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车伟峰 邵传奇
【摘 要】“三位一体”士官军事人才培养是新型军队建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着眼新型士官人才培养需要,从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入手,对构建 “三位一体”新型士官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思考建议。
【关键词】三位一体;新型士官人才;策略建议;
1.培养体系的内涵定位
由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构成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是在遵守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本着“院校教育为主,部队训练实践为辅,军事职业教育为补”的原则提出的一种新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可为军事人才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系统的学习环境,使其一直处于连续性终生教育,持续提升其核心任务能力。
“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是人才培养的途径规划和过程管理。它既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位”的阶段作用,更强调“三位”之间衔接融合、提高补充的合力作用,是人才职业成长的全新育人模式。院校教育具有着理论深厚、知识更新快的优势,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重在夯实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素质基础;部队训练具有实战氛围浓、训练实践强的优势,是人才培养的实验场,重在检验实战素养和技能的实践应用;军事职业教育是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有效拓展和补充,是人才培养的推进器,重在终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持续升华。人才培养整体效益的形成,离不开体系中个体作用的发挥,构建 “三位一体” 士官人才培养体系,要求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都应围绕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独特定位,最大限度地提升育人质量。
2.当前士官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2.1院校培养与部队实践对接不充分
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一直是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渠道,通过院校教育可以获取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通过部队训练知识技能可以转化为能力,形成战斗力。一旦两者衔接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军事人才由理论向实践转换的效率降低,战斗力形成周期变长,甚至达不到新型军事人才所要求的能力标准。
部队训练效果是一面镜子,充分反映院校教育水平;院校教育又是部队训练的基础,所以,要不断加强院校与部队的联系。培训院校只有实时跟进部队目标岗位的实际需求,切实把目标岗位实践所需要的知识纳入教学当中,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员学有所用,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然而,在士官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着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要素衔接不系统、不科学,岗位需求与培训内容对接不够等问题。一方面,部队缺乏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法的系统认识,希望院校培养出“即插即用”的现成人才,忽视部队自身对院校人才教育成果的转化提高,更缺少军事人才的持续性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院校对部队训练存在的问题、困难缺乏深入了解和系统掌握,院校教育不能与部队训练融为一体,难以满足部队的实际需要。
2.2士官培训各主体职责不清楚
士官培训目前主要由军队院校、训练机构、地方高校、部队共同承担,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培训任务,它们之间本应当职责分明、协调统一。然而,从培训效果看,士官培训整体效益并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各培训主体之间缺乏整体的统筹和系统的规划。各培训主体职能定位不清晰。全军对于军队院校、训练机构、地方高校和部队分别承担的士官具体培训任务和培训目标规划不够,目标定位相互交叉、培训层次区分不清、培训内容各自为战、培训任务随机随意。同一军兵种各培训主体之间培训质量标准不够统一,院校与部队、军地联合培养融合不充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共用,影响了整体培训效益的提高,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
2.3士官培训类型覆盖不全面
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之后,我军士官编制已近百万,士官类型更加丰富细化,较之前有大幅增加。但从目前情况看,首先,全军独立士官院校数量偏少,多数士官培训主体编制在全军综合院校之中,以校区或者分校的形式存在。虽然近些年加大了士官入校培训数量,但院校承训能力有限,难以保证士官队伍应训尽训,院校人才培养“主渠道”的规模效益并不充分,影响了士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其次,士官培训主体所开设培训专业还不健全。新型陆军建设衍生出许多新型作战力量,比如侦察、陆航、网电等,衍生出很多新的士官岗位,但是并没有纳入相应培训规划,也没有对口的培训院校和机构,多以临时性培训任务形式组织培训,难以培养形成系统、稳定、持续的素质能力。
2.4士官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军事职业教育是指以提升军人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程教育训练活动,是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的延伸、补充和提高。我军在军事职业教育方面已经全面启动,但是缺乏科学的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军事职业教育实施主体不清,院校和部队基本处于相对独立和个体化组织状态。此外,士官在部队身处基层一线,工作压力大,任务多,难以长时间进行脱产学习,而部队自身又缺乏职业教育途径,选送院校参加职业相关的持续教育机会也不多,导致士官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速度偏慢,职业素质较低,生长周期长。
3.“三位一体”士官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对策
3.1扩大士官培训规模 突出院校主体作用
士官队伍日渐壮大,士官岗位类型日益丰富细化,对于士官队伍的培养也日益艰巨和复杂。我军应发挥传统学历教育的优势,结合士官教育的特点,适当调整军队院校的办学形式和规模。一是合理增设独立的士官院校。士官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其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较大不同,学历教育注重知识结构系统性和基础性,士官教育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能力生成的有效性,所以将士官教育混合在学历教育院校中开展,多层次办学,士官主体难以突出,而且往往容易被弱化和忽视。所以应增加独立办学士官院校数量,梳理目前承训士官任务的军官院校情况,将培训规模较大、专业特色鲜明的分离出来,组建专门的士官院校。二是优化设置士官院校培训层次和类型。美军按军种区分建设了系列的士官学校,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兵种专业及其相应的初中高三级士官岗位和类型。而我军按照军兵种专业划分培训任务,同一兵种指挥、管理、技术三类士官同校培养,类别基本清楚,但是细化到岗位就比较模糊,而且不同层次士官培训标准界限不清,甚至出现重复培训现象。应科学区分培训分类,定义培训标准,系统梳理出不同类型士官、不同层次士官的知识能力结构标准和培训要求。
3.2明确培训主体职责 建立一体化培训体系
按照“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的原则,把士官院校 (训练机构)、军地联合培养、部队训练以及军事职业教育作为有机整体,科学设计任务分工,密切协同关系,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整体协调的士官人才培训体系。一是整体规划各士官培训主体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规范职责分工,避免出现培训层次、专业的交叉重叠,甚至遗漏。二是加强各级各类培训主体的统一管理和协作交流。整体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共同确定一个培养目标,统筹共享教学资源,确保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连贯衔接和系统统一。三是加大院校与部队联合办学的创新力度。依托军种或地域,将主要承担士官培养任务的院校与部队训练机构横向联合,共享教育训练资源,建立教育训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3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网络培训新形式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是贯穿职业生涯的全程教育,是院校教育和部队实践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士官在岗位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训练难题和瓶颈,需要及时的学习和提高,通过职业教育递进式提高和发展是有效的途径和渠道。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平台,搭建军事职业教育网络平台,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提供最有效和直接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满足士官职业发展需要,有可以弥补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