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熠清
摘 要:在初中阶段,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要善于借助教学平台,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依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授课策略来辅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以便实现普法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着重探究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此不断提升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素养;探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人的辨别能力、自制能力等相对较弱,极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此时注重法治教育,能够使他们明辨是非对错、学会约束和管理自我,进而帮助其筑起人生防线,使之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此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不断优化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围绕日常教学内容积极渗透法治教育,同时借助一系列教学引导活动来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有利于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
一、穿插生动的情境辅助学生解读法律知识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简化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过程
由于法律知识相对比较晦涩难懂,且不同的法律条例所适用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知识时,需要将其放在学生易于理解、比较熟悉的场景中进行解读,以此简化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而使之积累丰富的法律知识,促进其法律素养的发展。据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将各种法律条例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案例当中,带领学生一边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具体事件,一边用对应的法律知识进行评价、说明,从而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当中进行解析,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进而提高法治教育成效,推动学生法律素养的稳定发展。
(二)设计表演情境引导学生使用法律常识解决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境表演活动,促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根据情境中设定的事件、场景灵活使用法律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增强法治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学习、感知、理解与应用中掌握更多法律常识,有助于提高其法治素养。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原被告、辩护律师、证人、法官等角色,然后给出具体的案件与前期调查进度,引导双方辩护律师拟写辩词,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绎,从而使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与经历中了解更多法律条例,同时明确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继而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二、引进相关时政素材鼓励学生分析和探究
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引进时政素材丰富法治教育的内容,以此让学生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进行学习、应用,并对照自身的言行进行反思,进而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这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展示一则法治新闻,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以及个人的实际经历进行思考辨析,先说出新闻中人物的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再判断违反了哪些法律条例,同时结合具体的法律知识给出评价、分析,由此使他们在应用中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
三、设计法治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丰富校内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时,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学校的文化墙上张贴各种与法治有关的标语、口号,也可以要求学生办一期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题的黑板报放在校园中展览,还可以鼓励班内学生拟写与法治有关的演讲词,在周一升旗时进行发言,由此借助实践活动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们法律素养的发展。
(二)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以便进一步拓展法治教育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进而使他们内化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分批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法治部门参观,并鼓励学生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交警、警察等开展工作,使之了解这些职位的工作内容,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积累更多法律知识,有助于强化他们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意识,进而提高其法律素养。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仅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也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能够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促使他们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进而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鉴于此,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立足本学科的育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并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引下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建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分析[J].新课程(中),2018(11).
[2] 包雅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