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圣龙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基础,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格具有积极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停留在知识传授,未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使得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的发展不符合教学目标。本文从生活化教学角度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以期为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局限于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式的方法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剥离了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本就源于社会生活,若是脱离社会生活进行教学,便失去了此课程教学的真正价值。生活化教学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想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与理论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生活,运用科学、理性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生活化教学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并探索新颖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成长带来帮助。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初中生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并且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以及身心发展尚不生疏,初中生对于事物判断较为感性,缺乏理性的判断。道德与法治中的部分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加之这一年龄阶段的情感比较敏感,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做出不正确的判断。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一方面引导其结合自身经验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方面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分析,从而辩证、客观的分析问题,总结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展现网络交友会遇到的一些情况,如“网络朋友现实见面”“网络朋友借钱”等。当前社会,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而且游戏、微博等平台也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途径结交新的“朋友”,如何正确运用网络交友、安全交友也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通过再现生活情境,将网友之间的新闻故事分享给学生,很多同学意识到网络交友必须谨慎,不能盲目相信他人,要切实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此外,创设生活化情境时最好运用真实的案例,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深思,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促进知识理解运用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问题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需要考虑问题切入的角度、时机,考虑问题与教学内容、实际生活的相关性,这样才能确保问题的有效性。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一方面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一方面能够引导从生活角度思考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促进个体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此外,问题的层次性也需要教师多加考虑,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加深,能够理解问题的导向,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笔者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引导其进行主动探究。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小勤的案例,并提问:“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他真的违法了吗?”对此,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小勤没有违法,因为他不是故意的,有的人则认为他违法了,因为他确实违背了法律。在讨论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而后笔者进行总结,师:“小勤虽然主观上不是刻意违法,但是客观上存在违法行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事情能够避免吗?怎样做才能避免呢?”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开始探讨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提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应当主动学习法律,严格遵守法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总之,问题的设置围绕生活常见的现象,能够使学生意识法律就在生活之中,社会的平稳运行需要法律的规范,更需要每一个人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和谐。
三、组织生活化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是生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生活化活動的举办极大程度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具有封闭性,实践活动则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初中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避免不了参与社会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对于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调查活动,指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进行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实践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公益活动,
例如在《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的教学后,笔者组织“关爱留守老人”活动,带领学生一同走进附近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带来欢乐,同时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悟,加强其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此外,还应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不同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有着不一样的作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教师开展“我为校园添风彩”活动,让班级学生与学校打扫人员进行互换,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艰辛,从而增强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并在日常中时刻保持卫生,维护校园干净,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促进知识的内化,完善个体知识体系,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对日后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注入活力。目前,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为教学改革提供充足的指导。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所总结的相关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从而共同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建胜.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9(18):104-104.
[2] 朱华君.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中华少年,2019(7):22-22.
[3] 钱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