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课堂,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2020-07-09 03:41晁普旗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7期

晁普旗

[摘  要] 文章结合多个课例,分别对教师的良好示范、巧妙设问、归纳类比以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行分析,探讨了抽象概括在数学活动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以“抽象概括”为切入点,落实“数学抽象”这一数学素养的思考.

[关键词] 抽象概括能力;巧妙设问;归纳类比

抽象概括不仅是数学学科本身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同时也是解决问题中的一项关键性能力,因此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任. 数学学科特征决定了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意义,高中数学知识繁杂程度较初中更大,要学好数学除去不断努力还需牢牢把握问题特征,自觉排除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综合,从而有效突破问题本身[1].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包含数学抽象在内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定位了抽象概括对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那么高中学生的抽象概括现状如何?如何才能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自然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尚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这就必然需要广大数学教育者在平日的教学中关注到引导的有效性. 文章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多个片段进行分析,为高中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抽象概括的起始点:教师的良好示范

学生习惯于以形象思维作为主导,具体的感知易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 因此,教师需从学生的这一思维特征着手,做好良好的抽象概括示范,让学生在抽象概括时“有法可依”,借助他们鲜活的形象思维来逐步向抽象概括过渡,从而认识到抽象概括是数学的“有利武器”,这是发展数学抽象的起始点.

案例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学片段.

师: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事例与直线与平面平行有关呢?

生1:墙边竖立的路灯与墙面,阳台上的晾衣架与天花板,等等.

生2:还有门在打开或关闭中离开门框的任意位置,其边缘线与门框的平面始终平行.

师:非常好!可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到教室门前进行演示,接着教师再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知. 然后教师演示,请学生观察教师与四周墙面的关系:第一种,教师直立于讲台前,学生很快观察到“与四周墙面平行”的情形;第二种,教师向前倾斜或者向后倾斜,学生很快观察到“此时与左右墙面依然平行”的情形;第三种,教师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学生同样观察到“这时与前后墙面平行”的情形.

师:在以上演示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了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不同呢?

生:不知道(不熟悉概念).

师:事实上,在感知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中,需要关注到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平面外的一条线;第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第三,它们是平行关系.

师:若平面外一直线a与平面α内一直线b平行,直线a与平面α是否平行?

生:平行.

师:很好,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一判定定理(多媒体演示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可以简单概括为:线线平行?圯线面平行,也可以用符号这样表示:a?埭α,b?奂α,?圯a∥α.a∥b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有多种引入方式,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创设了问题情境与操作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求知动机,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很有意思”,让学生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数学中“数”与“形”的相互关系,在教师严谨的叙述表达中,利于学生新知的建构,也使学生对这一判定定理“回味无穷”.

抽象概括的着力点:巧妙设问

出色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概括的思路,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启发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实现抽象素养的提升. 由此可见,巧妙设问是提升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着力点,通过提问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并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实践中将抽象概括内化为能力[2].

案例2:求函数y=+(0

师:高中数学中有几类重点题型,而以上这道求函数最值问题则是高中的热点问题. 大家一起来思考这道题的求解方法.

生1:据题意,可得与均为正数,这里可以直接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则有y=+≥2=2,所以该函数最小值为2.

生2:不对,生1的解法存在问题,这里要取到最小值则需要=,则sinx=2,显然这里是不可能的,所以等号不成立.

师:很好,生2的解说很正确. 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验证等号是否成立是不可遗忘的步骤,那么显然这种解法不可取,这道题该如何求解呢?

生3:我认为可以借助换元法,令t=sinx∈(0,1),原函数可变为f(t)=+,易得函数f(t)在t∈(0,1)上为减函数,则y的最小值为f(1)=.

生4:对的,我也是这样求解的.

师:这种方法求解是正确的,不过此处f(t)=+的单调性求证过程需补上,不可忽视.

生5:我認为这种解法对是对,就是太麻烦了,是不是有其他方法呢?

师:的确烦琐了一点,有更简捷的求解方法吗?

生6:可以将原函数转化为y=++,据x∈(0,π),可得0

师:非常精彩的解法……

设计意图:本题是均值不等式学完后,教师针对学生易忽略检验而频繁出错所选用的习题. 要真正在课堂上落实能力的培养,应该先从不断设问开始. 巧妙设问的功能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学生就在具体易错的情节中深化对其的理解与应用,而这样生成的数学抽象才是最深刻的.

抽象概括的助推点:归纳类比

不少定理、公式及其证明都离不开归纳类比,教师只有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才能使学生逐步感知并运用好这一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因此,归纳类比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典型素材.