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恒
摘 要 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实施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教学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關键词 过程性评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1-0086-02
1 引言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除了构建吸引人的教学情境、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解、学生投入的探索发现、教师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评价。李冬梅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三:教学评价》一文中认为,从功能上看,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主要用于收集有关学生能力和课前知识技能的可靠信息,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帮助;过程性评价则是让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学得如何,及时提供矫正性反馈;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等级评定是终结性评价。
在平时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过程性评价。如何让过程性评价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导向、激励作用,以达到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 过程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评价层次不全面,只选择优秀作品进行评价 在平时上课或者公开课中,很多教师都会在本堂课快结束时,对学生所做作品进行展评,但由于时间限制,大多数教师所展评的作品一般不会超过五个。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中为了展示自己教学效果较好,通常只会展评几幅好的作品,让其他学生学习这些作品的优点。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合作学习,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共同学习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每个小组围绕某个主题完成一件作品。汇报环节,学生在小组内挑选组内较优秀的作品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在评价时便难以发现组内其他成员作品的问题;即使发现展示作品的问题,也不代表此问题是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不能体现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公平性。
评价是教师的“一言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为载体,评价环节也不例外,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般都会强调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三方面结合。然而在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中,评价完全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者教师直接对作品做出评价,再问学生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学生大多会说“同意”,师评停留在走过场阶段。在每一堂课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的结合,显然,在时间方面是不允许的。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为了强调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常常只对个别学生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下课后不去观察其他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学生也看不到其他学生未展示的作品。
没有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评价 课堂上只对几幅展评作品实现自评、互评、师评,评价结果也多停留在口头语言,没有留下痕迹。对于没有展评的学生作品便不再进行评价,这打击了一些在操作时认真细致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不够关注。长期这样下去,很多学生便不会去做操作练习,因为教师并不关注他们有没有操作、操作的结果怎么样,操作与不操作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笔者认为,这对没有展评到作品的学生是不公平的。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学生的当堂作业多为电子文件,如WPS文字、表格、演示与PSD格式图片文件等,无法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形成纸质作业;但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也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作业一样,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需要教师批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教师的评价。
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流于形式 一些教师在评价环节没有给出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环节完全凭自己的感觉给出评价,毫无依据。如在“图片处理”“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中,教师在展评作品时,问学生该作品可以打多少分?有的学生说50,有的学生说60,有的学生说75……教师问其原因,学生大部分也只会说“我感觉挺好”“我不喜欢他的风格”“我觉得作品挺好看的”……
由此发现,教师如果不首先明确评价标准,在学生制作作品时就无法给学生以操作指导;不给出评价标准,学生自评和互评就不严谨,完全凭个人感觉给出评价。
3解决策略
针对学生层次选取代表性作品进行评价,课后实施全面评价 教师教授时面向全体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点的难度大多会控制在中等学生能接受的水平,一旦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的层次很快就拉开,教师在学生操作环节巡视时,很快就能发现某个学生属于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中的哪一个层次。
评价环节,教师在每个层次中各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再提一些建议让他有更好的提升;对于中等生的作品,在作品展评环节,优等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中等生作品所存在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对中等生提出建议;对于后进生的作品,中等生和优等生都能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样针对学生层次选取代表性作品进行评价,很好地实现了分层教学,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得到提升,真正实现评价的激励作用。
自评、互评、师评三者结合,实现“多言堂” 一般来说,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的反思。学生互评,则是通过同伴评价,让学生充分借鉴他人之长,接受他人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品质和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师评则是过程性评价实施中较难全面实施的环节,通过师评,可以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发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般在学生制作作品前,便让学生知晓评价的标准。在学生作品展评时,先让学生根据标准给自己做评价。互评时,可采用组内、组外各一位学生来评价的方式,这样被评价的学生也就可以得到两位同学的评价意见,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评价意见也更加公正。师评的重点是要发挥诊断性功能,对自评、互评进行适当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作品还涉及道德层面的知识,就可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建立电子成长记录文件夹,课后实现全体评价 虽然改进了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但课堂中依然存在只对几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展评、无法全面评价的问题。课后,教师还要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实现评价的公平性。
教师可以利用FTP的形式来开展全面评价,从中实现自评、互评、师评,且让评价留有痕迹,对学生今后的操作起到借鉴作用。具体实施时,在FTP上先建立班级文件夹,班级文件夹下建立姓名文件夹,姓名文件夹下则建立第1次作业、第2次作业、第3次作业……第N次作业文件夹,或者以每节课程的名称命名作业文件夹。
学生每一堂课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作品提交至相应的文件夹,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反馈。教师可在学生的文件夹中存放指出优点并写有建议的txt文本文件或docx文件,对于一些学困生还可给予一些带有情感的鼓励性话语的文本。在下一节课开始前,教师必须完成这些工作。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十分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查看教师对自己上节课作品的评价。同时,每一位学生也可以查看其他学生的作品,在FTP文件夹内留下自己评价同学作品的文本资料。
其实,批改完所有学生的作品后,很多教师会发现,自己当堂课所展评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最有代表性的,或许会有更有创意的作品,或许会发现具有普遍共性错误的作品,可挑选一两个具有指导意义的作品,在下节课开头复习上节课内容时使用。一些学生在下节课留有空余时间时,还会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做出相应修改,真正发挥评价的价值。
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制订适合学生的评价标准并且方便课堂评价的实施。在学生作品制作前,教师就告知学生教学过程中可能要做的评价,并呈现评价标准,为学生操作起导向作用,评价标准呈现的方式可以是纸质或电子的学案、网络课件、投影仪投影等。笔者更倾向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评价,如问卷星等,在评价之后可以很快收到评价反馈,更快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另外,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评价项目不宜过多,要便于师生实施评价。
4 结语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客观评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同時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更需要教师在平时每一堂课中努力付出,发现问题并不断调整,以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三:教学评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16-18.
[2]郑明达.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9):107-109.
[3]赵秋萍,张麦侠.电子档案袋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0):124-125.
[4]赵妍.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以信息加工与表达文本教学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8.
[5]单伟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6]韩苏.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中过程性评价实施状况的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钱薇旭.吉林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