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研判信息是避免投资陷阱的有效手段

2020-07-09 19:56王刚潮
中国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

王刚潮

摘 要:2019年中国近邻印度的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十几年来股价一直阴晴不定,起起伏伏。显然,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与中国经济一直稳中向好的态势是不相称的,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是不相符的。个中原因,就由作为资本市场的细胞——股民对上市公司产生信任危机造成的,信任危机的产生离不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特别是涉及上市公司重大利好利空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无时无刻不打动着投资者的投资欲望。然而,部分上市公司对信息的处理和披露较为随意,甚至不惜触犯法律虚构财务信息,采取欺骗的方式误导投资者,获取不法利益。本文从上市公司如何粉饰财务资产入手,分析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信息舞弊行为,提高投资者分析研判的能力,避免落入投资陷阱,减少投资损失。

关键词:会计信息  粉饰资产  辨别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a)--03

上市公司股价暴涨后高管“割韭菜”行情屡见不鲜,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公司往往采取隐匿负债、虚增所有者权益等方式粉饰资产操纵财务状况,进行虚假宣传,对投资者进行误导,引起投资者的误解与跟风,进一步欺骗投资者,获取个人最大利益。主营机床行业的*ST昆机自2012年以来主营业务长期亏损,在2017年因“财务造假”丑闻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科学研判投资风险,明晰辨别公司财务信息,有效判断公司运营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投资。

1 公司粉饰资产的主要手段

1.1 利用计价方法做文章

选择现行会计制度允许的资产计价方式对资产“美容”,选择于己有利的核算政策等,让资产美观、丰盈起来。现行存货准则虽已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但仍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可供选择,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于期末存货的计价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扩大了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不仅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还包括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如有些以船舶、大型设备为生产产品的企业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就应计入存货成本,这也突破了原准则相关规定,增加了存货的成本。又如,非同一控制下公司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能确定的无形资产均不提折旧,也不摊销,但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如果公司不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减值准备,结果会造成账面价值始终维持在高位,但与真实价值渐行渐远。

1.2 利用计量属性做文章

面对近年来物价波动较大的趋势,成本计量已不精准,现行会计体系按照国际惯例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但相对国际准则而言,在使用上仍然有一定保留。以非货币资产交易产生的收益为例,过去的会计准则要求计入资本公积金,现会计准则实施后就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资产置换双方都高价“卖家当”,然后互相交易,双方账面上都有利润,这种“空手道”成为公司虚增资产、包装利润最常见的手法。

1.3 利用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虚增资产

不良资产是资产中的黑洞,是上市公司虚盈实亏的根源,同时也是公司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虽然不良资产率在我国处于可控范围,但有些债权长期挂账已经形成隐形的不良资产,并且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应收账款账龄在三年以上的资产涵盖数量不在少数,这些资产在预期的未来已不可能为公司带来收益及现金净流入,同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坏账。另外,如超期服役已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不予报废注销也构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有些不良上市公司就往往隐瞒这些信息,虚增了公司资产,导致投资者暂时致盲,一旦暴雷,投資者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1.4 利用减值准备的调节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各种资产如何提取和转回减值准备做了明确规定,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润操纵的空间。但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索性在当年对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等大提资产减值准备,因为按规定对这几项资产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价值已恢复,可予以转回,以便第二年冲回一部分减值准备来调增公司利润;同时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单项资产或资产组的减值准备的转回做了禁止性规定,即前期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如果公司故意进行错误的会计操作,依然按照原准则将减值准备转回,会虚增巨额资产。

1.5 操纵现金资产

一般而言,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的货币资金越多、短期、长期借款越少,就意味着公司经营质量越好,表明公司本身就是赚钱机器,单靠自身积累已能满足快速发展,且还有富余。货币资金本来是最可靠的资产,但也会产生存在严重的被操纵现象,可能表现为公司虚构货币资金、对货币资金受限的事实不披露等,使财务报表反映的货币资金不完整,甚至不存在,致使财务信息使用者产生重大误解,甚至被欺骗。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ST康美近300亿资金不翼而飞事件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资金流动性明显不足,仍持有相当多的定期存款,可能资金已被冻结或质押,公司根本无法动用;现金充裕的情况下仍四处举债,甚至贷款逾期不还。另外,资金往来非常复杂,资金流入、流出量非常大,有莫名其妙的资金往来,尤其是与有关联关系的公司资金往来频繁,公司往往处于关系复杂的集团中,可能伴有频繁的担保与被担保,这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信号,被关联方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必然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

2 公司通过隐匿债务的方式虚增所有者权益

公司的实际债务既包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也包括与企业间资金拆借、民间借贷等其他融资方式;既包括一些现实的还款义务,也包括一些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所以一些公司为了隐匿债务,在提供财务信息时总是想方设法“偷工减料”,或对借款利息、票据利息、应付债券利息,外币负债的汇兑损失等不予确认和报告;或在报表附注中对不利于公司的信息惜墨如金,如公司承担的巨额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购置资产行为隐瞒不报,一笔带过,披露存在重大差错和重大遗漏,结果是少计费用,隐匿负债,虚增所有者权益。

3 识别不良会计资产的主要方法

3.1 阅读会计报表附注,分析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正文信息的补充说明,它提供与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比如或有事项等,使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阅读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的附注,为其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通过会计报表附注,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有时候通过阅读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就有可能找到会计报表存在的瑕疵。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列示于资产负债表。或有事项准则虽然规定了“可能性”概率,但实际上或有负债的概率很难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还得依靠会计和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或有事项准则只规定了四类或有事项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他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污染环境可能支付的罚款和治污费用等,对于公司来说其可能性是经常存在的。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或有事项准则对其他或有负债“极小可能”的规定不披露或少披露或有负债,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有可能造成上市公司业绩的剧烈变化。

3.2 关注不良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含量

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在财务报表中没有专门的科目,是针对会计科目里的坏账科目来反映的。对于上市银行来说,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出于监管的原因在报表内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其他上市公司,要找具体不良资产,需要根据报表附注进行具体分析。将不良资产总额与资产总额比较,分析不良资产总额的含量及占比情况,与国家职能部门发布的边际不良资产比率及同行业不良资产比率相比较,来判断公司的利润或资产是否可能存在夸大和泡沫现象及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判断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3.3 关注公允价值确认的合理性

在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已经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最大的特点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但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下仍存在执行的难点,主要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首先是关注计量属性的使用是否恰当,即该资产是否存在着活跃市场,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是否存在类似资产的市价数据,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相关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也不存在对标数据,就要测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算和折现率的确定;其次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否公允,需要考虑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的控制、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的专业熟练程度和经验、信息技术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账户和交易的类型及公司利用专家工作的程度等要素。对于使用不当、计量不公允的公允价值,在分析资产真实价值时应综合考虑其原账面价值。

3.4 确认减值准备是否充足、合理

审阅公司财务资料时应关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规范、正确,是否发生了减值,如果计提减值的资产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需要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经验判断、人工估计的要素较多,如果公司滥用会计政策和估算,或经验不足,会造成减值准备高估或低估。

3.5 剔除关联交易的非正常影响

要剔除关联交易对公司资产造成的异常影响,就要先描绘出关联交易的关系网。对母公司、子公司及各个关联方进行画图梳理,然后根据合并报表及各分报表进行逐一分析。一是通过将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和合并数进行比较分析,防止母公司通过子公司或者“孙公司”来实现利润虚构,判断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二是要对会计报表其他应收款项目注释中的应收关联公司的款项格外关注,从中分析有否存在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以及上市公司计提资金占用费形成往年利润的现象;有时“其他应收款”虽未明确为应收关联公司款项,但如果金额巨大,也在资产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际上也就说明了公司与其他公司或单位之间存有关联方关系,并可根据余额多少判断关联公司的影响程度。三是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说明中进行分析公司是否利用关联资产置换来抹亮会计报表,具体可以分析土地置换收入、转让使用权收入、营业外收入中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及托管收入等交易情况,如果上述收益过高就要考虑是不是正常的问题。

3.6 对负债情况合理判断

首先,查看公司短期借款或中长期借款额度与借款费用增长比例情况,看是否存在有贷款但没有对应的利息支出,或有利息支出但未发现贷款的可疑情形,要进一步对公司的实际负债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搜集比报表资料更深入、更具体的信息,诸如公司的审计报告、监管部门材料公告及媒体和专家评论的专题分析等,关注是否存在银行贷款未在会计记录中反映的现象。其次,关注会计报表附注对公司所在行业情况、面临的机遇与风险、重点投资计划、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说明、公司合并及分立等重要事项的披露,從公司的大事件入手,分析其筹资、融资的可能性和来源渠道。最后,根据公司贷款卡查询其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信息,也是获得公司实际借款信息必不可少的途径。

正确研判信息是防止被“割韭菜”的有效手段,面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利好消息,投资者一定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国际国内局势的了解,结合公司公布的会计报表来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模式、业务开展、行业竞争等因素,防止落入人为制造的陷阱,造成投资者的资产损失。

参考文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18号).

《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6).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令第36号).

陈成维.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陷阱、识别与防范[J].人力资源管理,2010(6).

雷艳.上市公司制造虚假财务信息常用手法及识别方法的探讨[J].财会学习,2007(12).

成慕杰,李忠宝.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及其甄别[J].商业研究,2002(12).

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5).

施然.黑账[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

宋传联.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信号的审计识别[J].财会研究,2005(11).

谢诗芬,戴子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9).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乏力的多视角探究
基于“云环境”下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集成创新的探讨
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
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变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浅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人员素质之间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