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
摘 要:文章根据贵州大学档案馆馆藏案卷中的一份档案资料,从档案资料、史料入手,讲述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这份档案资料的由来。同时还讲述了伴随着贵州大学曲折的办学历程,这份档案资料增添附言、去而复返、演变成复件及与贵大校名去存相关的事情,表述了这份档案资料对于贵大和贵大人的意义。
关键词:毛主席;贵州大学;校名;档案
在贵州大学档案馆馆藏有一卷“贵州大学(毛主席亲笔题词)”的案卷,其内容基本是与毛主席为贵大题写校名相关的档案资料,其中有一份对贵大人来说十分珍贵,即1951年毛主席为贵州大学题写校名的档案资料。当代中国高校校名的题写,不乏国家领导人及社会、文化名人,而由毛主席亲笔题写校名的至今尚存的高校不足20所。那西南边陲之一隅的高校——贵州大学怎会拥有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呢?其背后又有哪些与之息息相关的事件呢?
一、毛主席为贵大题写校名
贵州大学始于1902年的贵州大学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办学历程经历了名称演变、建制消立、校址变迁……1902年,是“带有清末‘新政色彩”的贵州大学堂,后几经演变为贵州官立矿业中学堂。1912年,“矿业中学堂被迫停办,未毕业的学生和教学设备等全部转入贵州省立农林学校”(后改名为贵州省立贵阳甲种农业学校)。1927年底,甲种农业学校奉令停办,其土木工科学生与教学仪器设备等转到了1928年成立的省立贵州大学。正当省立贵州大学“处于良好发展态势,黔省政局发生剧变,贵州大学遭受改组,随即被迫停办。”后黔中不少人士屡议设立。1936年,“贵州省政府呈请国民政府设立贵州大学,因1937年抗战爆发,教育部议缓办。”1940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蒋中正发布行政院训令(阳字11825号),批准先设立国立贵州农工学院”。1942年,“行政院决议成立国立贵州大学,于农工学院外增设文理、法商两个学院”。1949年11月,贵阳解放。1950年10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文秘字03049号)通知,中央决定凡公立各院校、馆名称,概不加‘国立两字”,从此迳称“贵州大学”。
1951年11月,贵州大学法商学院经济学系陈述元教授作为民主人士,赴北京中央革命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结识了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周世钊。于是,陈述元“代表贵州大学?请周世钊向毛主席乞求为贵州大学题写校名,周爽快应允,很快转告毛主席乞求为贵州大学题写校名一事。”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教育的毛主席,“答应了贵州大学代表的要求”,并在题写好“贵州大学”校名后,“很快派警卫员”送到了陈述元手中。后陈述元回忆说:“当时感觉,墨迹还未干,是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书写的。”陈述元得到毛主席的亲笔题字后,立即寄回学校。贵州大学遂将其珍藏,并复制放大制成了校牌等。
二、题字与附言
在这份珍贵的档案上,不仅有毛主席为贵大题写的校名,还有几行附言和注释,即:“一九五一年毛主席为贵大题字望同志珍藏”“原乞书者留言,一九五三.九.一九”“注:乞书者系原贵州大学教授陈述元”。
附言和注释的由来,要从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说起。1952年,教育部开始对全国高校院系进行调整。1953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关于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计划》规定:“贵州大学校名取消。其工学院各系分别调入……;农学院在原地独立为贵州农学院;中文、历史及理科各系并入贵阳师范学院;……”为做好院系调整工作,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下达了贵州大学院系调整的具体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在院系调整中,有关附属机构,随有关院系一并调走;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凡属各院系专用的,一律随院系调入该校。当然,教师等也根据情况调整到了相应的学校。这次调整后,陈述元教授调往昆明工学院。在调走前夕,陈述元在这份档案资料上写下了上述附言和注释,为毛主席题写“贵州大学”校名这一事件留下了记录。
在这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贵州大学停办,而毛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的这份档案材料与一些档案一并留存在了贵州农学院。
三、题字复返
贵州大学的停办,使得人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分散流失,对贵州的高等教育极为不利,贵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在贵州省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58年3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周林参加了党中央在成都召开的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周林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了贵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也汇报了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撤消贵州大学后对贵州教育的不利影响。”“毛主席还听到了不少省、区对院系调整所产生的影响,当即指示:每一个省,都应有一所综合大学,已调整掉的应予恢复。”“同年4月15日,中央召开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指示,会议决定每个省要建一所综合大学,并把这项工作列为教育部第二个五年计划”。周林将毛主席的指示、成都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向贵州省委、省政府作了传达。1958年7月,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恢复重建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也不撤消,两校并存”。1959年4月,贵州大学和贵阳师范学院分校;7月,创办于1951年5月的贵州民族学院并入贵州大学;8月,贵州大学全校师生员工迁入花溪校址(现贵大东校区)。
贵州大学复校后,遂将毛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的这份档案从贵州农学院取回珍藏。
四、题字与“贵州大学”校名
贵州大学办学历程可畏历经沧桑,校名几经更迭,即使是在其恢复重建、进入发展后,其校名也差点再次更迭。
由于在院系调整中,人才等严重流失,恢复重建后,贵州大学虽有发展但甚为缓慢。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贵大才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1994年,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由于学科互补、历史渊源、地源关系等因素,联名向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两校合并组建新学校的报告。“1996年5月25日,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省政府关于同意贵大、农学院等四校合并和确定省属重点大学的意见,会议决定:同意将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为一所大学,名称为贵州联合大学……”。按照这个会议决定,合并后组建的是“贵州联合大学”,这就意味着贵州大学的校名将被更迭。此信息传出,在贵大师生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并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提出建议。其中,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及八届省人大代表、七届省政协副主席和委员等贵大教职工13人,于1996年6月1日联名向贵州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写了《关于贵州大学“校名”的建议》的书信。信中提出:毛主席为贵大親题校名,“四十多年来,校内广大师生员工、校外人民群众无不为人民领袖给贵州亲题校名而自豪。为了尊重领袖的厚望和人民的意愿,我们认为不应轻易变更校名”。贵州“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校更少,轻易放弃贵州大学这块牌子,不仅是合并的几所大学的损失,也是贵州省的损失”,等。建议合并后的校名“仍用‘贵州大学为好”。在1997年2月3日国家教委对贵州省政府1996年报送的合并报告和补充报告作出的批复为:“同意四校合并为一所高等学校,校名称贵州大学”。从这个批复可知,国家教委及贵州省委、省政府最终采纳了贵大师生们的建议,“贵州大学”的校名最终得以保留。不然,贵大的校牌等将不得不重新设制,即使仍用毛体,也不得不另外去找寻“联合”两字的毛体来拼掇了。2004年,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两校合并时,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报告及教育部的批复是两校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大学。“贵州大学”校名继续被延用,没有发生变更。
五、原件与复制件
毛主席亲笔为贵大题写校名是贵州大学发展史上值得永远珍视和纪念的事件,但现藏于贵州大学档案馆的却是复制件,那么这份珍贵的档案原件到哪里去了呢?又是怎么变成复制件的呢?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1976年9月,毛主席在北京逝世。1977年10月,根据中央《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的要求,贵州大学将这份毛主席为贵大题写校名的档案原件送交中央。
虽然,现保存在贵州大学档案馆的这份毛主席为贵大题写校名的档案已只是复制件,但并不影响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毛主席为贵州高校乃至西南地区高校的唯一亲笔题字,它见证了一代伟人对贵大的关注和鼓励,是贵州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一位贵大人乃至每位贵州人的骄傲。现今贵州大学的校牌、校徽、标识、招生简章、宣传资料等使用的“贵州大学”字样都源于这份档案资料,它对于贵大的意义和珍贵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贵州大学校史编委会主编.贵州大学校史(1902-2012)[M].贵州:贵州大学出版社,2012
[2]《贵州大学教坛先导》编委会编.贵州大学教坛先导[M].贵州: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档案馆(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