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制造业比重“过早、过快”下降

2020-07-10 00:35张亚丽秦海林
中国国情国力 2020年7期
关键词:态势生产总值比重

◎ 张亚丽 秦海林

近年来,受成本快速上升、部分制造业向外转移等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简称“制造业比重”)呈现出过早、过快下降的特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制造业比重作为考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过早过快下降将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甚至会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制造业比重应在什么区间才算合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基本判断及对比分析

1.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态势与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不相符

近十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比重变化情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是从2006年最高点32.5%降至2011年的32.1%,五年下降0.4个百分点,呈缓慢下降态势;第二阶段是从2011年降至2016年的28.1%,五年下降4个百分点,呈快速下降态势,比上一阶段加快下降3.6个百分点;第三阶段是从2016年降至2019年的27.2%,三年下降0.9个百分点,呈进一步下降态势。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点较为突出,制造业比重过早和过快下降,与经济发展阶段并不相符。

2.与美英日德等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过快、过早”

鉴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其制造业比重差异也较大(见图2)。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①影响,美英两国金融自由化更加显著,金融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产业外移,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目前稳定在10%-15%之间。德日两国金融泡沫化相比英美较轻,深层次原因之一就是德日本身属于追赶型经济体,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把制造业置于重要位置,由此使得制造业占比下降较慢,目前保持在20%以上。韩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比重呈现“稳中有变”的态势,2017年比重为27.6%,属于制造业比重较高的国家。

(1)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过快”。美国制造业比重整体呈下行态势(见图3),从1953年最高点27.6%到1980年完成工业化的19.5%,27年下降了8.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率为1.3%②。韩国制造业比重则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在2010年达到高峰28.5%,后呈下降态势,2016年为26.8%,6年下降1.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2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率为1.0%。德国制造业在1991-1996年5年间呈明显下降后,制造业比重基本维持在20%左右。日本制造业从1994-2002年缓慢下行,比重从23.5%下降到20.9%,8年下降2.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率为1.5%。

图1 2004-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以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

图2 2017年各国制造业增加值以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图3 1947-2018年中德美日韩等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美英德日等国家制造业比重演变均经历下降的过程,耗时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与之相比,我国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过快,不符合一般工业化国家产业发展规律,值得高度注意。

(2)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过早”。美国在195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2012年不变价)达到1.7万美元时,制造业比重达到历史最高点,为27.6%。之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制造业比重整体呈下降的态势,两者关系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日本、德国是在197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7万和2.0万美元时,制造业比重处于历史最高点[1]。从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德国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制造业比重降幅较小,基本维持在20%左右波动。韩国则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时,制造业比重达到最高点28.5%,后随着收入增长呈下降态势。

可见,美德日韩等国家均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时,制造业比重才开始下降,而我国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69美元(2010年不变价)时,制造业比重就“过早”地出现了下降的现象。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美元左右,尚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已“提前”进入制造业比重下降阶段[2]。

制造业比重保持合理区间的条件

从产业演进规律看,制造业比重变动反映的是消费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制造业比重“先升后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制造业比重过低可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发生[3],对产业安全构成威胁,致使创新失去土壤,制约创新发展,甚至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考量制造业比重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涉及的影响因子较多,但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后期制造业比重是否合理,可重点观测其是否符合两个条件: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左右时,制造业比重出现下降或较为合理

从发展历程看,美日德三国分别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万(2012年不变价)、1.9万和2.0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时,制造业比重才开始出现下降。我国与日德同属追赶型经济体,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1%,2010年以来除2017年呈现小幅增长外整体呈下降态势(见图4)。以移动平均法估算,未来20年假设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4.5%进行测算,以2018年的0.7753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为基数,需要23年才能达到1.9万美元。即我国制造业比重开始下降或在2040年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左右时,较为合理。

图4 2000年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变化 单位:%

2.制造业比重下降速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发展才能确保稳定、安全

从美日德等国制造业比重下降速度看,下降速度较快的阶段保持在1.3%左右,而我国制造业比重在2011-2016年,年均下降率高达2.6%。结合我国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制造业比重年均下降率最快或在1.3%以下,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工业和农业)阶段[4],当条件1(我国制造业比重开始下降或在2040年左右,人均GDP达到1.9万美元左右时)满足后,制造业比重下降速度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发展才能确保稳定、安全。

综上,制造业比重下降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必然会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即便如此,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在已完成工业化的基础上,仍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③,意图继续维持制造业高端领域的竞争优势,制造业比重甚至出现波动性反弹的态势。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仅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要密切关注制造业比重波动调整的特征与趋势,把控好下降的时间和速度,才能使制造业比重处于合理区间。

注释:

①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提倡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其基本特征有四:一是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观,应把公有资产出售给私人,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要做的事情。二是多要素创造价值的分配观,贫富两极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现象。三是反对过多的国家干预,国家的作用限于“守夜人”,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四是主张一切产业都无须保护,应实行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

②假设年均下降率为X,根据公式27.6%*(1-X)27=19.5%,推导计算得出X=1.3%,下文年均下降率以此类推计算得出。

③再工业化战略: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 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猜你喜欢
态势生产总值比重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2019年12月与11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5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