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财务部工程资产处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网企业经营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需要在保障供电安全的同时,更加关注投资收益、经营效益、运营效率等价值目标。本次研究充分利用电网企业“智能物联”建设成果,以发挥实物ID整合贯通的数据价值、服务电网资产运营决策为目标,从价值管理视角深入研究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借鉴国内外能源企业资产绩效提升经验,搭建资产全寿命周期投入产出综合效能评价和应用体系,支撑新形势下电网企业效益提升和健康发展。
“成本加收益”的输配电定价机制和“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电力体制改革措施逐步落地,电网企业已面临政府对投资、资产、电价、成本、收入的全方位监管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急需筑牢电价核定基础,不断提升资产价值创造能力。着力围绕“精益、高效”的目标原则,以构建电网资产投入产出评价体系为主线,深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夯实评价基础,搭建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常态评价机制,推动资产管理从单向反映向多维分析转变、从资产设备联动向资产效益联动转变。
电网企业以依托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资产效率效益控制,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科学论证投资效能水平,做好事前精算,合理分配预算,改变电网企业效益水平与资产、电量规模不匹配的问题,建立符合电网企业战略的企业投入产出效率效益评价体系迫在眉睫。通过对资产全寿命周期投入产出的聚焦,对比有效资产投入产出评价结果、效率水平,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提升管理效能,提高经济效益,支撑电网企业长效健康发展。
随着电网企业增量资产实物ID全面应用,存量资产设备贴标赋码范围逐步扩大,通过资产全寿命全业务数据中心整合贯通的各专业数据将成海量增长,如何有效利用通过实物ID整合贯通的数据资源,如何发挥全业务数据中心海量数据价值,创新数据变现方法,提升各专业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服务电网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投资决策,已成为当前电网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国内外电力行业,例如英国国际运输电网企业、韩国水利局、德国Thermondo供暖电网企业等公共事业企业在资产价值管理、绩效提升方面有大量成熟的投入产出评价模型,国内电网企业尚无资产综合效能评价的有效方法。
资产投入产出评价应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方法,设置差异化的评价指标效。电网企业作为公用事业企业,在关注经济绩效的同时更注重生产安全、肩负社会使命的特点,这也造成电网企业投入产出评价范围更宽广,指标设置能困难。
一般的公共事业投入产出评价模型更侧重于理论指导意义,电网企业更需要一种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明确指标导向的模型,针对关键资产业务决策活动开展应用场景和决策支持设计,为投入产出评价分析结果的应用指明方向。
效益和效率是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价值管理的核心内涵和追求,也是电网企业资产运营质量和发展潜力的客观反映。为综合评价电网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益效率水平,引入公共服务价值模型(PSV)作为投入产出综合效能分析体系的框架基础。基于公共服务价值模型(PSV)框架,结合电网企业电网资产运营和管理特点,设置电网资产运营的总体目标:
综合效能最优:电网资产运营的成本效能最优,在最经济的投入下获得最大的内外部产出效益,价值创造效率最优。
产出效益最大:在满足运行可靠、服务优质约束下的内外部产出效益最大,价值成果最大。
投入成本最经济: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效能约束下的投入成本最经济。
产出效益评价是整个投入产出评价体系的核心,科学选取价值贡献视角是客观、公正反映各资产运营主体、各专业价值贡献的关键。结合电网企业公共事业企业特点、电网经营范围、资金用途和专业设置,按照“指导性强、有代表性、可计量、可采集”的原则,从安全生产、运行维护、营销服务、经济效益四个视角综合评价各资产运营主体的价值贡献能力,选取重点绩效指标形成指标簇,按照权重比例综合计算得出各资产运营主体的产出效益指数,引导价值贡献的综合最大、最优。建议指标如下:
电网安全方面,从供电安全、生产安全、设备安全三个维度选取了容载比、六级以上安全事件、单位资产重大紧急缺陷次数3个指标,引导提高电网投资布局合理性、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设备采购质量和安全水平。
运行维护方面,综合考虑电网运行和设备运维状况,从利用效率、负载均衡、设备可靠、运行维护、设备寿命、设备再利用六个维度,选取了设备平均负载率、重载设备比例、设备故障停运率、电网设备消缺及时率、退役设备平均寿命、退出资产再利用率6个关键指标,引导提高负荷,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提高运维检修水平,延长重点设备使用寿命。
营销服务方面,从用电受限、业扩增收、服务质量三个方面,选取了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低电压用户比例、业扩服务不达标率、用户投诉工单数5个关键指标,引导提高用电服务质量,增加电量销售。
经济效益方面,从电量收益、降损收益、创新发展三个维度选取了单位资产售电量、单位资产输配电量、综合线损率、“电能替代”替代电量4个关键指标,引导降损增收,创新开源。
提高投入产出水平是各级资产运营主体的共同责任和目标,投入产出评价体系应适用于小到班组、大到电网企业整体的各级责任主体,针对不同资产运营主体的战略目标和管理特点,设置不同的指标体系,体现不同的引导方向。
评价对象主要分为资产集和单体资产两类,资产集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区域类资产集(电网企业整体、各分子公司)和功能类资产集(资产组)。其中,以电网企业整体、各单位为对象时,侧重整体投入产出效率和长期发展的评价,引导各单位电网运营、生产经营效益效率的提升,引导创新发展;以资产组为对象时,侧重成本评价、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和风险预判,引导资产组的高效运行和有效利用;以单体资产为对象时,侧重全寿命周期成本投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性、稳定性、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回报情况,引导设备采购、运维和退役决策优化。
电网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有着区域特点和历史沿革,且与该地区经济水平、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单纯以运营现状的“绝对值”难以客观评价相关责任主体的资产运营水平和潜力。本着“发展”的眼光,引导创新提升、鼓励争先进位,投入产出评价指标计算既考虑绝对的现状水平,也关注相对的提升水平。现状值、提升值的权重设置可根据电网企业战略和引导方向进行灵活设定,适当提高“提升值”权重,可有效鼓励电网企业提升管理。
在资产成本投入评价方面,成本数据仅能通过财务账面数据统计,受财务核算颗粒度限制,成本分析难以做到单体资产维度(或通过粗略分摊到单体资产维度),仅能在资产运营单位层面进行相对宏观的成本规模、结构、趋势分析,对于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重点管理资产的采购、运行和退役改造的精益化管理和决策支持有限。
电网企业实物ID和智能物联技术不断发展,使用采集到的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更有利于指导实际工作。以运行期成本为例,通过实物ID关联获取设备的巡视、维护、工作任务单中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班组人员、检测记录等业务记录信息,结合实际成本信息,实现重点设备运行期间成本的精准归集与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