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俊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并发症,发病率可高达50%,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丧失兴趣、抑郁情绪、思维迟缓等,可伴有睡眠障碍、能力下降、悲观厌世等,并降低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自杀[1-3]。有研究表明,中医药防治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较好的效果[4-6]。为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自拟解郁安神颗粒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依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7]确定,且经CT或磁共振(MRI)检查证实;抑郁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8]确定;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制定。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抑郁症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抑郁症发生于脑卒中后并与脑卒中相关,抑郁症持续时间≥2周;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35分;年龄18~80岁;③既往无抑郁症及精神障碍性疾病者;④预期具有较好的试验依从性者;⑤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定,不能配合查体及正常沟通交流者;②有自杀倾向或重度抑郁者;③就诊前2周内服用治疗抑郁症相关药物者;④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⑥对试验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证者;⑦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9~77(68.45±7.29)岁;病程14~58(40.68±5.35)d;脑梗死19例,脑出血16例。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78(69.03±7.55)岁;病程15~60(41.25±5.63)d;脑梗死21例,脑出血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降糖、降压及康复锻炼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生产厂家: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171104,规格:每片含氟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每日早晨及中午各服用1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自拟解郁安神颗粒治疗,组方:生黄芪30 g,党参10 g,柴胡12 g,当归15 g,白芍15 g,茯苓15 g,远志10 g,炒白术12 g,薄荷6 g,首乌藤20 g,酸枣仁30 g,合欢皮15 g,石菖蒲15 g,郁金15 g,生龙骨15 g,牡蛎15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冲后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分别记录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血浆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以HAMD评分减少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计算公式:[(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HAMD评分减少≥95%;显效:HAMD评分减少≥70%且<95%;有效:HAMD评分减少≥30%且<70%;无效:HAMD评分增加或加重,或评分减少<30%。
2.1 两组HAMD、NIHSS、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HAMD、NIHS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8周后HAMD、NIHSS评分较同组治疗4周后均降低(P<0.05),BI评分较同组治疗4周后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HAMD、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BI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详见表1。
组别例数 时间HAMDNIHSSBI治疗组35治疗前25.71±4.4610.46±2.1543.55±12.69治疗4周后13.38±3.05①6.25±1.43①59.72±11.41①治疗8周后 9.40±2.21①② 4.47±1.50①②86.04±8.32①②对照组35治疗前25.75±4.2810.32±2.2443.97±13.43治疗4周后17.91±3.53①③8.59±1.67①③50.64±11.26①③治疗8周后12.68±3.37①②③ 6.64±1.93①②③74.22±9.57①②③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本组治疗4周后比较,②P<0.05;与治疗组同期比较,③P<0.05。
2.2 两组5-HT、NE、DA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5-HT、NE、DA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8周后5-HT、NE、DA水平较同组治疗4周后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5-HT、NE、DA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 时间5-HT(μg/L)NE(ng/L)DA(μg/L)治疗组35治疗前215.07±15.6429.24±3.10132.65±12.02治疗4周后267.52±18.40①51.55±2.46①170.90±13.59①治疗8周后 325.44±23.59①② 70.76±2.13①② 224.38±15.26①②对照组35治疗前213.93±18.2528.87±2.72130.99±13.71治疗4周后 240.15±19.68①③ 39.36±2.50①③ 152.61±15.43①③治疗8周后 278.74±25.06①②③ 52.20±2.34①②③ 177.54±18.60①②③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本组治疗4周后比较,②P<0.05;与治疗组同期比较,③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疾病病程、受教育程度、性格、性别及社会家庭等因素有关[10]。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相关学者从生物学假说、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假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已公认单胺能递质环路在抑郁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低含量的5-HT、NE及DA[11]。临床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以抗抑郁药物为主,可辅以康复运动、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心理疏导等非药物疗法,但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明显、价格较贵、药物依赖等不足,为中医药的干预提供了契机[12-14]。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抑郁属于“郁证”范畴,是发生在“中风”基础上的变证。脑卒中后因活动不利、言语不便等因素,易致肝气不舒,忧愁思虑,日久伤脾,脾失健运,气血乏源,心无所主,肾精耗损,脑失所养。因此,脑卒中后抑郁病位在脑,与肝、脾密切相关,不离心、肾。《医方论》云:“凡郁病必先气病”。《证治汇补》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表明肝气郁结是郁证的基本病因病机,疏肝理气是其基本治法,应贯穿于郁证治疗的始终。有学者认为,枢转少阳、调畅气机有助于激发自我调节机能,快速发挥抗抑郁作用,恢复“阴平阳秘”[15-16]。结合脑卒中后抑郁的具体特点,治疗重在疏肝解郁、健脾宁心。
本研究采用自拟解郁安神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方中生黄芪、党参益气健脾,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四者相合,使运化有权,气血化生有源。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配伍辛凉之薄荷,增强柴胡疏解肝郁所生之内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兼能增强滋阴养血之功,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石菖蒲、郁金相合,取菖蒲郁金汤之意,化痰祛瘀开窍,以助改善神经受损功能;酸枣仁、首乌藤、远志养心安神,配以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显著增强安神之功;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全方配伍,补泻并用,气血兼顾,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宁心之功,达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或联合自拟解郁安神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均能够降低HAMD、NIHSS评分,增加BI评分及5-HT、NE、DA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拟解郁安神颗粒联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对HAMD、NIHSS、BI评分及5-HT、NE、DA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纯西医内科常规治疗(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内科常规治疗(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均有积极作用,但自拟解郁安神颗粒联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的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自拟解郁安神颗粒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可能与增加血清5-HT、NE、DA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