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宇
摘要:本文将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人文关怀资助机制的实现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人文关怀
前言:
为能够有效减轻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如今国内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从而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资助工作。但事实上如今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却缺乏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这不仅会损害贫困生的人格尊严,还会加剧贫困生的负面情绪心理,最终影响贫困生的实际成长发展。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
(一)损害贫困生人格尊严
在实际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认定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如今资助过程中发生问题最多的环节。在如今的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①部分高校贫困生应心理压力或者其他问题放弃高校贫困生资助;②一些非贫困生在经济诱惑下,即便自身有着较好的经济条件,也同样会参加高校贫困生评选资助工作,致使很多真正的贫困生无法受到良好的资助。若是该两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便无法有效落实,降低实际效果。而对于这些问题,如今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评议认定”的方法来确定贫困生,但由于该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于简单粗暴,未保护贫困生的个人隐私,不仅会导致很多自尊心强的学生不会常见评选,甚至还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伤而减弱学生的感恩心。
(二)过于重视资金资助
资金困难是高校贫困生的共同表现,而资助贫困生就是对其进行资金资助。但在实际资助过程中,很多高校却过于重视资金资助、忽视了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这是导致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问题之一。另外,由于高校对于贫困生的人文关怀不足,导致很多贫困生在与其他学生长时间共同生活下滋生负面心理问题,使得贫困生缺乏足够的执行,并且对周围人们的看法愈加敏感,最终导致贫困生出现自闭或者不惜通过借贷、偷盗等方式来维持自身的资金开销,影响贫困生的未来发展。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及其实现机制
(一)创新资助环节
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资助过程中,高校要时刻明确环节贫困生资金困难只是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不能够因资金资助而损害了贫困生的人格尊严。为此,高校不仅需要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来逐步改正贫困生对于资助工作错误的认识,还要对资助工作的诸多环节内容进行创新,实现在保障资助工作公平公正性的同时,防止贫困生的人格尊严被损害。例如南京理工大学在对贫困生进行筛选工作的时候,其是以学生的饭卡刷卡记录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选取出一部分长时间饭卡刷卡数据比较低的学生进行贫困资助,并且在确定人选以后也不会进行公示,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匿名考察,确定贫困生的实际情况以后,直接将资助资金打入到学生的饭卡中,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同时,保障学生的人格尊严[1]。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贫困生评定小组,在进行贫困生评定的时候,先由学生进行填表,然后高校辅导员根据学生的经济条件情况进行初步筛选,之后将申请表中关于学生的具体个人信息内容进行清除,只留下学生的贫困条件情况,最后将信息表交给评定小组进行再一次的筛选,然后在学校中进行匿名公示,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隐私。
(二)加强心理疏导
无论在任何时候,高校都需要重视起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首先高校辅导员应与贫困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然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其次高校辅导员要引导贫困生能够发现我党对于社会貧富差距问题的改革坚决心和改革建树,并在此过程中加以心理辅导,进而让贫困生能够客观的看待如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防止贫困生出现负面心理问题,甚至过激反应[2]。再次在针对不同贫困生的时候,高校辅导员要针对沟通交流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疏导办法,确保心理疏导能够真正发挥出实际效果。最后高校要增设心理讲座以及心理疏导课程,并在学校内引入心理医生,让贫困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来进一步缓解自身的心理问题,促使贫困生能够不断的检视自我,在与其他进行交往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自卑、封闭等负面情况,积极阳光的面对高校学习生活。
(三)激发贫困生的感恩心
在资助工作中,高校要引导贫困生认识到外界的资助只不过是一时的,想要摆脱贫困,那么贫困生首先要学会依靠自我,学会自我奋斗。当然,这并不是所要放弃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只不过是在资助过程中让贫困生明白自身并不只是单纯的受助主体,更是帮助自身、帮助家庭摆脱对资助资金依赖,实现自我独立的根本主体[3]。因此高校在资助自从不仅要激发贫困生的感恩心,还要激发其奋斗心,双管齐下来促使贫困生珍惜资助、努力学习、认真奋斗、最终在未来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发展。除此之外,贫困生若是在毕业时候想要进行创新创业,那么高校要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政策支持,从而确保贫困生创业能够得以成功,促使其在毕业后实现自力更生,自我奋斗。
总结: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贫富差距问题仍旧会存在,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过程中,不仅要给予学生资金资助,还要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够客观的看待贫富差距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奋斗心理,化贫富差距为前进动力,最终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雪芹.徐庆和.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缺失现状及路径探析——以安徽省十所高校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2-116.
[2]左克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J].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2012(26):237.
[3]周国萍.家庭经济困难生职业生涯教育之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