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姚淮芳,徐文霞,许惠卓,覃玉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由脂质沉积、炎症因子等因素损伤血管壁内膜[1],导致的内膜增厚变硬呈粥样改变,管腔狭窄、失去弹性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病理基础[2]。我国高血压人群十分庞大,患病人口约2.7亿人[3],患病率达20%以上[4]。高血压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会比普通人群高3倍以上,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都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5]。对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早期干预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目前无针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异性治疗,主要通过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等方面入手,长期应用西药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复方三七护脉汤是姚淮芳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了改善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验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2例,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试验组30例。临床试验中对照组2例病人因调整药物脱落。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61.12±7.97)岁;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0.65±6.67)岁。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采用经核准的电子或水银汞柱血压计,测量非同日3次血压值,如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早期缺乏敏感而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部分病人存在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增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助于判断颈部动脉的血管病变。参照《超声医学》[5],正常IMT为0.1~0.5 mm,当IMT≥1.0 mm即为异常,若IMT≥1.3 mm,并向管腔内凸出,则应确定为硬化斑块的形成。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MRA)也常用作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瘀血阻络证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6]。主症:眩晕、头昏或者头部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次症:健忘失眠、步态不稳、手足麻木、胸闷心悸、夜间尤甚;舌象脉象:舌质暗,脉弦涩。主症出现2项及以上,次症出现1项及以上者,综合舌苔脉象可诊断。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年龄40~80岁的1~2级高血压病人;②现病史有动脉粥样硬化(如颈动脉、冠状动脉或下肢动脉等)的诊断;③经超声科检查,证实IMT≥1.0 mm的病人;④符合中医瘀血阻络辨证病人;⑤实验开始前14 d内未服用降脂药的病人;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2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3级、家族性高脂血症病人;②合并周围血管性疾病、周围血管栓塞疾病病人;③合并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心律失常及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病人;④不能遵医嘱配合研究按时服药,擅自加减药物,失去随访以及中途退出者。
1.4 伦理和知情同意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研究目的、方法、方案、内容均符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全体委员一致同意该研究的开展。试验开始前充分告知该研究的概况、目的、纳入/排除标准、研究方法、受试者的受益和风险。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58,每片10 mg)每晚睡前1片;阿司匹林(西班牙Bayer S.A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每片0.1 g)每日1片;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17,每粒80 mg)每日1粒。观察疗程:以上药物连续服用12周。
1.5.2 试验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中医治法:补肾活血,化瘀通络。方剂:复方三七护脉汤。组方:三七粉4 g,丹参、首乌、忍冬藤各15 g,山楂10 g。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煎制,每日1剂,两次分服。疗程:以上药物均连续服用12周。
1.6 观察指标
1.6.1 血压 使用经核准的水银汞柱血压计,测量08:00~09:00病人安静状态下血压,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1.6.2 生化指标 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 TC、TG及LDL-C。检测仪器:日立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德赛(上海)试剂。
1.6.3 IMT 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生产企业:Philips Ultrasound.Inc.型号:iE Elite。
1.6.4 安全性指标 分别检测病人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1.7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定标准 证候积分根据主症的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次症按无、有分别计0分、1分,舌象脉象不计分。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7]制定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治愈:主症和次症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率≥95%;显效:主症、次症大部分消失,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或超过治疗前积分。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组别例数时间SBPDBP对照组30治疗前147.85±5.7196.59±4.23治疗后141.13±5.50①91.65±4.59①试验组30治疗前147.48±4.9096.73±4.25治疗后 136.34±8.76①② 88.19±5.36①②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IMT比较 治疗前两组TC、TG、LDL-C及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IMT比较
组别例数时间TC(mmol/L)TG(mmol/L)LDL-C(mmol/L)IMT(mm)对照组30治疗前5.38±0.572.24±0.423.03±0.581.50±0.15治疗后4.81±0.51①1.87±0.36①2.51±0.52①1.12±0.20①试验组30治疗前5.34±0.612.24±0.453.01±0.521.44±0.16治疗后 4.50±0.41①② 1.63±0.45①② 2.15±0.50①②1.25±0.25①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7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4 安全性指标 服药期间,两组病人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两者既关联又独立,相关发病机制均不明确,血脂异常是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在病理机制上相互关联。血脂升高会导致一氧化氮(NO)产生和分泌不足,在理化、炎症等因素作用下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弹性减弱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且NO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具有抑制作用。血脂中的胆固醇增高会生成胆固醇结晶,在血管内皮沉积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纤维化反应[8]。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脂蛋白,其通过受损内皮进入动脉内膜,经氧化修饰的LDL-C(oxLDL-C)能直接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聚集在血管内膜形成脂质[9]。巨噬细胞在氧化作用下合成分泌为多种炎症因子,进入管壁内膜并增殖,通过吞噬脂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进展。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因血管壁弹性减弱和血管顺应性降低及能引起血压升高[10]。而长期血压升高、血脂异常会导致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及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等,协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11]。二者恶性循环,共同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现代病名,但根据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描述与记载,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均可归于中医学“眩晕、头痛、健忘、中风、胸痹、痰饮”等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痰、热、瘀、毒等为标[12]。气血亏虚日久,则血必有瘀;痰瘀蕴结日久,则易损伤脉络;加之年老体衰,五脏亏虚,最终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3]。因此,瘀血沉积脉管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病机,而年老肾虚、久病气血亏虚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活血化瘀法常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原则。
复方三七护脉汤主要由三七、山楂、丹参、首乌、忍冬藤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补肾通络的功效,从“虚、瘀”立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方中三七苦而温通,能补虚化瘀、活血止痛,三七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具有调脂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因子及泡沫细胞生成、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14]。何首乌甘补兼涩,不腻不燥,能补肝肾、益精血、解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何首乌能降低TC、TG水平,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硬化作用[15]。三七、首乌同为君药,温补而不留滞,化瘀而不伤正。山楂、丹参为臣药,都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山楂、丹参提取物能调节血液高凝状态、调节脂质代谢并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6]。忍冬藤为佐药,能清热凉血,解毒通络,其黄酮-磷脂复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17]。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及益肾补虚的功效,兼能凉血解毒、通络止痛,能干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水平,通过抑制脂质斑块的发展与保护血管内皮,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压、TC、TG、LDL-C以及I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试验组TC、TG、LDL-C及IM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方三七护脉汤能改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压水平,有一定的调脂作用,并能降低IMT,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能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今后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察其长期疗效,借以挖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