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思考

2020-07-09 19:56汪逸帆刘纯超麦晓雨
中国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现代学徒制

汪逸帆 刘纯超 麦晓雨

摘 要:现代学徒制试点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实践中有多种模式,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本文探索将“会计工厂”模式和现代学徒制结合,并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会计工厂  高职会计  现代学徒制

中圖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a)--0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逐步引进。

1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是将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以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为基础,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全程共同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本身特点等原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浸入真实工作环境,接触真实财会业务,提高学生财会技能,院校乐于推行现代学徒制;但实施学徒制的主要场所是在企业,企业要给学徒配备专职的师傅,还要针对学徒做好专门的管理,这就需要合作企业付出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基于此,企业方面“冷”对这种新模式。院校“热”、企业“冷”现象使得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数、规模受到了一定限制。

现代学徒制下虽然学生由企业师傅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但这仅是体现在指导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主要是由企业来安排的。企业在安排学生工作时很多情况下会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哪些工作岗位有缺员就会安排学生顶岗,这使得学徒期间不能严格保证学生体验和掌握各财会岗位技能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大段的时间在企业学习,通过真实工作能及时接触到各类财税最新政策和知识,也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但学徒制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减少。

虽然学生在下班时间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平台等自主学习课程的视频、课件并完成相关作业,但存在工作忙时学习时间无法保证、自控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等情况;而在实践中的行为学习虽然学习效果不错,但学习又不够系统化;这些都影响了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 “会计工厂”引入对现代学徒制建设的作用

“会计工厂”模式指的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会计标准化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统完成各类会计实务工作。在我校的实施过程中是由院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代理记账行业和企业引进客户和业务并进行运营,这样可使得真账实操走进校园,满足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的需要。

“会计工厂”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会计工厂”平台实质上是一个网络真账处理系统,可将在代理记账公司代账的各小微企业的真实票据扫描到系统后进行账务处理,让学生在校内的实践基地在线做真账,这破解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无法大规模进行校内真实实践的困局;“会计工厂”平台本身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学生在运用信息系统处理企业真实账务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掌握财务数据处理技术、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云会计等知识和技能,契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比学徒离开校园在企业实践的模式,通过引入“会计工厂”来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可以解决以往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会计工厂”实践场所通常设在校内,方便以校方为主进行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这样可以增加参与实践的学生(学徒)人数,扩大学徒制规模;“会计工厂”代理记账的企业涉及多种行业,“会计工厂”实践的过程中也涉及了凭证档案整理、凭证编制、凭证审核、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多个岗位,可将学生(学徒)分组“轮岗位”“轮行业”进行实践,保证轮岗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会计工厂”场所设在学校,“会计工厂”本身又可开发设计各会计岗位的理论学习模块,这样可以无缝切换学生进行会计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保证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3 基于“会计工厂”实践的现代学徒制建设思考和建议

基于“会计工厂”实践的模式是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探索的一种新模式。以下就“会计工厂”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3.1 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大数据、财务云、电子发票、移动支付、在线审计等影响会计工作的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会计对象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此影响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基本目标虽然还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也应重新定位。以往的培养目标大多为偏核算型的会计人才,教学主要内容是围绕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开展的。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后,应顺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培养具备基础信息技术的会核算、懂管理、掌握会计数据分析技能的“信息+管理”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会计工厂”引入现代学徒制,不论是其自身的信息系统的形式,还是其所涵盖的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的模块,都能满足调整后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3.2 课程体系设置

(1)以“大会计”即会计综合能力为导向调整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虽然偏核算型的会计已经逐渐要被取代,但会计核算仍然是会计的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传统会计课程不能放弃,但可以调整课程时长和授课方法,比如说会计科目名称、性质、核算内容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学生在“会计工厂”实践、运用时熟悉掌握,而不是安排专门的理论课时。而业财一体化、财务云、大数据会计等业界新形态的出现,需要会计专业在原有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管理类课程如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等,增设会计信息类课程如数据处理与分析、云会计等,增设综合类课程如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以培养具备现代化会计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的会核算、懂业务、能管理的“大会计”综合人才。

(2)将“1+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融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提出了“在職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简称‘1+X)”。现代学徒制本身就倡导学历教育和从业技能的有机融合,“1+X”的共同基础是职业岗位要求,而职业技能证书能快速反应职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融入会计课程体系,能使高职教学内容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实施过程可专设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课程或将相应内容融入相关课程日常教学中。

(3)以岗位为核心,考虑“会计工厂”实践特点,细分课程。“会计工厂”实践过程中涉及凭证档案整理、凭证编制、凭证审核、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数据管理等岗位,可基于岗位和典型工作流程,由校、企的导师一起对课程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整合、修订、编写,如可尝试将会计核算课程内容根据在中小企业业务出现的频次进行分层次编写和教学;同时增加实践课时,如财务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完全可以在“会计工厂”中真实训练实践来完成,以此凸显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特色。

3.3 教学实施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比如使用“职教云”“会计工厂”等教学、实践平台辅助教学。可通过“职教云”上传各类课程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并进行作业提交、考核,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在基于“会计工厂”的实践教学中,可采用“0.5+0.5”的模式,即学生每天有半天时间进行课内学习和实训,半天在“会计工厂”进行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大学生行为学习比重,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总结、掌握知识,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效果。

3.4 师资队伍建设

职教20条里对高职教师提出了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要求,虽然今后高职教师具有双师资历的会越来越多,但我国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财税新政频出的背景也给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带来了新挑战;此外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要求高职教师不仅仅只熟练掌握常教的几门课程的知识,而要综合掌握不同财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会计工厂”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这都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会计工厂”中先于学生与实务进行零距离接触,熟悉各类财税新政和新要求,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高自己应对最新会计业务的能力,进一步反映到理论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基于“会计工厂”实践的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探索的一种新模式,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要适应企业财务转型要求,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会计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张娟.探析会计工厂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纳税,2018(9).

张会莉.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9).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现代学徒制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