就必须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提高班干部整体工作能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制定详细的班级学生行为考核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高职学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制定一套详细的行为考核制度,做到奖罚分明,提高全班学生各项活动的整体水平。考核制度针对全班同学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宿舍卫生情况、学习状况(包括上课退到、早退、旷课)、参与活动情况、遵守纪律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定期将结果在班级微信群、QQ群进行公示,考核结果作为学期奖惩重要依据。
4.完善班级管理机构,成立多个评议小组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工作,让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班风。
班级事务必须由更多的学生参与完成,辅导员及时引导、掌握管理方向,需要在班级建立多个评议小组,如奖、优评议小组,班干部考核小组,管理学分审核小组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有效的组织机构
有序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离不开班级内部机构的协调运行,这就需要建立起一支稳定组织机构,形成由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监督委员会—班干部—评审工作小组—辅导员的闭合管理运行体系,使班级各项管理在一个闭合式机制下运行。
2.形成闭合式运行机制
各级组织机构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又互相配合,辅导员与辅导员助理与监督委员会、班干部、评审工作小组之间形成闭合式工作模式,辅导员将工作安排传达给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助理同时将工作任务传达给其他班干部、监督委员会和评审工作小组,班干部负责落实和督促评审小组,监督委员会对班干部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最后监督委员会记录工作情况并及时报给辅导员,这样形成了一个工作闭合环。
班级闭合式管理模式有助于辅导员更好的独立思考班级管理,有助于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提升班级各项工作的质量,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闭合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与实施需要具备必要的保障条件,首先,辅导员要转变自身角色观念是其前提,因为讲辅导员在知识储备、工作经验等方面相对学生来讲占有绝对优势,要从一个事务性工作的执行者转变为一名真正的教育管理者、思考者,指导班干部完成班级管理,并以“平等”的身份、学习者的姿态走入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协调闭合式班级管理模式中的各个环节,使其运行更加畅通,保障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助于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激发学生的成才动机。在班级管理中调动班干部管理积极性,是高职院校闭合式班级管理模式成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